張永紅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和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民對教育的認知水平和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對高等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學生心理和個性發展,知識認知水平的差異,而以往教師對學生單一相同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活動已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極易在學生中造成“差等生消化不了、中等生吃不下、優等生吃不飽”的教學現象。在學校統一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要求下難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教學活動,難以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實質是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高校思政教師通過精準的教學設計正確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高校思政課程,掌握高校思政應用技能,養成積極主動和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想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做好思政課教學工作意義重大。如何不斷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活動的起點都是教學目標設計,通過精準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目標設計能夠極大地提高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效率,精準地確定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內容,實現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效果。而要設計出精準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對教學目標水平進行精準分層,讓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目標與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相符合,才能精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成果得到精準呈現。高職院校思政學習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呈現,傳統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以經驗公式的固定路徑來解決高校思政問題,只掌握高校思政解決的技能,而為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解題的技能,使學生一遇到一些變型、不熟悉的高校思政問題就束手無策。而個性化的高職院校思政學習路徑是基于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為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提升學生運用高校思政教育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由識轉智。
高職院校思政的新課程提出,在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以教學方案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景設置和師生互動關系進行預先的分析,注重師生角色的轉變,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互動的氛圍中實現教師啟迪引導、合作伙伴的互動。借助智能信息技術和教學資源、工具協助教學完成高職院校思政知識的理解、運用,體現出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智慧課堂的教學資源、工具和學生、教師直接的互動,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態化的高職院校思政精準教學質量評價生成,主要依靠學生呈現出的學習過程和學到的教學知識水平,掌握高校思政思維解決高校思政課現實問題的薄弱環節,并由此為學生推薦解決目前學生學習困難的方案。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精準的評價,注重對學生高校思政解決現實問題的技能提升,以及對學生高校思政學習過程、態度、情感、過程的評價。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確定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精準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運用系統安全原理,咨詢相關專家教師合理優化和篩選,最終構建起符合客觀實際、層次分明的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制定高職院校思政精準教學目標、推薦精準個性化的高職院校思政學習途徑、適應性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問題的精準設計、生成動態化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的精準評價、智能化教學資料的精準支撐5 個一級評價指標因素,包括對教學目標水平進行精準分層、精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學習成果精準呈現、講授式教學精準理解、精準分析合作式學習、探究式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精準運行實踐、教學內容形式的精彩呈現、設計精準遞進的教學內容邏輯、對學習的過程進行精準關注、對教學學習成果進行精準評價、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資源進行精準提供、對高校思政學習工具進行精準支持12 個二級評價指標。高職院校思政課精準教學目標是一切高職院校教學活動的起點,制定精準的教學目標可以明確學生學習的目標、內容和學習動力的方向,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對教學模式進行精準教學學習途徑是多樣性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風格,選擇自身合適的、不同的學習模式。高校老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時的收集課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信息,通過分析課堂學生的學習記錄為學生制定精準的、層次性的和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診斷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教師提供教學設計的決策依據,從而實現教師可以進一步優化自身的課堂教學的設計、目標。現在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智能化為課堂的精準化教學提供數據依據,激發課堂學習效率。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評價模型構建方法,通過組織有教學經驗和教學管理經驗的教師學者,采用1~9 標度打分法,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精準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因素進行兩兩對比打分,構建起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的層次結構判斷矩陣,為避免專家和教師組在對評價指標因素時存在片面性和不客觀的問題,需對評價的指標進行一致性檢驗,評價指標因素的判斷矩陣如表1、表2 所示。

表1 一級評價指標判斷矩陣U~Ai 計算結果

表2 二級評價指標判斷矩陣A1~Bi 計算結果
為避免計算結果人為評價的片面性,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精準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評價指標判斷矩陣及計算結果一致性指標進行計算,一致性檢驗值均小于0.1,符合評價指標因素的判斷矩陣一致性的檢驗指標,通過一致性驗證。
通過逐層計算,計算出評價指標層因素的權重如表3所示。

表3 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精準評價指標因素計算結果
根據表3 中所求的評價因素指標權重,可以得到二級評價因素權重的情況分布圖,如圖1 所示。根據評價因素的權重值的權重值大小,可以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精準評價模型中的12 個評價指標因素進行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如表3所示,其中排序前五的二級評價指標因素為探究式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精準運行實踐B6、對教學學習成果進行精準評價B10、對教學目標水平進行精準分層B1、精準分析合作式學習B5、設計精準遞進的教學內容邏輯B8。
本文采用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方法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精準綜合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思政精準教學進行了深層次的內涵、教學本質分析,通過查閱相關精準教學文獻和咨詢相關專家學者進一步細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精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格外注意和關注,從而實現精準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水平的目標,最終實現思政課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通過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方法構建課堂教學精準綜合評價體系為當下精準教學實踐提供研究資料,進一步促進思政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可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助于充分發揮精準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教師的專業化教學發展,滿足高校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促進高校學生學業成績的進步。

圖1 二級評價指標因素權重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