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維煜(撫順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撫順 113009)
在科技水平持續提升的當下,現代工業給環境造成影響有目共睹,自然環境所含砷、汞有所增加,以上元素均會隨著食物進入人體,給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由此可見,對砷、汞含量進行測定,現已成為環境監測的重要任務。在開展相關工作時,利用率較高的方法為原子熒光法,該方法可被用來對固廢、水體、土壤還有空氣進行準確測定,通過提前消解的方式,使測量結果符合實際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在自然環境中,海洋以及土壤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工業給環境所造成污染越來越嚴重,為避免攝入大量砷、汞元素,使人類健康受到威脅,研究人員提出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對砷、汞含量進行測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便是原子熒光法。研究表明,原子熒光波長處于可見光及紫外區,在特征波長對應輻射被吸收后,原子外層電子將由基態向高能態進行躍遷,經過8~10 s的等待時間,再由高能態回歸原始基態,這一過程有熒光發出。如果原子熒光對應波長、吸收線對應波長完全一致,則被稱作共振熒光,若上述波長不同,通常被稱作非共振熒光[1]。若僅考慮強度,共振熒光較非共振熒光更為理想,在元素測定環節的利用率自然更高,在特定條件下,其強度和測定元素濃度的關系為正相關。
基于原子熒光法對砷、汞含量進行測量,前提是消解樣品,即:利用高氯酸、硝酸以及鹽酸的混合試劑對樣品進行消解,將樣品置于酸性環境下,通過加入硼氫化鈉或硼氫化鉀的方式,確保樣品所含砷能夠盡數轉化成砷化氫,與此同時,汞也能通過氧化還原的方式,被轉化成一定量的汞原子。隨后,將經過處理的樣品運往原子化器內部,保證運輸和導入樣品的操作均在氬氣環境下完成。利用特制陰極燈,對原子化器進行照射,隨著照射時間的增加,儀器外層電子將先由基態向高能級躍遷,再回歸至低能級,在此期間將輻射出相應的原子光。原子濃度和熒光強度的關系為正相關,一般來說,越高的原子濃度,對應越強的熒光,這一過程如式(1)所示:

在選取測量樣品時,工作人員應以環境監測所提出要求為主要依據。目前,原子熒光法主要被用來對固廢、水體、空氣和土壤中所含砷、汞進行測量,若監測對象為海洋環境,則要將測量目標定為魚類、扇貝類和海水,通過合理選取樣品的方式,保證測量結果符合實際情況。如果監測對象是土壤環境,由于土壤普遍含有大量礦物質,在對采樣點進行選擇時,工作人員應使采樣點布局較為分散。對工業廢水進行取樣的原則為隨機取樣,確保樣品可反映真實情況。綜上,在選取測量樣品時,工作人員應以監測對象為依據,結合監測要求對樣品加以確定,保證樣品選取合理且有實際意義[2]。
對樣品進行消解是測量砷和汞的關鍵,可決定分析所得結果是否具有實際意義,由此可見,視情況確定消解體系與方法十分重要。在選擇消解體系時,關鍵要對環境所含有害金屬因素進行分析,保證消解方法和強酸充分適應。對砷進行消解的方法以微波消解、電熱板消解為主,而汞的揮發性較強,通常選擇水浴消解。以微波消解為例,工作人員不得使用高氯酸、硝酸或是鹽酸,這是因為上述強酸的氧化性普遍較強,將其置于高溫環境,有較大概率引起爆炸問題。另外,工作人員需要佩戴全套防護器具,在通風櫥內完成消解處理。對消解液進行選擇的依據主要有兩點,一是酸性弱,二是揮發速度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樣品被完全消解,常用消解體系為“硝酸+鹽酸”、“硝酸+雙氧水”,前者的配比為3:2,后者的配比則為4:1[3]。
通過試驗可知,在測量儀器運行狀態達到最佳時,開展砷、汞的測量工作,通常可使測量準確度、精密度得到保證,工作效率也可得到顯著提高。對本項目而言,測量工作應滿足以下條件(如表1所示)。

表1 最佳測量條件
消解液的成分以硝酸為主,隨著反應的加劇,硝酸將釋放出大量NO、NO2氣體,氮氧化物、NO2-隨之生成,導致測量結果無法反映實際情況。另外,Bi2+、Cu2+等金屬離子,同樣會干擾到砷、汞的測量,加入適量鹽酸可使干擾得到有效抑制。要想將NO2-所帶來干擾徹底消除,則要加入氨基磺酸,事實證明,取0.1 mL濃度為200 g/L的氨基磺酸溶液,對其進行10 min左右的水浴加熱(加熱溫度控制在60 ℃),可使NO2-給砷所造成干擾得到消除。
這里要明確一點,在選用抗干擾劑時,工作人員需要考慮樣本情況,若樣本提取環境為污水處理廠,則要對硫脲抗環血酸加以應用。如果樣本所含干擾離子的種類和數量較多,工作人員應酌情選擇加入Fe3+、絡合物或是提高酸度等方法,確保干擾元素得到準確分離。
關于消除物理干擾,實證有效的方法是改用雙層原子化器,利用氬氣對設備內層及外層進行填充,隨著保護層形成,外界空氣被隔絕,空氣所含氧、氮均不會給待測元素帶來影響,熒光淬滅問題迎刃而解。
2.5.1 高錳酸鉀
研究表明,KNH4對氣態汞進行吸收的程度,通常由其濃度所決定,換言之,砷還原程度往往取決于還原劑濃度。因此,對砷、汞進行測量時,工作人員應對KBH4濃度加以控制,若還原劑濃度未達到規定數值,砷將會出現還原不充分的問題,由原子熒光法所顯示的熒光,通常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測量結果自然會被影響[4]。
除特殊情況外,還原砷所用KNH4溶液的濃度均為60 g/L,這里還要注意一點,溶液濃度給汞所帶來影響和砷有所不同,如果溶液濃度未達到規定值,由于汞熒光強度偏低,通常無法得到準確顯示;若溶液濃度超出規定值,將有大量氫氣生成,進而給汞原子濃度帶來影響,導致信號降低。通過反復多次的試驗,工作人員將溶液濃度定為20 g/L。
2.5.2 硼氮化鉀
作為砷、汞含量測定所用主要還原劑,硼氫化鉀往往會直接影響汞表現出的熒光強度。如果載氣流速固定,對濃度不同的硼氫化鉀加以使用,汞熒光信號對應出峰時間及鋒行,通常存在明顯差異。在綜合考慮多方因素的基礎上,工作人員最終將測量參數確定如下:
汞標準液參數為0.5 g/L,在無延遲時間的前提下,將讀數時間控制在20 s左右,將硼氫化鉀濃度控制在0.5%左右,測量結果表明,還原劑濃度和汞熒光信號的關系為正相關。導致該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低濃度還原劑無法保證汞還原充分,測量期間生成蒸汽的速度也會被影響。
對原子熒光法加以應用,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靈敏度高且檢出限低。其次是可同時對多個元素進行測定。再次是譜線簡單,通常不會被外界因素所影響。最后是分析校準曲線有較寬的線性范圍,其數量級可達3~5個。要想使該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下列內容應當引起重視:
一是在保存樣品時,工作人員應先對砷樣品進行測定,按照1 000:2的比例,將適量鹽酸融入樣品。對汞樣品進行測定,同樣要按照一定比例對鹽酸進行添加,樣品和鹽酸的比例為1 000:5。一般來說,樣品保存時間均可達到14 d左右。二是在測量當日,對還原劑、硝酸與高氯酸的混合酸以及硫脲與抗壞血酸的混合溶液進行配制。三是砷的消解方式為加熱消解,汞的消解方式為水浴消解,對樣品進行加熱時,工作人員應將加熱溫度控制在150 ℃以下,避免由于溫度過高,導致元素消失。在正常情況下,測量和消解工作需在同一天完成。四是作為強還原劑的硼氫化鉀,通常只需要短時接觸空氣,便可與空氣所含二氧化碳、氧氣發生反應,若將其溶入酸性溶液或是中性溶液,將通過分解的方式,生成大量氫氣。因此,在對還原劑進行配制時,工作人員應以濃度固定的氫氧化鉀為載體,溶解適量硼氫化鉀,該還原劑的使用原則為現用現配。五是添加試劑并定容后,工作人員需要將砷溶液放置在室溫環境下并等待30 min,保證樣品溫度降至室溫。若室溫未達到15 ℃,則需要利用水浴的方式處理樣品,水浴溫度以30 ℃為宜,水浴時間應被控制在30 min左右。六是保證氣液分離器內部無積液存在,避免積液滲入原子化器,影響原子化器的測量精確度。
對砷、汞所具有熒光特性加以利用,可準確判斷以上元素在自然環境中的含量,其中,砷的靈敏度偏低,通常需要經過高酸度處理,才能使熒光值得到顯示。而汞的穩定性較差、靈敏度高,只需將其置于低酸度環境,便可使熒光特性得到顯示,但存在較易被外界因素干擾的問題。與傳統的比色法相比,原子熒光法在應用范圍和精確度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可在滿足環境監測所提出要求的基礎上,使項目成本得到控制,可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