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士章,熊 方,楊朝梅,王 強,杜正靜
(1.貴州省氣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2.貴州省大氣探測與技術保障中心,貴州 貴陽 550081;3.貴陽市烏當區氣象局,貴州 貴陽 550018;4.貴州省氣象服務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開展旅游氣候資源的分析,離不開精細化、長序列的觀測資料。基于自然景觀的旅游資源大多位于險峻處,這一部分旅游資源由于氣象觀測站點建設時間短,氣象數據的收集不足,影響了旅游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本文以梵凈山為例,展示了貴州省旅游景區歷史資料重建方法,并拓展到貴州省89個4A及5A級旅游景區,利用杜正靜等[7]構建的旅游氣候適宜性評價技術規范,分析貴州省旅游景區旅游氣候適宜性,挖掘貴州省旅游景區的旅游氣候優勢,進而為客觀評價貴州旅游資源提供數據支撐。
利用2016—2018年89個旅游景區與同期縣級氣象站觀測資料,構建多元回歸歷史資料重建模型[6]。將1960—2014年縣級氣象站逐日歷史觀測資料帶入多元回歸重建模型中,得到同期旅游景區逐日的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平均相對濕度、風速等氣象要素。根據以上重建資料,結合縣級氣象站白天雨量、日照時數等氣象因子,計算出旅游景區旅游氣候適宜性指數,進而分析各景區的旅游氣候資源。
旅游氣候適宜性指數計算公式見式(1),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劃分見表1,其余詳見參考文獻[7]。

表1 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劃分
ITCS=2×(5ITCD+IR+2Its+IW)
(1)
式中:ITCD為08-20時體感指數;IR為降雨指數;Its為日照指數;IW為風效指數。ITCD、Its、IW均為統計時段內的日平均值。
以梵凈山景區資料重建為例,梵凈山2016—2018年共1 096個觀測數據為因變量,同期江口縣平均氣溫等9個觀測數據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從復相關系數和方程的顯著性、回歸系數顯著性、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剔除不顯著變量,構建了如下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平均濕度和風速的回歸方程:
YTave= 68.621+0.509X1+0.187X2-0.085X4+0.038X5+0.087X6+1.882X7
(2)
YTmax= 58.487+1.305X1-0.609X3-0.068X4+0.074X6+2.29X7
山區高速公路橋梁施工技術不同于一般的橋梁施工,重點應用技術在于如何加固橋梁、橋墩、地基以及橋體本身等。本文通過一組山區高速公路橋梁的施工結構圖(見圖1)分析在山區高速公路橋梁建設時的技術應用和處理要點。
(3)
YTmin=135.251+0.427X2+0.256X3-0.154X4+0.133X6-0.47X9
(4)
YRHave= 63.924-1.795X2+2.303X3+0.356X5+5.399X7+1.097X8-0.174X9
(5)
Ywind= 47.423-0.045X4+0.963X7
(6)
其中,X1為平均氣溫,X2為最高氣溫,X3為最低氣溫,X4為平均氣壓,X5為平均濕度,X6為最低濕度,X7為風速,X8為日照時數,X9為白天雨量。
圖1是實況與回歸模型模擬值的誤差分析圖??梢钥闯觯貧w模型對平均氣溫的模擬較好,誤差在±2之間的模擬值占到70.8%,且實況較模擬值高2 ℃以上的比例略高,占17.6%,而實況低于模擬值2 ℃僅占11.6%。相對而言,最高氣溫的模擬結果不如平均氣溫,誤差在±2之間的模擬值僅達53.1%,且實況值高于模擬值2 ℃以上的比例較高,為26.6%。平均相對濕度誤差在±10%的比例為75.8%,且實況低于重建值;對比平均風速,約60%的誤差在-2~2 m/s之間,25%、14%分別在-6~-2 m/s和2~6 m/s之間,僅1.7%實況較模擬值高于6 m/s。

圖1 回歸模型誤差概率分布圖
為分析重建值資料的可用性,對比了梵凈山和江口站氣溫的觀測值與重建值(見表2)。2016—2018年梵凈山觀測值較江口縣偏低10~8.6 ℃,其中最高溫偏低值最大,達10 ℃,最低氣溫差值最小,為8.6 ℃;1980年以來的重建值與江口縣對比可以看出,梵凈山重建氣候值較江口低9~7.7 ℃,其中平均氣溫差值最小,為7.7℃,最低氣溫差值最大,達9 ℃。根據每100 m降低0.6 ℃的溫度遞減率,以梵凈山氣象站海拔高度2 255 m、江口縣氣象站370.2 m來計算,梵凈山較江口平均低11.3 ℃。對比監測值,梵凈山并不適用該溫度遞減率,重建值較溫度遞減率計算值更能反映實際情況,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表2 梵凈山、江口縣觀測值與重建值對比(單位:℃)
從貴州省旅游景區逐月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表(見表3)可以看出,貴州省大部分旅游景區適游期較長,除梵凈山、百里杜鵑、修文桃源河、雷山郎德苗寨等部分景區1、2月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為一般(4級)外,全省大部分景區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均在較適宜—非常適宜(1~3級)區間,其中4—11月大部分景區適宜性等級為1或2級,屬于非常適宜和適宜等級??梢娰F州省除個別高山地區外,全年氣候溫暖濕潤,氣候宜人,旅游適游期長,全年均適宜發展旅游。

表3 貴州省旅游景區逐月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
進一步統計發現,貴州省旅游景區氣候適宜性等級為1、2、3、4級的出現次數分別為178、557、321、12次,占比分別16.7%、52.2%、30.1%和1.1%,全年非常適宜和適宜旅游等級占比達68.9%,比較適宜等級占30.1%,全省全年無適宜性等級為5級(旅游條件較差等級)的景區。

續表3 貴州省旅游景區逐月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

續表3 貴州省旅游景區逐月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
貴州省夏季避暑旅游資源豐富,全域均適宜發展避暑旅游。6—8月全省旅游景區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均在1~2級之間(表3,圖2),均屬于非常適宜—適宜范圍內。相對而言,2級(適宜等級)較1級(非常適宜)站數略多(圖3a),尤其是7月最為明顯,2級較1級的景區多了13個,6月、8月分別是3個和7個。1級(非常適宜)區域主要分布在省的中西部地區,而2級主要分布在省的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

圖2 貴州省夏季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分布(國家氣象站):(a)6月、(b)7月、(c)8月
貴州中西部地區避暑旅游氣象適宜性好于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但北部的大婁山脈、東北部的武陵山脈、東南部苗嶺山脈分布了諸多山岳型景點,夏季避暑旅游適宜性遠好于所屬行政區。如梵凈山和江口縣(圖3b),夏季6—8月江口縣和梵凈山旅游氣候適宜性指數均在60~80之間,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為2級,均屬于適宜等級。不過在最熱的7月,因為溫度較江口縣城低,風速較大,梵凈山旅游氣候適宜性指數較江口縣高了10個點。可見,省的中西部屬“非常適宜”避暑旅游區域,其余“適宜”避暑旅游區域發展山岳型避暑旅游體驗更佳。

圖3 夏季旅游氣候適宜性1、2級站數統計(a)和 梵凈山、江口縣逐月旅游氣候適宜性指數(b)
貴州省冬季全省大部分地區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多為較適宜(3級)等級(表3),個別景區為一般(4級),僅在盤州妥樂古銀杏、興義萬峰林、平塘掌布藏字石等景區為2級,且并非出現在1月,而是12月和2月。而梵凈山、修文桃源河等地因為溫度太低、風速略大,無避寒優勢,旅游適宜性一般(4級)。

圖4 貴州省冬季旅游氣候適宜性等級分布(a、12月,b、1月,c、2月)
本文利用旅游景區重建的歷史資料,分析了全省89個旅游景區的旅游氣候適宜性,并分析了避暑和避寒旅游優勢,得到如下結論:
①以梵凈山為例的歷史資料重建,表明梵凈山景區重建值優于溫度遞減率的計算值,重建資料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②利用ITCS分析貴州省各景區的適游期,貴州全年非常適宜旅游和適宜等級占比達68.9%,占全年的2/3以上,比較適宜等級占30.1%,全省全年無適宜性等級為5級(旅游條件較差等級)的景區,表明貴州適游期長,尤其是4—11月是全省旅游適宜期。
③貴州夏季非常適宜避暑的景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避暑條件屬于適宜區,避寒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邊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