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雷
四川自古就是文脈昌盛之地,千余年前的司馬相如、楊雄、陳子昂、李白、三蘇等,近人郭沫若、巴金、沙汀、劉心武、阿來等,都是享譽海內外的名家。想那“天府之國”山川秀麗、地形地貌繽紛多姿,諸多文人得天地滋養,鑄就錦繡華章于世,文脈氣韻源遠流長,奇才輩出。其中,生活在川東一帶的作家蔣興強,便是個典型。他主攻中篇小說與散文,數十年如一日,鍥而不舍。其散文多次被選進《散文選刊》《文苑》,被編入全國高考模擬試卷習題,其中篇小說更是頻見于《黃河》《滇池》《青年作家》《延安文學》一類老牌名刊,或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等轉載。一個底層作者能走到這步,其作品恐怕就不是靠“運氣”了。本文擬對其新近出版的中篇小說集《等到天晴》做些爬剔梳理,以管窺蔣興強的小說藝術。
一、邊地風情的別樣書寫
蔣興強早年下過海,從事水果批發,跑過云南、廣西、河北、陜西、甘肅,乃至越南等地。身為一名寫作者,他跑采購自然不同于小商販的在商言商,而是注重當地民風民情的采風。通過閱讀選集開篇《瓜客》這篇小說中的全面書寫,我們如同在紙上旅行,見識了別樣的邊地風情。
《瓜客》講述的故事并不復雜:一位名叫劉文的西瓜采購老板,遠赴我國云南及越南紅河邊境地帶實地采購,而后與當地才貌雙全的姑娘沅霞,演繹出一段浪漫卻又虐心的跨國之戀。其間展現出諸多當地風情,如邊貿小店買贈品、神奇驗瓜技術、智斗打劫匪徒、青年男女對歌傳情、悲喜交加的哭嫁儀式等,令讀者讀來大呼過癮。在我這種見多識廣的“書蟲”看來,紅河兩岸邊境的各種情態是獨特的、耳目一新的。但蔣興強忠于現實與人性,不光是贊頌當地的田野牧歌,也寫出了當地運貨的兇險、不良商販的狡詐,正是這種溫馨與殘酷并存的邊地風情,才讓我們感覺這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寫作,是帶有獨特觀察與思考的信筆。
之所以說《瓜客》獨特,是因為那迥異于內陸地區的風俗文化、鄰里人情和殊異的婚戀觀等。我們熟知的西南領域固然有著廣袤的熱帶雨林風光和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可我們打小也知道那里有臭名昭著的“金三角”,有讓無數英烈付出忠魂的緝毒案件,有部分邊疆地區依然較為貧困等不穩定因素。當然,因我國日益強大,我國和東南亞鄰國關系的愈加睦鄰友好,許多不利因素都在逐漸消解,邊疆貿易也變得愈加安全順暢。雖以上現象無論是從新聞,還是從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較為熟悉,但蔣興強的描寫是帶著其親歷實地觀察的,里面許多風俗、人情細節的鋪陳是我們幾乎聞所未聞的。小說主角劉文與沅霞是十分般配的一對戀人,劉文英俊瀟灑,頗有經商頭腦,更具出眾的驗瓜技術,沅霞智勇雙全、心地善良,對劉文一片癡心。之所以讓劉文與沅霞在早已彼此有意的情況下,還要經歷對歌讓他們正式定情,是出于對當地風俗的尊重。而且從對歌的唱詞情節可以看出,即便追求沅霞與劉文的青年男女都是當地出類拔萃的人物,但這種較為正式的考驗,反而堅定了彼此的真心,是他們情感的試金石,為主人公情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鋪陳。而后哭嫁的場景,更是令讀者耳目一新。翻開文本,當地生活著白、傣、德昂、哈尼、景頗等眾多少數民族,他們不光會越南語,還會漢語,因而,當主人公劉文到當地做客時,當地的哭嫁儀式一律改用漢語。哭嫁儀式令人大開眼界,同描寫青年男女對歌那部分一樣詳盡,蔣興強將進入哭嫁情節的人物對話、唱詞、樂器以及唱歌帶來的現場反響全方位多角度地傳達給讀者,畫面感極其強烈。
二、親情倫理的缺失批判
由《瓜客》展現出的親情反思,繼續延展到本選集中另外兩篇引人注目的批判性小說《丟失》和《隔單》。這兩篇小說雖然故事、人物、背景不同,但反映的主題較為一致,可做并列式分析。
首先看《丟失》,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江長水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漢,早年喪偶后,含辛茹苦地把三兒一女養大。老大江順水是個文字工作者,較為孝順,但家庭條件一般;老二江順風、邱菊夫妻倆做生意,條件豪奢,但為人奸詐吝嗇;老三江順當家開門市做小生意,也是普通家庭,生活中規中矩;女兒江順麗早年任性妄為,與地痞無賴結婚,打拼多年不僅沒換回丈夫洗心革面,還遭遇背叛,不得不一人帶大兩個女兒,看盡別人臉色。小說的主要情節是江順麗在經歷“5·12”地震后,經營的門市被震壞,需要另行租賃,但因手頭拮據,只好找幾個哥哥借助。老大老三進行了有限的幫助,而老二夫婦的為富不仁被全面彰顯。小說讓江長水、江順麗母女走向丟失,突出親情的缺失。
《隔單》是另一篇反映親情缺失主題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對叫薛亮、石琴的退休夫婦,他們本來想在鄉下老家好好休息一番。但大兒子薛誠、小兒子薛勝、大女兒薛梅、二女兒薛秀、三女兒薛麗不僅沒讓老兩口享到清福,還或多或少地拖累老兩口,讓他們退而不休。本來兩位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當地幫他們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甚至補貼些錢財以供用度,那幾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人之常情,可事實是,幾個子女都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壓榨。
通過簡單梳理兩篇小說可以看出,《丟失》與《隔單》雖說側重點都是親情的疏離,但這些兄弟姐妹們里也有注重家庭維護的,蔣興強把這種正能量的角色不僅給了老人,還給了兩家的長兄,讓他們起到半個父親的角色。可巧合的是,作為長兄的他們,一個是報社媒體人、一個是接班的普通工人,他們靠工資吃飯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父母弟弟妹妹們的困難更是愛莫能助。而與此相反,《丟失》中的江順風、邱菊一家與《隔單》中的薛勝、莫瑤一家相對來說經濟條件較好,但卻利益至上,視親人不如客戶。江順風一家寧愿請商家到豪華酒店消費,一擲千金,用上萬元的包包,可當親妹妹居無定所求援時只拿出區區兩千元打發了事。當外甥女春燕討好江順風一家為好有個安身之處,進而拿出一下午時間打掃屋里屋外時,換來的不是呵護關愛,而是如同防賊一樣的冷言冷語和驅趕,導致自尊心極強的春燕離家出走,又導致母親江順麗和外公江長水的尋找。雖《隔單》中的薛勝、莫瑤一家的喪心病狂筆者前面已經分析較多,但這家的奇葩還不止于此,莫瑤居然還能和二姐夫任乾乾做出人盡皆知的偷情事件,而整個家族為了維系家庭的完整,居然既往不咎。可以說,兩篇小說表現的倫理缺失非常明顯,我們當然清楚蔣興強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家庭缺失提煉到了這兩篇小說當中,反映了一定程度上金錢給人性帶來的巨大腐蝕乃至心理異化,其反思與批判意義明顯,小說的可貴之處也在于此。
三、再婚情感的適時關注
蔣興強這部中篇小說集的可貴之處,除卻上面筆者分析的兩點之外,令人感到有新意、耐人品的是對當下再婚男女的情感問題給予了必要而及時的關注,主要體現在《等到天晴》和《二婚》這兩篇小說當中。
首先看《等到天晴》,既然作為與該書的同題小說,可見作者、出版社對該小說是極為滿意的,事實的確如此。小說的男女主角通過網絡相識,在微時代,健康的網戀理當提倡,陽光的情感不該“缺位”,他們“一路走來,不帶絲毫世俗,但他們的婚姻卻有著與眾人婚姻相似的不幸。“一個文筆清新疏朗,一個語言靈性飄逸;一個卓爾不群,一個盡顯才情。”小說在兩人恩恩愛愛你儂我儂中開展。女方為了孩子升學,雖已辦了離異手續,但為防孩子看出破綻,還和前夫生活在一起。當男主角鄭本千里迢迢來看女主角江月的時候,兩人還是找出各種空當約會,甚至還見了女方父親,大家相談甚歡。如果故事如此發展下去,似乎會順理成章地喜結良緣。可小說發展到后半部分,就在男女主角和女方表姐一家及女方兒子一起去北京旅游時,鄭本驚詫地發現,女主角江月居然和表姐夫還存有不倫之戀,這讓他感受到巨大的恥辱與欺騙。而且表姐夫并不是善茬,他和江月的地下戀情自然也是自私的,他利用江月的大女兒及兒子共同擠兌鄭本,逼迫鄭本離開。鄭本當然不會也不愿意江月為了他而丟棄兒女,所以毅然選擇分手。可以說,小說大部分都是溫馨甜蜜的情愛橋段,卻在最后敗給了一地雞毛的生活瑣屑,令人不勝唏噓。
再看《二婚》。這篇小說起筆就開門見山,敘述了兩個已經離異、選擇再婚的一對男女的生活故事。男主角楚本與女主角劉霞并不是純粹的陌生人,他們“在大學是一個系,一個年齡最大,憨厚穩重;一個年齡最小,腦瓜靈光。”劉霞擅長打羽毛球,楚本會寫小文章。多年以后,二者有緣在一起。他們在短暫的相處后感覺很合拍,也就順理成章地結合了。小說在他們再婚的生活中徐徐展開,比如,他們經歷的一系列瑣事:楚本打球受傷住院巧遇前妻一家、楚本劉霞與他們的介紹人張寶局長夫婦聚餐、張寶局長幫助楚本解決調動工作和安排住房、楚本得知房子裝修是學生家長們贊助的、楚本和劉霞偶遇劉霞前夫與劉霞之間的糾葛、在人才中心看到輔導學校教師的勢利眼、又發現市人才中心的重要崗位都是張寶局長的親屬任職、再到新房時遇到一個出身貧寒的學生在這做家務換取半額的輔導酬勞,令楚本驚異的是,劉霞收受這個孩子辛辛苦苦積攢的“疊了數層、四角已磨損的幾張百元和五十元紙鈔”,再想到這兩任妻子的家族諸多人情往來需要應付,他的頭更大了。不過,最令讀者大跌眼鏡的是,楚本發現劉霞前夫發來的《DNA檢驗報告書》顯示劉霞和她前夫所生的兩個女兒并不是她前夫的,而很可能是前文提到的張寶局長的。當楚本看到這最后一擊時,他是否還想繼續這段二婚婚姻,答案要么不說自明,要么留給讀者去自行選擇。這也體現了小說的開放式敘事效果,適時的留白反而回味無窮。
在《二婚》中,楚本與劉霞乍一看也是很登對恩愛的。可是他們在二婚之初,是異地的,磨合度與了解度都不夠。當楚本調回市內,和劉霞生活在一起后,他才驚愕地發現,身旁的劉霞有些陌生——不僅不能為人師表,還做出背叛前夫的事情,一系列的雞零狗碎讓楚本對眼前的生活很是迷茫,他如何面對這個二婚妻子,如何繼續他們的情感,乃至擺正和他們有關的一系列人與事,都是他回避不了的問題。
可以說,再婚題材是社會生活中需要作家們關注的,其間反映的人性問題可謂更加深刻。蔣興強通過這兩篇小說把重組家庭可能面對的問題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出來,及時地反映了這類社會問題的倫理向度,是本書值得贊賞和珍視的一大價值。再好的作品都會存在點缺憾,蔣興強的作品也不例外。《瓜客》前面和中間部分,作者的邊地風情描寫真可謂是舒心過癮,但在結尾幾章當劉文父母出場以后,男女主人公似乎就把握不住了自己的命運,以至于劉文堅持想留在沅霞身邊時,父母竟提出要離婚云云,似乎稍顯鋪墊不足。此外,可能是出于篇幅、上刊難度等考慮,《二婚》也稍顯寫得不透。
總之,這本中篇小說集選了蔣興強六篇小說,僅四篇就能夠展現出如此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我們的確要為他扎實深厚的生活積累表示敬意。生活的確是個巨大的寫作寶庫,唯有踏踏實實地融入進去,我們才能有想要甚至意外的收獲。對蔣興強的寫作我們有信心,耳順之年的作家,看透世間萬象,正是出經典之時,他在小說中展現的雄心還沒有全面釋放,我們相信,他接下來的力作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