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
摘要:隨著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扎實推進,音樂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我們看到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春天。那充滿活力,充滿詩意、精彩紛呈的課堂成了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常態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狀依然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狀態低迷,學習興趣漸失,學習能力低下,主動精神與創造力缺乏。課堂上感受不到音樂的魅力,學習者的愉悅。這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探究力;學習力;創造力
湘藝版五年級歌曲《祖國印象》,旋律優美,情緒輕松活潑。整節課“相信學生,以學定教”,課前我設計布置了個體自主探究任務:請同學們收集整理有關歌頌祖國的歌曲、歌頌祖國的詩歌,有關祝福祖國的話語等等。(這一提前自主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樣為后面的展示提供素材。)課中通過聆聽音樂,反復跟唱,小組合作等一系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旋律特點,并能用各種方式展示歌曲的內涵。那么下面我就以此課例談談如何在歌唱教學中提升孩子們的學習力,激活我們的音樂課堂。
一、設疑聆聽、感受音樂,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你無法觸摸到它。但它用美妙的聲音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豐富人們的情感世界。聆聽是音樂活動最早期的展現,也是感知和享受音樂的前提。所以,要想更佳地領會音樂,就要充分利用我們的聽覺器官,叫醒我們的耳朵,聆聽,聆聽,再聆聽。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音樂教育,既不是培養作曲家,也不是為了培養演奏家,而主要是培養合格的聽眾?!庇纱丝闯觯匾曬雎?,感知音樂,在整個音樂教學中顯得異常關鍵。初聽,全面感知音樂;復聽,體驗歌曲的情緒、韻律,想一想歌曲是什么拍子?強弱規律是怎樣的?再聽:引導學生用差異地擊拍形式感知歌曲的韻律。“聽一聽,想一想”,每一次的聆聽,都帶著疑問去聽,初聽、復聽、再聽,抓住重點音樂要素仔細地聽、層層遞進,指引學生聆聽音樂,品味音樂,激起學生的探索意欲,鼓舞學生無限暢想,表現出他們的創造張力,運用“音樂的耳朵”感知音樂作品。音樂課由聆聽-思考、聆聽-實踐等系列音樂活動,師生結合、生生結合,以情激趣,充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探究力,在感知音樂的同時,還能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二、自主協作、體會音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力。
音樂堪稱聲音藝術,是有聲音的美。情撥亂了心弦,才溢于表,學生感受到聆聽所帶來的美是無可替代的,他們急不可耐地用各種方式流露出對音樂最自然的愛,歌唱就是直觀的表現。在歌曲學唱環節中,開口默唱-輕聲跟唱-再次跟唱(發現問題,解惑分享)-用恰當的情緒演唱等等一系列的音樂體驗活動而呈現。學生在唱中聽、唱中想、唱中練,從而區分正確和錯誤的演唱,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每一次的演唱都是學生對旋律,歌譜,歌詞進行細微詳細的一次分析;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知識難點的一次突破,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并深化入心直到實踐體驗歌曲,提升互動的有效性,并能有效地示范糾錯。學生多聽、多動、多唱,節奏律動、情感律動,課堂動靜相融,“動”是有規律的動,有原則的動?!办o”是集中精氣神,思維專注而跳躍的“靜”。學生在自主協作、體驗音樂中不斷發現自己、發展自己,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潛能得到了開發,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音樂真正邁入學生們的內心,變成他們心靈世界唯美的東西,幫助他們真正感知到音樂課堂的無限魅力。
三、展示提升、創造音樂,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音樂審美能力是對美感的升華,我一直指引學生投身到音樂活動中,鼓舞他們創作音樂。唱歌教學中“我想唱”-“我來唱”-“我會唱”為主題線路,每一個音樂實踐讓學生在自主、協作、創意的音樂情景中發現美,感知美、創作美。以音樂為審美核心,學科綜合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唱、跳、誦、寫、畫等,學生們在相互合作學習中如沐春風,在歌聲中輕松、愉悅、自在地隨樂而唱、隨律而舞……融洽、協作、探索、創新的優質學習情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開拓創新中體會到了探索的趣味,勝利的喜悅,在創作中表現自己的特性,豐富了自己的情感,每個學生既是創造者又是演唱者和欣賞者,精彩的展示更開發了學生創造實踐的能力,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真諦了。音樂是聚集靈感、激活情感、促進想象的藝術。讓我們共同努力,在優美的旋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力,讓學生領會音樂美的意境,讓我們的音樂課堂煥發出異樣的光彩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劉加建.論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3(05):108.
[2]陸玲.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對學習力的影響[J].科普童話,2018(0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