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是基礎,有利于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所以在很多學校音樂教育中,都開始逐漸重視管樂教學。但是由于管樂教學專業性要求較高,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內容,很難在滿足當代學生學習需求,所以改革與創新成為了音樂教育專業管樂教學必然趨勢。本次研究首先針對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給予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管樂教學;改革
引言
管樂教學是音樂教育專業中的重點,對于學生良好藝術素養培養非常有幫助,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給予了管樂教學高度重視,并且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在管樂實踐教學過程中卻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例如理念滯后、資源匱乏、方法單、師資薄弱等問題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管樂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次研究通過對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提供些許具有建設性的策略,促進管樂教學改革步伐的加快。
一、音樂教育專業中的管樂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理念滯后
雖然當前很多學校都設置了管樂課程,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很多教學內容的開展深度、廣度拓展性不足,只是簡單的傳授管樂知識,并未重視學生音樂素養、審美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側重點放在了學生演奏技巧方面,未關注音樂創作能力的激發,進而使得學生僅僅只是掌握淺顯的理論知識,演奏水平較低,難以達到管樂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教學資源匱乏
在音樂教育專業管樂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室、器材等資源的要求較高,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率,就要有充足的教學資源給予支持,但是當前很多職業院校并不能達到這一點,資源匱乏。雖然設置了管樂教學相關的課程,但課時安排時間較短,學生往往只是對管樂知識淺顯的理解,理論、演奏技巧等深層次的知識并未掌握,缺乏系統化、專業性。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樂器價格較高,學生個體負擔不起,而學校資源又很少,進而造成樂器無法滿足學生訓練需求,影響到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欠缺科學性
在管樂教學中,很多老師將重點放在了學生演奏技巧方面,卻對基本功培養忽視,學生能力、水平有限,個體又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若是基本樂理知識學得不扎實,那么很難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一些老師將教學結果看得過重,教學時在基本知識、方法教學時投入的課時、精力較少,主攻一些難度較大的曲子,學生實踐時較為吃力,很難將整首樂曲完整演奏,越難越不想學,越學越沒興趣,自信心也就越低,對自身能力質疑,進而有了抵觸情緒,極易造成教學質量、效率下降。
(四)師資力量薄弱
管樂教學需要的專業知識、水平較高,但是當前在此方面既具備扎實理論,又擁有豐富教學經驗及技巧的教師卻很少,缺少高層次、高素質師資團隊。同時與鋼琴等樂器教師相比較,管樂教師接受更加專業培訓的機會很少,進而導致管樂理論、技巧等相關知識無法及時更新,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自本能力有限,再加之繼續學習的機會少,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師教學方法、設計、內容運用缺乏科學合理性,實踐性、基本功訓練被忽視,教學實效性低。
二、音樂教育專業中的管樂教學改革建議
(一)轉變理念,強化基本功訓練
在音樂教育專業管樂教學中,要想推動改革深入開展,就要從理念轉變著手,將基本功訓練作為切入點,給予基本功訓練高度重視,確保學生學得扎實,一步一個腳印。因此管樂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理念,對基本功中的氣息、音節等訓練投入更多精力。管樂演奏中呼吸方法的掌握是關鍵,而在基本功訓練中要對此方面強化,確保演奏更加準確、流暢、連貫、優美。除此之外還有呼吸的訓練,以理論知識學習為基礎,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大量時間訓練,使他們掌握技巧,能夠靈活控制呼吸力度。由于管樂的種類較多,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樂器不同,演奏技巧自然也就不一樣,所以基礎知識教學依然是關鍵,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使用樂器。
(二)深挖教學資源,強化綜合素質培養
在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中必然會涉及到諸多音樂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有著不同的創作意圖、內涵,對于學生審美及鑒賞能力提升非常有利。所以在管樂教學中,老師可針對性的對這些作品背后的傳統文化挖掘出來,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使學生通過作品了解,更好的掌握管樂演奏技巧。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收集整理與管樂教學內容相關的傳統音樂藝術形式,將人文與音樂融為一體,幫助學生了解管樂的發展史,一方面知識儲備得到拓展,另一方面人文知識越來越豐富,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不斷總結,找到不同作品間的相通之處,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技巧的靈活運用。
(三)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訓練
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不僅僅會涉及到理論,而且實踐訓練也是其中的重點,所以老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鼓勵他們展示自我水平。在理論教學時可以融入具體的案例、作品,而在實踐教學時則可以通過演奏會、匯報表演、模擬等方法,使學生舞臺表演經驗不斷增加。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其實踐知識的鞏固與強化,有利于發現不足,對教學進度、重難點進行及時調整、優化,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后,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完成演奏,可以融入一些自己的創作靈感,其他同學可以給予評價,最后由老師總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四)加強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教學水平
教師是管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實施者,發揮的是引導、指導作用,所以其專業素質的高與低直接會影響到教學質量以及改革進度。所以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不斷增強師資隊伍專業性。一方面可以組織管樂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修與學習,給予他們接觸最新專業知識的機會,通過培訓經化創新理念,引進創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管樂方面的專家來校講座,給予教師更多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專家將一些教學經驗傳授給老師,相互間進行探討,有利于教師找出自身教學中的不足,進而針對性的改進。
結束語
伴隨人民生活質量、水平越來越高,物質需求更加豐足的基礎之上,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精神上得到滿足,而音樂教育專業的設置便是時代發展中,人類精神需求追求過程中的產物。管樂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一門藝術,同時滿足其精神需求,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因此學校應該給予重視,為管樂教學提供專業的師資團隊,鼓勵教師充分利用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將管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促進優秀藝術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馬一菲.淺析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9(20):98.
[2]安冰冰,李曉明.跨學科學科際——高校開展管樂教育課程的現狀與意義研究[J].音樂探索,2019(01):84-87.
[3]徐凡.現階段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管樂教學策略分析[J].藝術評鑒,2017(24):112-113+138.
作者簡介:
沈雨,1978年10月11日,男,漢族,籍貫:河南省鄭州市,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工作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