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
《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綱要(試行)》對學生評價提出明確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自我認識、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為了堅決打破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評價,我校提出實施“綠色銀行”多元評價方法,緊密聯系我校“打好基礎,養成習慣;培養愛好,發展特長;鍛煉體魄,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讀書明禮,求知通達”的校訓,采用“綠色銀行”這一符合兒童思維習慣和心理需求的多元評價方式,通過存儲和兌換“綠色幣”,鼓勵學生儲存美德、養成習慣,形成科學、合理又相對統一的評價方法,幫助學生自我認識、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日常的學習中看到自身積累的亮點,看到進步的希望,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家長對學生在校情況有更直觀更及時全面的了解,并能積極配合學校,讓教師管理、獎勵、評價工作緊密聯系,形成一體。全員參與、全程評價、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
一、獲取“綠色幣”,積累成長
我們制定了“綠色生態評價細則”,細則中包括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綜合評價方法,通過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學生獲取“綠色幣”。打好基礎,養成習慣:包括每日常規、學習習慣、禮儀交往;結合我們學校的三jing 教育(尊敬、安靜、干凈),從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與他人交往的過程綜合評價;培養愛好,發展特長:學生獲得的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機構的獎項都可以登記積累積分;每日學業評價:每天主科和專科老師都能夠對學業進行評價;生態果:勞動果、藝術果、健體果、愛心果、語文果、數學果,結合學校的很多生態課程,學生參加課程或活動可以得到相應的果實;根據學生積分果實從青色到黃色,最后變成紅色。學生在獲取“綠色幣”的同時,點滴的成長收獲也將進行相應的記錄、累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一直在被關注和認可。
二、使用“綠色幣”,激勵成長
如何激勵學生得到更多“綠色幣”,讓學生自覺養成習慣,主動成長,“綠色幣”的價值在評價方法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我們制定了“綠色生態獎勵機制”,在機制中包括對學生心愿的獎勵、獎品的獎勵、榮譽的獎勵和目標達成的獎勵。學生可以用“綠色幣”達成自己的小小心愿,比如:我想調換同桌、我想當一天圖書管理員等這樣一些學生很想達成的心愿;我們還專門采購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文具和物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綠色幣換取需要的物品;每月我們還將進行一次分類評比,每班各評比出一名德、智、體、美、勞之星。根據學生當月與上月積分的差值高低,每班評選出兩名進步之星。除了每月發放的獎狀外,每個學期的積分還將作為學校評選三好生,優秀生,進步生的主要參考依據,這些獎狀由學校大隊部在升旗儀式時發放,增加獎勵過程的儀式感,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夠更主動地爭取這些榮譽。這樣的形式發放的獎狀不再是主觀評選的,而是有數據支撐的,公開透明的獎勵;很多學生都有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比如習慣目標、學習目標等,但是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不能堅持,半途而廢,給學生有實現目標的動力,幫助他們實現目標,也是獎勵機制的一大亮點。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目標和達成目標預期收益,采用理財形式,當學生達成目標,給予學生相應的收益獎勵,當目標沒有達成,也要對學生之前有的“綠色幣”進行扣減,以此方式激勵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管理“綠色幣”是一個理財的過程,學生可以從小了解理財投資,用虛擬的貨幣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在操作過程中初步體會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富,不盲目投資,也同時感受到財富的來之不易,養成節約的意識,還可以激勵學生做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
在激勵機制中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比如:我們學校自已開發的課程《小水滴的奇幻之旅》、《二十四節氣》的書籍,還可以兌換學校生態大棚基地產出的瓜果蔬菜以及其他課程中的成品,這些獎勵是兌換給自己的。我們還考慮了綠色銀行與孝心教育相結合,商城開放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四大節日專場兌換活動,將專屬物品(比如鮮花等)兌換送給家人;綠色銀行與愛心教育相結合,商城長期開放兌換捐贈平臺,學生可以兌換物品捐贈給學校聯系好的手拉手學校,將物品兌換給需要的人,培養學生從小有互幫互助的意識。
三、收獲快樂,全面發展
通過“綠色銀行”評價方法,引導學生不斷養成好習慣、好品質,學生在體驗和收獲中不斷進步。在“綠色銀行評價方法”的激勵下,學生們從被動要求逐漸轉化為主動養成。他們的紀律意識、學習意識增強了:課間不再吵鬧了;課堂學習更專注了;校園衛生整潔了;好人好事增多了。學生參與評價活動積極性特別高,在體驗過程中學會付出,樂于助人;學會創造,不斷進取;學會感悟,獲得快樂;不斷為自己確立新的目標,發現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提升綜合能力,為幸福人生奠基。學生通過實踐體驗還懂得了夢想是可以通過自己奮斗實現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的。
這樣的評價方法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任何一個任課老師在任何場合、任何地方,見到任何學生,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在“綠色銀行”的體系下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教育。有了統一的標準,共通的評價方式,操作起來更便捷,全校老師齊心協力地參與,持之以恒地探究,這樣的評價才能真正激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美好的夢想是牽引學生健康成長不竭的動力源泉,“綠色銀行”成就了學生們無數的夢想,點亮了每個童年快樂前行的方向,為學生自主發展、終身發展積蓄力量!
參考文獻:
[1]曹衍尚,《“成長銀行”:小學學生評價方法的實踐與探索》[A].人文教育,2020(2):82頁.
[2]張文軍,《英國小學學生評價機制管窺》[J].浙江教育報,2019(5).
[3]蔡永紅,《對多元化學生評價的理論基礎的思考》[A].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1卷)(5).34-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