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開幕式現場
9月16日下午,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2021)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開幕,并實時通過多元互聯網平臺面向世界直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中國血管大會名譽主席胡盛壽院士,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NSVS)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中國血管大會(CVC)主席舒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健委健康宣傳員、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血管大會(CVC)血管健康大使白巖松先生等在開幕式上致辭。
大會共邀請400余位國內專家,以及四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30國50余位海外專家參會,國內外專家學者在多個海外專場隔空連線,共襄學術盛宴;現場手術直播演示,展示中外專家智慧。在開幕式上,來自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英國、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專家為大會發來視頻祝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對居民健康的影響越加顯著,心血管病發病率仍持續增高。2021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發表的《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險因素負擔1990—2019》顯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從1990年的2.71億增加到2019年的5.23億,心血管疾病總病例數幾乎翻了一番,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不斷上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6.66%,城市為43.81%,心血管病給居民和社會帶來的經濟負擔日漸加重。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指出疾病治療應向疾病預防轉變,因此血管疾病的篩查和預防應是現階段血管外科醫生工作的重點。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國家正大力支持血管外科的發展,專業設備和材料的研發飛速發展,醫學領域的科學研究穩步向前,“中國智造”切實落地,新器械、新技術層見疊出,醫生手中的“武器”越來越高端、手術越來越微創,中國技術、中國經驗和中國器械得以逐漸走出國門,血管疾病治療水平也已臻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血管大會主席舒暢教授(左)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血管大會(CVC)主席舒暢教授在采訪中表示“血管外科的發展特別需要科技創新”。他說,以往主動脈疾病只能做開放手術,大切口和體外循環對患者造成較大損傷,而今我們已有開放手術、微創腔內治療手術、融合兩者的雜交手術等多種術式可供選擇。例如主動脈疾病的腔內手術治療,只需要幾個小切口即可完成復雜的主動脈腔內隔絕,可以說是做到了用最微創的手段治療最兇險的疾病。世界各國在推動心血管領域科技發展中都作出了很大貢獻。
2016—2021年,中國血管大會已歷五屆。本屆大會廣邀海內外名家共襄學科發展盛舉,凸顯四大亮點。
展精湛技術。得益于國家的全面支持,以及專業醫療設備、材料等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血管疾病的診療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本屆大會全方位展示頂尖技術,并通過多維度、深層次、高水平的解讀和講演,打開前沿視野。多元便捷的線上平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血管疾病診療的技術水準,也通過國家級團隊的手術演示,為國內各級醫院提供生動教材。
促國際交流。本屆大會不僅通過多維互聯網平臺向世界實時呈現精彩學術內容,更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搭建國際合作的橋梁,廣邀國際血管疾病領域專家學者與會。海內外名家稽往振今、擘畫藍圖,共襄學科發展繁榮盛舉,共探主動脈疾病診療新路。
推醫工融合。學科發展不僅要有堅實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基礎,通過創新轉化產出真正造福患者的產品也十分重要。隨著我國科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血管器械的研發和應用蓬勃發展,“中國創造”在海內外推廣應用碩果累累。本屆大會為此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助力醫工融合,助推科技落地、患者獲益。
倡人文關懷。醫學是“人”的學科,在專科醫生的培養方面,醫學人文應始終葆有其重要地位。大醫精誠,要求醫者既要有扎實和醫理和精湛的醫術,更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懂感同身受,能換位思考。本屆大會再邀血管健康大使白巖松先生,妙論醫術與藝術,延續醫學人文之思。
9月9日早上6點,中國血管大會(CVC)主席舒暢教授應巴西圣保羅血管研究所教授Armando de Carvalho Lobato邀請,為國際腔內血管外科大會(CICE)成功直播一臺復雜腹主動脈腔內修復術,術中使用中國智造國產化腹主動脈腔內支架系統。
CVC與CICE結緣甚久,阜外醫院舒暢團隊已連續七年受邀為CICE進行手術轉播,已成為中國與南美專家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也是國家心血管中心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體現。
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2021)特別開設中國血管大會(CVC)和南美腔內血管外科大會(CICE)聯動的特別專場。兩大國際盛會的聯袂登場,為廣大血管外科領域的同仁帶來了更多思考與靈感。
舒暢教授在采訪中分享了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經驗。他說,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在國家平臺的支撐下,我國醫生得出自己的經驗和方案、發明自己的器械等成果后,其他國家會主動聯系合作,并不是自身刻意為之,“保持高技術高水平,起到引領作用,大家都會奔您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