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軍,余鋒平,彭文明,李 強
(浙江省桐廬縣中醫院,浙江 杭州 311500)
膝骨性關節炎(KOA)是臨床常見病,以進行性膝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等為主要表現,久治難愈,反復發作,且會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1]。臨床現階段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方法眾多,如物理療法、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等。但個體間療效差異較大,且伴有諸多不良反應。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RP)關節腔注射可提供豐富的生長因子,促進軟組織和骨修復[2]。KOA屬中醫“痹證”范疇,病理特點為“本虛標實,本痿標痹”,病機為肝腎虧虛、邪瘀痹阻,故治療的關鍵在于補肝腎、祛風濕。獨活寄生湯主治痹證日久,具有驅散風寒、滋肝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本研究用PRP結合獨活寄生湯治療KOA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就診的KOA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57~79歲,平均(65.28±2.15)歲;病程7個月~11年,平均(5.72±1.62)年;體質量指數18~29kg/m2,平均(23.15±1.02)kg/m2。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56~80歲,平均(65.29±2.17)歲;病程8個月~11年,平均(5.77±1.61)年;體質量指數19~28kg/m2,平均(23.17±1.0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3]中的診斷標準:近1個月大部分時間存在膝關節疼痛;晨僵小于等于30min;有骨摩擦音;年齡大于等于38歲。②中醫符合《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4]中風寒濕痹型的診斷標準:膝關節刺痛、膝關節腫脹、脛軟無力、活動不利、遇寒加重、舌苔白膩、舌質淡、脈遲緩或弦緊。③語言、認知功能正常,不影響正常交流;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繼發性KOA;②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③膝關節手術史。
兩組均施以PRP治療。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18mL,加入枸櫞酸鈉抗凝劑2mL搖勻,置入H1850高速離心機中,離心10min,取上清、交界層及以下3mm紅細胞行2次離心,離心20min,吸除上層3/4的血漿,剩余則為制備的PRP,搖勻備用。患者取仰臥位,屈膝90°,在Sonimage HS1 Plus肌骨超聲機器引導下在患膝髕上囊部位注射PRP,1次4mL,1周1次,注射后避免劇烈運動或負重行走。
觀察組加用獨活寄生湯治療。藥用黨參、桑寄生各20g,懷牛膝、杜仲、熟地黃、茯苓、當歸、獨活、白芍各15g,秦艽、防風、川芎各10g,甘草、細辛、肉桂各6g。遇冷疼痛甚加附片5g;肢體困重加木瓜10g。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日1劑。
兩組均連續治療3周。
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3周后抽取5mL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檢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
關節功能和疼痛程度:于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用安大略西部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 Universi- ties,WOMAC)[5]和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評估,WOMAC包含日常生活活動及關節僵硬、疼痛程度3個方面,分值0~240分,評分越低關節功能越好;VAS評分分值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由根據自身疼痛程度進行自評。
記錄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IL-6(ng/mL) TNF-α(pg/mL) IL-1β(μg/mL)治療前 治療3周后 治療前 治療3周后 治療前 治療3周后對照組 40 4.20±0.78 2.73±0.37 9.97±1.50 6.62±0.97 0.63±0.11 0.46±0.09觀察組 40 4.19±0.81 1.92±0.25 9.95±1.48 4.08±0.82 0.62±0.10 0.23±0.05 t 0.056 11.472 0.060 12.648 0.425 14.129 P 0.955 0.000 0.952 0.000 0.672 0.000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WOMAC、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WOMAC VAS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對照組 40 162.75±20.36 114.46±16.32 6.74±0.69 3.98±0.60觀察組 40 162.03±20.44 92.68±17.87 6.68±0.67 3.32±0.54 t 0.158 5.692 0.395 5.171 P 0.875 0.000 0.694 0.000
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軟骨細胞的丟失是造成該病直接原因,修復受損軟骨、促進軟骨再生是延緩疾病進展的關鍵[7]。PRP是全血經過加工后血漿成分,其含有高濃度生長因子、蛋白質,能夠促進軟骨組織修復,合成更多膠原,加速關節功能恢復。同時PRP提取自體血所制,消除了免疫排斥反應及疾病傳播,安全可靠。
中醫關于痹證早有記載,《素問·痹論篇》記載:“所有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地之氣也”,認為風、寒、濕邪導致肢體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痹阻,不通則痛,發為本病[8]。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分析,痹證內因為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無以滋養筋骨,外因為感受風寒濕之邪,從而發為痹證。故治療應采用補益肝腎、祛風濕、止痹痛的標本兼治之法。
KOA發病與膝關節周圍異常炎癥反應密切相關,與正常群體相比,該病患者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顯著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IL-6、TNF-α、IL-1β水平及WOMAC、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表明其應用PRP結合獨活寄生湯治療能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程度,改善關節功能,且安全可靠。獨活寄生湯中獨活祛風除濕、散寒通痹,為君藥;肉桂溫通經脈,細辛止痹痛、散風寒,防風、秦艽祛風除濕,共為臣藥;黨參補中益氣、養血,當歸活血化瘀、止痛,懷牛膝、桑寄生、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茯苓寧心健脾,白芍養血補血、平肝止痛,熟地黃清熱涼血,川芎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共奏補益肝腎、祛風止痛、強筋健骨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獨活中含揮發油、花椒毒素等,具有解痙、消炎止痛、鎮靜等作用;桑寄生中含有右旋兒茶酚、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抑制血栓、增強免疫力等作用;杜仲中含有木脂素化合物,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肌肉骨骼老化[9-10]。
綜上所述,PRP結合獨活寄生湯治療風寒濕痹型KOA對減輕炎癥反應及疼痛效果較好,利于關節功能恢復,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