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馮
(山東省菏澤市中醫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冠心病心絞痛表現為心前區悶痛、壓榨性疼痛等,且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心前區,隨著疾病進展,可發展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對患者生命造成極大威脅[1]。本研究用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輔湯輔治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0~78歲,平均(58.21±3.06)歲;體重指數20~27kg/m2,平均(23.94±0.54)kg/m2;冠心病病程2~10年,平均(6.24±1.06)年;合并高血壓16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9例;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下14例,大專14例,本科及以上1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1~79歲,平均(58.19±3.10)歲;冠心病病程3~9年,平均(6.28±1.06)年;合并高血壓18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8例;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下13例,大專16例,本科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內科學(第2版)》[2]中的診斷標準。突發的胸骨后或左胸前疼痛,可反射至咽部、頸部、上腹部等,可持續幾分鐘,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可緩解;心電圖示ST~T異常,提示心肌缺血者;冠脈CT檢查冠脈狹窄大于等于50%;經冠脈造影可確診。②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胸痹心痛”的診斷依據。
納入標準:①臨床病歷資料完整;②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③語言、認知功能正常,不影響正常交流;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其他原因導致胸痛;②嚴重貧血;③過敏體質;④高血壓病3級;⑤重度心臟疾病。
兩組均予西醫常規治療。口服阿司匹林(Bayer Vital GmbH,H20130339)100mg,日1次;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AstraZeneca AB,H20140807)23.75mg,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Pfizer Inc,H20170215)10mg,日1次。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22)。
觀察組加用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藥用瓜蔞15g,當歸、柴胡、桃仁、薤白、赤芍各12g,生地黃、半夏、川芎、枳殼、牛膝、生地黃各10g,甘草6g。血瘀甚加丹參15g;氣虛加玄參、麥冬各12g。水煎成300mL藥汁,分早晚2次溫服,日1劑。
兩組均連續治療4周。
統計治療前、治療4周后心痛發作持續時間和發作頻率。
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胸悶、胸痛、心悸、氣短喘促、肢體沉重4項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1、2、3分,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胸痛、胸悶、心悸、氣短喘促、肢體沉重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同等勞累程度不引起心絞痛,心絞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減少90%以上,靜息心電圖缺血性改變恢復正常或趨于正常。有效:胸痛、胸悶、心悸、氣短喘促、肢體沉重等臨床癥狀減輕,心痛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減少50%~90%,主要導聯倒置T波改變變淺大于25%,S-T段回升至少0.05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無效:心電圖無改變或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大 于25%,S-T段降低至少0.05mA。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心痛發作持續時間和發作頻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痛發作持續時間和發作頻率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痛發作持續時間和發作頻率比較 (±s)
組別 例 心痛發作持續時間(min) 心痛發作頻率(次/周)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6.38±1.04 2.36±0.50 11.06±1.61 2.76±0.54對照組 40 6.40±1.06 3.81±0.59 10.98±1.59 4.38±0.80 t 0.085 11.858 2.571 10.615 P 0.932 0.000 0.012 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胸悶 胸痛 心悸氣短喘促 肢體沉重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41±0.24 1.15±0.29 2.36±0.29 1.01±0.23 2.17±0.20 0.90±0.21 2.32±0.41 1.11±0.25對照組 40 2.39±0.22 1.60±0.34 2.32±0.30 1.54±0.26 2.23±0.19 1.15±0.23 2.29±0.38 1.37±0.36 t 0.389 6.369 0.606 9.656 1.376 5.077 0.339 3.752 P 0.699 0.000 0.546 0.000 0.173 0.000 0.735 0.000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導致脂質氧化物增高,超氧化物氣化酶消化過多而出現心電圖改變[4-5]。“痰濁”被認為是主要病機,痰濁阻礙血脈和氣機運動,導致氣機升降失常,百病由生。中醫認為,由于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因素導致中焦氣機受損,輸布津液失職,逆聚而為痰,或正氣虧虛,加之寒邪入侵,導致心陽不足,寒凝心脈,發為本病[6]。該病屬本虛標實證,本虛為陽氣虧虛,標實為血瘀、痰濁、寒凝。故治療應予以化痰宣痹、通陽瀉濁、行氣活血之法。
血府逐瘀湯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主治胸中血瘀證。瓜蔞薤白半夏湯具有祛痰寬胸、行氣解郁之效,主治胸痹。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心痛發作次數較對照組少,心痛持續時間較對照組短,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表明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胸痹心痛效果顯著,能減輕臨床癥狀,緩解心絞痛發作情況,且安全可靠。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中瓜蔞寬胸利氣、化痰散結,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當歸調經止痛、活血補血,桃仁活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氣,薤白理氣散結、溫中補陽,生地黃清熱涼血、養血益陰,半夏燥濕化痰,枳殼化痰除痞、行氣消積,川芎行氣開郁、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牛膝補益肝腎、逐瘀通經,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燥濕化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半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脈血流量,并能夠抗心律失常,調節血脂;瓜蔞能夠改善心肌缺血;當歸可穩定細胞膜功能,減少心肌損傷面積,抑制心肌細胞凋亡[7-9]。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輔治冠心病心絞痛效果較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