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河南省夏邑縣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夏邑 476400)
橈骨遠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DRF)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扭轉、高能量暴力、剪切、壓縮等均可發生DRF,約占全身骨折5%以上,引起劇烈疼痛與腕功能受損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與工作[1]。臨床主張手術治療DRF,切開復位內固定術(ORIF)是其中有效的術式,通過切開復位恢復腕關節解剖位,并予以內固定維持,但手術治療普遍具有恢復緩慢等不足[2]。中醫認為肝腎虧虛、腎精不足、氣血虛弱是骨折基本病機,加上外力傷害,導致瘀血阻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治療當以滋補肝腎、疏通經絡、強筋健骨為主[3]。本研究在ORIF治療基礎上配合祛瘀消腫湯治療DRF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共91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瘀氣滯型DRF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6例和對照組45例。研究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20~64歲,平均(41.29±10.13)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20例,跌落傷18例,其他8例;骨折部位為右側26例,左側2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9~63歲,平均(39.48±9.85)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21例,跌落傷17例,其他7例;骨折部位為右側27例,左側18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經臨床查體有叩擊痛,腕關節活動受限,移位明顯者有餐叉樣、刺刀樣畸形,經X線檢查顯示骨質不連續、骨小梁中斷等,CT確定骨折程度,診斷為DRF。符合血瘀氣滯型證候標準,主癥為骨折、疼痛、瘀斑、腫脹,次癥為神疲乏力、口渴尿赤、舌淡紅苔薄黃、脈浮數或脈弦緊。
納入標準:①3日內的新鮮閉合性骨折,均為單側骨折,未傷及神經、肌腱等;②有手術治療指征,無凝血與免疫系統異常,均行ORIF治療;③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病理性、代謝性、陳舊性骨折;②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③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④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不全、溝通障礙;⑤合并骨腫瘤、骨髓炎、風濕性關節炎;⑥過敏體質;⑦伴有嚴重骨質疏松。
兩組均予以ORIF治療。臂叢神經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上臂中上1/3處使用氣囊止血帶,常規掌側入路,于近側掌橫紋處切開,從橈側伸腕肌、屈腕肌間隙進入,推開旋前方肌,繞彎關節囊,暴露出骨折斷端,清理骨折斷端瘀血、骨片、嵌插軟組織等;進行骨折斷端復位,伸直關節,鉗夾骨折塊進行牽拉對攏,由助手保持定位,復位后克氏針臨時固定;保證關節面平整,橈骨高度、掌傾角等均無異常,選擇適合長度的鎖定加壓鋼板固定骨折面,C臂透視下確定骨折復位、內固定情況,滿意后清洗、縫合切口。術后48h常規應用抗生素,術后第2d可進行肘關節、肩關節鍛煉,逐步予以腕關節訓練。
研究組加用祛瘀消腫湯治療。術后第1天開始口服祛瘀消腫湯。藥用當歸25g,骨碎補25g,自然銅15g,土鱉蟲15g,赤芍15g,路路通10g,紅花10g,大黃12g,穿山甲10g,延胡索9g,乳香10g,沒藥10g,桃仁5g。疼痛甚加雞血藤10g,延胡索6g;腫脹甚加丹參10g。加1000mL水,武火煮至沸騰,之后文火煎30min左右,取汁450mL,分早、中、晚3次飯后溫服,1周為一療程,治療4個療程。
疼痛消失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治療前及治療1周、2周、4周后疼痛程度,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VAS 0~10分,疼痛程度與分值成正比(評分越高則疼痛越重)。
治療前后腕關節功能,采用改良Mayo腕關節功能評分法(Mayo)與腕關節背伸、掌屈活動范圍評估腕關節功能,Mayo評分由疼痛情況、握力、工作情況等組成,共100分,評分越低表示腕關節功能恢復越差。
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恢復進程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進程比較 (±s)

表1 兩組恢復進程比較 (±s)
骨折愈合時間(周)研究組 46 6.38±1.13 7.14±1.45 4.86±0.63對照組 45 7.24±1.78 8.87±2.24 5.91±0.87 t 2.758 4.383 6.605 P 0.007 <0.001 <0.001組別 例 疼痛消失時間(d)腫脹消失時間(d)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研究組 46 5.31±0.86 3.35±0.52*2.74±0.39*2.03±0.41*對照組 45 5.63±0.91 4.04±0.63*3.13±0.48*2.52±0.50*t 1.724 5.703 4.258 5.117 P 0.088 <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功能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功能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Mayo評分(分) 腕關節活動范圍(°)背伸 掌屈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6 61.14±7.35 85.17±6.67* 21.86±5.98 59.17±9.15* 25.03±6.04 65.23±8.16*對照組 45 58.69±8.24 78.06±7.09* 23.15±6.14 52.29±10.26* 26.14±5.34 59.02±7.78*t 1.498 4.928 1.015 3.378 0.928 3.714 P 0.138 <0.001 0.313 0.001 0.356 <0.001
ORIF通過連接骨折塊與鋼板,避免骨折塊丟失,以實現精準對位,達到解剖復位要求[4],但手術過程中過度牽拉骨折部位,廣泛剝離軟組織,易損傷血管、肌肉等,術后腫脹及疼痛明顯,不利于術后恢復,而輔以中藥治療可改善預后[5-6]。
DRF屬中醫“手掌根脫臼”、“腕折傷”等范疇?!墩w類要·論腫脹篇》言“若骨干接而復脫,肝腎虛也”。肝血不足、血不養筋,而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質脆弱,氣血生化無源,骨失所養,易于骨折。治療應以活血化瘀,強筋健骨,止痛消腫為原則[7-8]。祛瘀消腫湯由多種滋補肝腎、通暢氣血、舒筋消腫藥物組成,方中當歸、赤芍補血活血、止痛散瘀,穿山甲、大黃可活血化瘀、清熱消腫、破瘀通絡,路路通有利水消腫之效,紅花、桃仁等可化瘀活血、通絡止痛,自然銅、骨碎補可補腎、壯筋骨、破瘀血,沒藥擅止痛消腫、活血化瘀,沒藥配伍乳香可舒筋行氣。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止痛、散瘀消腫、續筋接骨之效[9-10]。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疼痛消失時間、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研究組Mayo評分、腕關節背伸與掌屈活動范圍高于對照組,說明在ORIF達到解剖復位標準后,用祛瘀消腫湯可最大程度促進術后恢復,從整體調養骨折部位,促進腕關節功能恢復。此外,本研究發現,治療1周、2周、4周后研究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用祛瘀消腫湯還可降低術后疼痛。
祛瘀消腫湯輔助ORIF治療血瘀氣滯型DRF能緩解術后疼痛,縮短疼痛及腫脹消失時間、骨折愈合時間,進而改善腕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