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霞,郭 林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泌尿內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腦梗死多由腦部血循環障礙所致,可造成大量腦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性損傷,導致神經功能障礙,若不及時治療,還可危及生命[1-2]。目前,臨床將腦梗死病程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不同階段予以合理的治療可最大程度降低致殘率,促進病情恢復。臨床常規治療多以抗血小板、降壓、降脂、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為主,可有效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加快病情康復,但常規西藥療效有限,長期使用還存在較多不良反應風險[3-4]。中醫近年來在腦梗死治療中取得較大進展,在常規西藥基礎上輔以中藥治療可進一步加快康復進程。黃芪丹參湯具有活血化瘀、補氣止痛之效,可擴張腦部血管,增加腦血灌注,為腦神經恢復提供充足血氧,以縮短腦組織恢復時間[4]。本研究用黃芪丹參湯輔治腦梗死恢復期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9~68歲,平均(59.84±3.75)歲;病程2~6個月,平均(4.03±0.58)個月;梗死部位為腦葉15例,基底節區17例,小腦8例,腦干3例;基礎疾病為高血壓22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7例。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8~69歲,平均(59.87±3.78)歲;病程2~6個月,平均(4.06±0.61)個月;梗死部位為腦葉14例,基底節區16例,小腦9例,腦干4例;基礎疾病為高血壓21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8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神經病學》[5]中腦梗死相關診斷,中醫符合《中醫學》[6]中風相關診斷。主癥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識昏蒙、舌強言賽或不語、偏身麻木,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細弦或細緩;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氣虛血瘀證。主癥為氣短乏力、半身不遂,次癥為自汗出、面色?白、偏身麻木、不語、口舌歪斜,舌有齒痕苔或白膩,舌質暗淡,脈沉細,具備主癥及4項次癥結合舌脈即可確診。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經腦CT或MRI確診;③處于恢復期;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伴有癲癇等神經疾病;②存在出血傾向;③肝腎功能衰竭嚴重;④對研究用藥物過敏;⑤存在意識障礙,無法溝通;⑥存在吞咽障礙。
兩組均予以常規西藥治療,如控制血壓、調節血脂、血糖等對癥治療,并給予抗血小板據、改善腦代謝等措施。口服阿司匹林(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13)100mg/d;靜脈滴注依達拉奉(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1)30mg,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天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54)20mg,日1次;連續用藥8周。治療期間保持飲食清淡,禁止喝酒抽煙。依據病情進行康復訓練。①被動訓練:指導患者屈伸患側肢體,定時更換體位;②主動訓練:掌握正確臥位,主動側翻身,練習上下肢伸展,提高臀部,固定健肢,定時按摩患肢;③平衡訓練:下肢肌力喪失較輕者可自行練習站立,并進行扶床行走訓練,在床或輪椅間轉移,依據自身情況可適當進行負重立位練習,堅持坐位與立位平衡,強化行走訓練;④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進行簡單穿衣、個人衛生等日常生活能力練習;康復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根據患者耐受增加力度,1次60min,日1次。
觀察組加用黃芪丹參湯治療。藥用黃芪60g,丹參20g,地龍30g,川牛膝6g。加水煎至15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持續用藥8周。
兩組均于用藥8周后評價療效。
治療前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采集3mL空腹血,3000r/min速度離心10min,取得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hs-CRP和MMP-9水平。
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兩組神經功能,總分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越好;以簡易精神量表(MMSE)評價認知功能,總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
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主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識昏蒙、等依據嚴重程度分為0、2、4、6分,次癥自汗出等依據嚴重程度分為0、1、2、3分,符合氣虛血瘀正脈象、舌脈為1分,不符合0分,得分越低癥狀越好。
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FMA),采用FMA評分評價肢體運動功能,評定項目包括患側四肢的條件反射、屈肌伸肌的協同運動、分離運動等方面,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體運動功能越好。
治療前后表面肌電信號均方根值,患者仰臥位,采用南京偉思公司提供的表面肌電分析系統評價踝關節主動背屈和跖屈的表面肌電(sEMG)的均方根值(RMS)評定患側脛前肌和腓腸肌的肌力,操作均由同一醫師進行。
記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情況,如頭痛、乏力、惡心、失眠等。
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8],依據NIHSS評分評價療效。治愈:NIHSS評分降低91%~100%。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內。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hs-CRP和MMP-9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s-CRP和MMP-9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s-CRP和MMP-9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hs-CRP(mg/L) MMP-9(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7.89±1.12 4.02±0.65 625.36±46.89503.14±36.89對照組 43 7.95±1.14 5.14±1.02 628.74±47.15541.69±40.12 t 0.246 6.072 0.333 4.638 P 0.806 0.000 0.74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認知功能比較 (分,±s)
組別 例 NIHSS評分 MMSE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11.35±2.13 3.62±0.49 18.69±1.65 24.33±2.15對照組 43 11.41±2.18 4.84±0.85 18.72±1.68 22.09±2.11 t 0.129 8.154 0.084 4.876 P 0.898 0.000 0.934 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19.52±2.03 7.52±1.12 33.940 0.000對照組 43 19.48±2.01 9.67±1.23 27.299 0.000 t 0.092 8.475 P 0.927 0.000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
兩組治療前后表面肌電信號均方根值比較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表面肌電信號比較 (μV,±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表面肌電信號比較 (μV,±s)
?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頭痛1例、乏力1例、失眠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8%;觀察組頭痛1例、惡心2例、乏力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6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8,P=0.458)。
腦梗死發病復雜,脂質代謝紊亂、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等多種因素均可使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引起腦部供血不足。目前,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壓等是腦梗死康復期的重要治療手段,阿托伐他汀鈣是強效降脂藥物,其可選擇性抑制HMG-CoA還原酶活性,減少膽固醇合成,糾正脂代謝異常。阿托伐他汀鈣還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輕細胞間黏附反應,并維持斑塊穩定,減少血栓形成,以調節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部功能恢復[9-10]。阿司匹林為常用抗血小板藥物,可阻止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機體血液循環。并于藥物基礎上輔以康復訓練,可加快肢體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病屬中醫“中風”范疇。病位在腦,多由飲食不節、氣血虧虛、情志不舒等引起氣血運行不暢,阻滯脈絡,腦絡失養,發為中風。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主。hs-CRP和MMP-9是監測腦梗死病情變化的重要因子,其中hs-CRP為重要炎癥標志物,常用于預測心腦血管疾病,其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多個階段,當hs-CRP水平升高則提示炎癥加劇、病情進展;MMP-9為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成員,參與缺血性腦損傷多個病理過程,其可破壞血腦屏障,誘發繼發性腦損傷。表面肌電RMS是反映神經肌肉活動的電生理指標,其可準確判斷神經肌肉所處的功能狀態,有助于判斷預后和評價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hs-CRP和MMP-9水平較低,NIHSS評分較低,MMSE評分較高,中醫證候積分較低,FMA評分較高,脛前肌與腓腸肌表面肌電圖RMS較高,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黃芪丹參湯聯合西藥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效果顯著,可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加快神經功能恢復,提高脛前肌與腓腸肌表面肌電圖RMS,增強踝背屈功能,且不良反應少。黃芪丹參湯方中黃芪可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促使氣血旺而運行;丹參可活血祛瘀、養血安神,加快血液通暢;地龍可清熱熄風,通絡;川牛膝可逐瘀通經,引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補氣行血之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11],黃芪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血灌注;丹參內含丹參素、丹參酮等多種活性物質,可起到抗氧化、抗凝血、擴張血管等多種作用,利于減少脂質沉積,阻止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綜上所述,黃芪丹參湯輔治腦梗死可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加快神經和認知功能恢復,改善脛前肌與腓腸肌肌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