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李
臨床血液生化檢驗工作的開展,能夠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判斷,結合檢驗結果,為患者的進一步診療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1]。但同時,在臨床血液生化檢驗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現易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降低,比如血液采集方法不當、送檢不及時、標本保存環境不當等[2,3]。當檢驗結果不準確時,會影響患者的進一步診療。所以,需了解影響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的相關因素,實施有效措施,提高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鑒于此,本次將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2110 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納入研究,分析影響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提升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2110 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納入研究,標本來自于2110 例患者,其中男1110 例,女1000 例;年齡21~67 歲,平均年齡(45.8±8.3)歲。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采集、送檢等工作環節均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執行。
1.2方法 針對2110 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的檢驗結果準確率進行分析、統計,篩選出其中檢驗結果不合格的標本,然后對其不合格的原因進行追溯、分析、總結,明確具體影響因素,并制定、實施有效應對措施,確保后續臨床血液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提升。
2.12110 份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不合格情況2110 份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合格2032 份(96.30%),不合格78 份(3.70%)。
2.2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不合格的影響因素78 份檢驗結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檢驗標本中,血液采集方法不當34 份,送檢不夠及時21 份,血液保存條件不當3 份,抗凝劑與血液比例不合理11 份,其他9 份。見表1。

表1 2110 份血液生化檢驗標本中檢驗結果不合格的影響因素(份,%)
3.1影響因素分析 在臨床中,開展血液生化檢驗工作的意義重大,但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使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的檢驗結果準確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4,5]。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發現,主要影響因素包括:①血液采集方法不當34 份,占比為1.61%。比如,基于采血前,未能指導患者靜臥1 h;抽血前,未能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包括禁止吸煙、飲酒以及相關劇烈運動等;同時,在采血時間上安排不夠合理,采血通常在當天清晨空腹狀態進行,在患者體內蛋白等化學成分降至正常水平,然后進行采血操作,倘若未能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進行采血操作,則可能出現影響血液紅細胞,進而使血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②送檢不夠及時21 份,占比為1.00%。對于血液標本來說,在采集后需及時送檢,倘若送檢不及時,加上未能正確、合理地保存,則易影響后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③血液保存條件不當3 份,占比為0.14%。對于采集后的血液標本,如果不能及時送檢,則需在適宜溫度條件下進行保存,倘若保存溫度不合理,加上保存時間超過限制期,再進行血液標本生化檢驗則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④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還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比如抗凝劑與血液比例不合理、預溫離心時間不足、儀器隨機誤差等,需引起重視。
3.2應對措施分析 根據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的相關影響因素較多,考慮到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提升,則需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總結起來,具體應對措施如下:①選擇正確的血液采集方法。對于相關采血工作人員來說,需掌握正確、標準專業化的采血技術,通過拍打、觸摸等力度均勻的操作,將清晰、充盈的血管找出來,然后進行穿刺操作,確保能夠一次性穿刺到位。與此同時,需對采血時間加以明確,指導患者在清晨進行采集為宜,采血前空腹8~14 h,但不可保持過長的空腹時間,避免血液當中相關指標水平發生異常進而影響檢驗結果[7,8]。②及時送檢。對于采集后的血液標本,需及時送檢。在送檢過程中,做好血液標本保護工作,避免劇烈搖晃或振蕩。③合理保存血液標本。針對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不能及時送檢的血液標本,則需進行合理地保存,在保存期間,需注意的是把血液標本放置在密封的器皿當中,避免蒸發。同時,倘若血液標本儲存濃度偏低,代表保存有效的時間越長,但此類檢測標本不宜進行冷凍保存;且保存期間也不能充分晃動,有效避免溶血的發生;避開光線,做好遮光處理工作,并盡可能與空氣保持隔離,為后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提供有效保障。此外,通常條件下,標本適合在4℃溫度條件下放置,保存時間通常不能>7 d;倘若保存時間>7 d,則需進行棄用處理,然后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重新采集,以此保證患者血液標本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④保證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的合理性。血液抗凝為一組生化反應,在生化反應過程中,在確保抗凝劑和血液比例合理的基礎上,能夠避免發生血液出現凝固的現象。需注意的,血液標本不同,抗凝劑選擇也有所不同。基于血液生化標本檢驗過程中血液檢驗結果受到抗凝劑的影響較大,因此,需確保抗凝劑和血液之間比例的合理性,從而使血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⑤其他干預。在臨床血液生化檢驗分析過程中,還有必要保證預溫離心時間的充分,保證儀器的使用性能,使儀器隨機誤差的發生得到最大化的控制,進而確保臨床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
當然,除上述相關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以外,如果患者在采血前服用了相關藥物,也可能導致血液成分質量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臨床血液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加強患者采血前疾病既往史、服藥史分析評估工作非常關鍵。需確保患者在符合相關適應證的條件下進行采血,進一步保證血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較多,需保證血液采集方法的正確、科學,及時送檢,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保存,并保證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的合理性,以此確保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為臨床診療提供客觀、科學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