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我和姐姐終于明白了媽媽“小心眼兒”的根源:自從爸爸去世后,她沒了依靠,弟弟又定居在外地,家里只剩下我和姐姐。這些年她經常幫襯弟弟,平時看電視也會受到里面一些家庭糾紛的影響,總擔心我和姐姐因為她總是幫兒子而不孝敬她……
周末帶兒子去姐姐家玩。一見面,姐姐就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咱媽說你了,還生你氣了。”“啊?我怎么了?”我開始回想,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時候和媽媽發生了不愉快。
姐姐見我想不起來,就直接告訴我:“清明節那天,咱媽給你打電話,你不僅不耐煩,還掛了她的電話,有沒有?”我一下子想起來了。
清明節那天,我們都聚在大伯家,大家都到了,就我媽沒來。自從弟媳生了二胎后,我媽就一直在弟弟身邊。雖然她來不了現場,但是我知道她的電話肯定不會缺席。果然中午吃飯時,我媽打來電話:“你們磕頭時,別忘了畫圈啊,貢品別買太多,吃不了都浪費了,還有你爸愛抽煙……”這些話每年她都會叮囑,我都快聽煩了,便回答她:“您甭操心了,好好看孩子吧。”說完,我就把電話掛了。
“就這么點小事,咱媽也太小心眼兒了吧?”我很不解。姐姐說:“你才發現啊,我早就發現了。咱媽現在變得和以前不太一樣了,現在只要咱們說話稍微有些不恭,她就開始計較了。”“姐,咱媽現在是有點小心眼兒,但她畢竟是咱媽,咱不能說她不對,咱以后多給她打電話就行了。”姐姐覺得我說得有道理,欣然接受我的建議。
從姐姐家回來后,我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重新解釋了一遍當時掛她電話的原因,讓她別多想。她說話的口吻立馬變得和藹起來,也表示理解。
我舅家的兒子要結婚,媽媽很早就通知我們姐兒倆,不論多忙一定要抽時間去參加婚禮。我和姐姐明白媽媽的心意:這些年一直是舅舅在床邊照顧姥姥,這次舅舅家有喜事,我們是代表媽媽去道喜的。我和姐姐也都答應媽媽一定會去。結果,那天早上,姐姐的公公剛出家門就被鄰居家的車給撞了,姐姐和姐夫連忙把他送到了醫院。公公身體各項檢查完畢,已經接近中午了,何況又發生了這檔子事,姐姐也沒心情去參加婚禮了。于是,我幫她隨了份子錢。
后來,媽媽知道姐姐沒去,讓我捎話給她。我告訴我姐時,她問我:“咱媽咋不直接給我說,怎么還通過你告訴我?”我埋怨姐姐:“誰讓你不去的,去不了也應該主動告訴咱媽一聲。你自己沒把事做好,怪誰?”
于是,姐姐打電話向媽媽說明了沒去參加婚禮的緣由,媽媽立刻把關注點放到了姐姐的公公被撞這件事上。首先,她對姐姐的公公受傷表示了同情,然后又展現了她最通情達理的一面:“這些天你要多體諒你公公婆婆,多幫著干點家務,讓你婆婆好好照顧你公公……”“知道,知道,我都多大了,還用你說啊。”姐姐覺得媽媽啰唆,就想快點掛電話。媽媽一番好心,反而換來姐姐的不耐煩,她生氣地掛了電話。姐姐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她知道,媽媽又小心眼兒了。
一個周末,我去姐姐家,姐姐嘆了口氣說:“最近咱媽的電話少了,又生我氣了。”?聽完,我撲哧一聲笑了:“其實咱媽在老家時,每天過得很充實,根本沒時間想我們。現在她天天在小區里,不像老家有鄰居、有朋友,可以隨意嘮嗑,難免情緒會變。”姐姐說:“咱媽現在之所以愛生氣,就是空閑的時間多,人一閑,就開始胡思亂想。不過我們還是要照顧她的情緒,和她說話時注意點,隔幾天主動給她打個電話,讓她知道我們還是很惦記她的。”我和姐姐達成了一致意見。
臨近中秋,媽媽突然張羅著要回老家,表示再也不幫弟弟看孩子了。弟弟勸不了媽媽,只好打電話向我求助:“二姐,過完中秋節,你勸勸咱媽,老二還小,老大要接送上下學,咱媽不來不行啊!”不忍心讓弟弟為難,我滿口答應了。
中秋節那天,我和姐姐約好一起帶著孩子去看望半年未見的媽媽。當我們出現在媽媽面前時,她笑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又是親又是抱的:“牛牛長高了,冠冠也長個了,而且越長越好看了。”看著媽媽神采飛揚的樣子,我也很開心。
孩子們在外面玩耍,我和姐姐陪媽媽一起包餃子。母女仨湊在一起,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從媽媽的談話中,我感覺她有心事。在我和姐姐的再三追問下,媽媽終于說出了心里話:“我以后指著你們倆呢,我不能老是幫兒子,誰家孩子小的時候不是熬過來的?”原來媽媽是介意這個啊!我和姐姐終于明白了她小心眼兒的根源。自從爸爸去世后,媽媽沒了依靠,弟弟又定居在外地,家里只剩下我和姐姐。這些年她經常幫襯弟弟,平時看電視也會受到里面一些家庭糾紛的影響,擔心我和姐姐因為她總是幫兒子,而不孝敬她。
我和姐姐一起說服了媽媽,讓她繼續給弟弟看孩子,并向她保證,我們絕對不會有意見。媽媽這才點頭答應。至于母親小心眼兒的問題,我和姐姐商量好了,我們把她當成“老小孩”,不再和她計較。畢竟她老了,現在該輪到我們為她做點什么了。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