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向高級智能化,各類人工智能產品的誕生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由于智能化設備相比于人工不僅具有高效性,且其工作強度也是遠超于人工的,因此社會各類企業也逐步利用人工智能產品或設備來替代原有的人工工作。而從目前來看,企業的生產與經營還處在半人工半智能化的階段,人工智能還無法脫離員工來獨立完成工作,那么對此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工作就成為了當下相關學者的重點研究對象。對于服裝制造業來說,其高度機械性的工作性質是非常適合應用人工智能設備的,那么如何基于服裝智能制造產業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和產業學院建設進行實踐與探索是本文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李耀平、郭濤、段寶巖所著的《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策略》(西安電子科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一書書分為五個章節,作者基于智能制造發展的社會需求,以對相關人才的重點培養為研究目標,針對高校、企業、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進行調研,進而發掘當下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在數量與質量方面的不足,結合現代教育的先進思想理念提出了對當下人才培養的實踐性、協同性以及銜接性方面問題的解決策略。作者也深刻認識到在新形勢下,智能制造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其以人才培養與成長路徑的分析為切入點,對當下我國教育的總體發展方向提供有效思路與建議,具有很高的教育改革研究價值。
具體來講,本文通過五個章節的內容來展開研究,在第一章節中,首先,作者對變革傳統的智能制造進行研究,剖析了智能制造的誕生與發展追本溯源,揭示了智能制造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也會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其次作者對智能制造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間以及其與傳統制造之間的對比,突出了智能制造的優勢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智能制造的未來進行分析,以此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來分析智能制造將來的發展情況以及我們如何來促進智能制造健康穩定發展。在這一章節的研究中我們可以認知到智能制造的發展壯大是必然的,因此服裝智能制造產業作為社會發展因素之一,其智能制造人才崗位的需求是會經歷不斷加大到穩定再到減少的一個過程,但是無論何時何地,人才都是第一生產力,只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才能促進科技的發展,由此可見相關產業學院的建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二章節中,作者重點研究的是人才培養的矛盾與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從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供需矛盾以及智能制造人才培養與成長問題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體現了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在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問題,通過對這兩個方面的探索與問題的解決能夠極大的改善當下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效率低下的問題,對于服裝服裝制造產業來說崗位所需人才素質與應聘者之間不符的問題也屬于智能制造人才培養供需矛盾的范疇。在第三章節中,作者重點研究了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進展,通過對比國外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現狀與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歷程,體現了國內外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優缺點,我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起初是受到國外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國教育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以我國特有社會性質、國情的影響,我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逐漸具有自身特色,因此我國的教育問題需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來具體分析。在第四至第五章節中,作者主要研究了智能制造人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對本書進行了總結分析,從智能制造知識與體系與大學培養實踐改革、智能制造能力體系與校企合作協同培養以及智能制造人才素質與工業文化體系構建三個方面探索人才培養路徑。 本書的研究對我國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且對今后智能制造的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黃淮學院嫘祖服裝智能制造學院 王東云 陳 祥 高有堂)
本文系駐馬店市黃淮學院重大委托項目“服裝網絡定制與智能制造實訓平臺開發與應用推廣”(項目編號:黃淮學院[2020]188號)、2020河南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立項項目“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平臺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JGLX07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