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小學教育教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為將來漢語言專業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之一在于提高中小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
從客觀上看,中小學語文的課外讀物的引導閱讀及漢語言實驗室建設就是購買圖書資料,學生的培養就是由教師帶領,對課外讀本進行文本分析。從語種來看,漢語言中大部分人的母語就是漢語,母語的教學,自然會被認為不像外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專業那樣迫切需要實驗室等,從而忽視漢語言實驗室的建設。從教學理念來看,當下語文教育教學還是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方式,并不重視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然不會重視借助實驗室培養中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中小學語言實驗室在漢語言培養中具有重要價值,比如:把優秀的中小學生作文及相關作品錄入數據庫,進行詞頻分析,找出其高頻詞,從而快速掌握詞匯、提高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尤其在計量基礎上對中學生作文及相關作品進行分析,其結果更加真實有效。同樣把相關人物的描寫詞語調出,對這些描寫詞語進行分析,可以快速把握中學生對該人物的理解。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在語言實驗室,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前期過程可由教師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討論,然后動手實踐。后期則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在實踐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為增強。
目前,中小學生語言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因此,中小學實驗室在這三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目前,就語音而言,借助語言實驗室可以在短時間內讓眾多中小學生在普通話訓練上取得迅猛進步。對于來自zh和z、ch和c、sh和s不分的方言區的學生而言,要一下區分六個發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可以從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來幫助學生區分,以zh和z為例,zh和z都是不送氣音、清音、塞擦音,正因為有如此多的相同點,在發音時才不容易區分。因此,這兩個音的不同就在于zh是舌尖后音,z是舌尖前音。也就是舌尖對準的部位不同,發zh音時,舌尖要對準硬腭前部,發z音時,舌尖要對準上下齒背。而要發準這兩個音,關鍵就在于發zh音舌尖要翹起來,而發z音時舌尖不翹。講解要領之后,學生可以借助語音軟件和話筒進行練習。如果學生發音正確,電腦就顯示比對成功,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字詞的訓練,由電腦從詞庫中自動分配練習資料,如知識和自私、詩人和私人等一系列需要區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詞語,如果學生這些詞都能正確發音,則該學生通過該訓練。當班內有超過百分之七八十的通過率時,教師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教學訓練階段,依次類推,學生很快就能掌握ch和c、sh和s的發音,繼而進入別的語音訓練,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高。一般來說,對于在課堂上未完成正確發音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下與之交流,第二次課堂對其重點檢查,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語音訓練的質量和進度。再如對于方言區沒有入聲的學生而言,入聲的學習就很困難。單靠理論講述,比如入聲有讀音短促的特點,有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t]、[-k],這種描述過于抽象,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就詞匯而言,可以借助語料庫,運用索引軟件查詢某個詞的實際用例,并以KWIC(Key Word in Context)形式列出,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觀察該詞的語境。以“自取”為例,可以發現它的右側多為消極涵義搭配詞,如其辱、其禍、滅亡、其咎、敗亡、敗壞、煩惱、毀滅等,再通過T值等多種方法,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自取”呈現消極的語義韻。再讓學生自己檢索“自尋、自討、自惹、自貽、自招、自找”等詞,并總結規律,最后可以得出結論:“自取”類動詞都呈現出消極的語義韻。就語法而言,同樣可以借助語料庫,也能夠發現某個詞在共時語料庫和歷時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和使用特點。
(廣西師范大學 段瑞娟 鎮平縣遮山鎮中心校 楊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