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英 劉丹 邢亞恒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許昌市中心醫院(1 康復科,2 呼吸內科),許昌市 46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阻為特征的疾病,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致肺心病,出現明顯的咳嗽、咯痰癥狀,部分患者因嚴重氣道阻塞僅表現出呼吸困難的癥狀[1-2]。近年來我國人群的COPD發病率持續上升,且病因不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吸入化學物質、粉塵以及吸煙等因素有關[3-4]。目前,臨床上尚無特效藥物治療COPD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為肺康復治療,包括呼吸肌鍛煉、運動鍛煉、心理干預、行為干預等,其中縮唇式鍛煉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5-6]。近年來,穴位敷貼作為一種便捷有效的治療方法逐漸被應用于呼吸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其改善患者體質的效果良好[7]。為探討縮唇式鍛煉聯合穴位敷貼對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本研究選取86例患者進行了干預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COPD緩解期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8],處于疾病緩解期;無精神障礙;簽署干預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腦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合并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癥等慢性肺部疾病;學習記憶能力不佳;體質極度虛弱,無法進行呼吸鍛煉。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觀察組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齡40~76歲,平均(44.27±5.64)歲;病程5~21年,平均(16.24±3.75)年;其中輕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8例。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齡41~77歲,平均(44.57±5.19)歲;病程4~20年,平均(16.04±3.59)年;其中輕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炎、平喘等常規治療及飲食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在護理人員引導下進行縮唇式鍛煉[9]:患者取坐位,雙手放于上腹部,放松肌肉,閉口,經鼻腔吸氣,然后屏氣2 s,再縮唇緩慢呼氣,同時收縮上腹。盡量保持吸氣、呼氣時間比在1 ∶2左右,將呼吸頻率控制在9次/min左右;每次訓練時間30 min,每日訓練2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穴位敷貼:患者取坐位,輕微低頭,用75%酒精棉球常規消毒大椎、天突、膻中等穴位,隨后進行穴位敷貼(山西健康動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每穴一貼,貼8 h左右,1次/d。
1.3 觀察指標
1.3.1 心肺功能 干預前、干預12周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值流速(PEF);采用心肺運動功能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心肺最大功率(Wmax)、攝氧量(VO2max)、力竭時間。
1.3.2 生命質量 干預前、干預12周后,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10]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問卷包括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3個維度內容,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命質量越低。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P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周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PEF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運動耐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Wmax、VO2max、力竭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周后,兩組患者的Wmax、VO2max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力竭時間均顯著延長,觀察組患者的力竭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運動耐力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GRQ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周后,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GRQ評分比較 (n,x±s)
近年來,全球COPD患病人數大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11]。中醫學將COPD歸屬為咳嗽、喘證等范疇,認為其病因為患者正虛內損、邪氣外犯;患者肺為風邪所犯,宣降失利,痰飲內積[12];患者發病日久,除肺臟外脾腎兩臟亦明顯受累,運化不利、陽氣虧損,治療需調理內臟、扶正祛邪[13]。穴位敷貼是我國傳統醫學中一類極具特色的療法,立足于中醫人體經絡學說,通過內病外治直達患者病機,可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臟腑雖處于機體內部,但可通過經絡聯系四肢關節、周身各處穴位。穴位敷貼作用于人體表面,可以外部能量達成生物波反饋;可通過藥物吸收、滲透,激活細胞活性,改善機體循環,從而發揮生物共振效應[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周后,兩組患者的FEV1、PEF、FVC均顯著增高,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縮唇式鍛煉聯合中藥穴位敷貼可有效改善COPD緩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本研究的中藥敷貼穴位功能特殊,其中天突、膻中均屬任脈,前者為祛痰穴位,后者為宗氣匯集之穴,均可調補上焦、通絡降氣;大椎為督脈要穴,為諸陽之會,不但可益氣壯陽,而且可減輕患者因腎虛不納氣所引發的喘咳,中藥敷貼三穴可共奏宣肺止咳之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縮唇式呼吸可有效鍛煉患者的膈肌等呼吸肌的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COPD患者氣道阻力持續增強,呼吸功能明顯減退,長時間運動時運動耐力明顯不足,正常活動甚至也受到一定限制,生命質量明顯下降[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周后,兩組患者的Wmax、VO2max均顯著升高,觀察組患者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力竭時間均顯著延長,觀察組患者的力竭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結果提示,縮唇式鍛煉聯合中藥穴位敷貼可有效增強COPD緩解期患者的運動耐力,提高其生命質量。中藥穴位敷貼可發揮明顯的生物共振效應,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從而糾正患者組織缺氧狀態;敷貼藥物及其熱能滲透可促進患者體內多種生物酶合成,改善其代謝狀態,明顯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隨著其呼吸功能及運動能力的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得以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