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萍
(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 401120)
銀河橋水庫是重慶市水利“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水源工程之一,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根據現有的水利工程項目經驗可知,移民安置是水庫項目建設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具有涉及范圍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等特征,強調移民安置與地區經濟發展、政策配合等工作之間的有效搭配,才能正確處理水庫移民過程中的個人與集體利益,最終保證水庫移民工作的順利進行。
梁平區銀河橋水庫是一座具有場鎮及工業園區供水、灌溉及農村人畜用水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擬建銀河橋水庫位于蟠龍河銀河橋河段,推薦方案壩址(上壩址)位于蟠龍河河口上游約8.67km 處,距下壩址約790m,控制流域面積22.4km2,主河道長12.7km,河道平均比降59.3‰。根據項目早期的評估可知,該項目的建設征地總面積1000.11 畝,耕園地為519.07 畝,農村搬遷人口619 人,淹沒影響房屋41556.72m2(見圖1)。在該項目中,水庫移民安置必須遵照《重慶市土地管理規定》《重慶市林地保護管理條例》《重慶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等相關條例。

圖1 水庫淹沒地區
結合該項目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工程建設征地對部分村民小組所受影響較大,主要為銀河村3 組,該組土地基本全部征收,見表1。

表1 銀河橋水庫工程建設征占耕園地分析
在本次水庫移民安置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上,采用前期補償補助與后期扶持相結合的辦法,要保護廣大居民的合法權益,堅持移民安置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有效結合,最終使移民在搬遷之后獲得更好的持續發展能力,并全面提高生活質量[1]。因此在銀河橋水庫項目中,應積極落實國家法律法規與梁平府發〔2021〕9 號文件等內容,尊重居民移民的意愿,采用多渠道共進的方法來指導水庫移民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該項目的早期調查可以發現,因為大部分水庫移民為農業勞動者,通常移民安置后的理想工作是繼續恢復農業生產,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出臺后,農民的土地承包權逐步物權化,通過調劑土地、開發荒地等方式實行農業生產安置的難度明顯加大。在該項目的研究過程中,《重慶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44號)正式審議通過,后配套發布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征地補償安置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渝府發〔2021〕14 號),根據新發布的政策,重慶市征地人員安置方式從過去的農業安置為主的思路轉換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主,征地人員安置對象將由建設征地所在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將其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并安排人員安置對象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人員安置對象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人員安置對象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補貼辦法及標準,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而根據最新發布的《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征地人員安置對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實施繳費補貼政策有關工作的通知》(渝府辦發〔2021〕96 號),對符合享受繳費補貼條件的征地人員安置對象,按不同年齡確定繳費補貼年限,并在確定的補貼期內實行等額繳費補貼,現行的繳費補貼標準為5500 元/人·年。補貼對象指按照《重慶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344 號)確定的征地人員安置對象中,在征收土地公告當月年滿16 周歲及以上人員。根據補貼對象在征收土地公告當月的年齡確定補貼年限,最低2 年,最高15 年。
根據現階段相關學者的要求可以發現,在水庫移民中落實社會保障安置具有優勢,表現為:①能夠有效解決移民后居民的溫飽問題,并且利用社會保險的可持續性強調優點,保證移民群體的穩定性;②社會保障操作的方法簡單,部分地區通常采用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以及集體補償中的部分資金作為養老金,因此保險安置中面臨的后續問題少,居民的認可度高[3]。
根據現有的經驗可以發現,部分居民在移民后缺乏必要的抗風險能力,在當前重慶市產業結構快速調整的背景下,企業吸收農民的能力明顯下降,再加之移民自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相應的生產生活技能水平,所以少部分居民在移民之后面臨經濟困難,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這是影響移民安置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征地人員養老保險安置完成后,當地人民政府和企業可考慮進一步加大對轉移就業的移民勞動力的培訓力度,確保移民至少具有一項職業技能,或者搬遷前已經從事了有關第二、第三產業的生產,并獲得穩定的經濟來源,最終保障被征地移民生產生活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一要求,銀河橋水庫項目中積極推廣勞務培訓工作,以提高水庫移民專業技能為目標,在本次工作中,堅持政府部門在職業安置中的引導地位,針對市場發展情況推廣“定向式”的技能培訓工作,保證培訓后的農民能夠與市場對接,提高就業率。在這一背景下,該項目中擬對所有18~50 周歲的青壯年開展專業性的培訓,其培訓合格率超過95%,且培訓后的就業率超過80%。在培訓方案的選擇中,主要針對人才市場缺口大的項目展開培訓,主要包括鉗工、焊工、電工、包裝、運輸等實用技能;而針對具有自主創業需求的移民,則可以開展關于烹飪、運輸的特殊技能培訓工作,鍛煉其生產技能。
考慮到水庫移民的特殊性,在移民之后必須面臨住房問題,因此為了能夠徹底打消居民對搬遷的疑慮,該項目按照重慶市的相關政策,在對居民的搬遷安置去向進行總結后,提出針對性的安置措施,可以采取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或者貨幣安置等方式。安置對象應當以戶為單位統一選擇一種安置方式,一處宅基地上的住房計為一戶,即以不動產首次登記的或者合法建房手續批準的房屋作為計戶依據。
(1)在住房貨幣安置規劃中,按照梁平府發〔2021〕9 號等條例,住房安置對象采取貨幣安置方式后,該戶家庭成員不得再申請農村宅基地新建住房,屬于住房貨幣安置對象家庭成員的非農人口則隨戶主遷移。在獲得房屋補償補助金后,居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到離庫區較近的福祿鎮或蟠龍鎮等地區購買房屋。
(2)而在分散后靠安置規劃中,選擇農村宅基地自建安置的,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以及國家和本市關于宅基地建房的有關規定。本著避讓基本農田、減少占地等原則,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對相關地區進行地質勘查,最終選擇具有良好地質條件的區域指導居民建房,以滿足未來居民長期生活、生產的要求。
根據水庫移民情況進行預測后,得出最終的預測結果如表 2 所示。

表2 水庫移民安置效果預測
根據銀河橋水庫工程的經濟社會影響結果來看,因為整個項目采用征地人員安置養老保險安置;搬遷人員住房貨幣安置與分散后靠安置相結合的方法,這一模式符合重慶市的現行管理條例。再進一步分析后,搬遷安置中住房貨幣安置為主要方式,該模式在短期內會影響當地的衛生防疫以及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時間,但是未來水庫移民的主要生活區集中在附近城鎮范圍內,所以移民產生的不利影響有限,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的人口以及區域經濟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根據這一結果可以認為,水庫移民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長期發展。
在重慶新政策環境下,水庫移民安置必須充分結合重慶市的具體情況,堅持以政策為指導,關注居民與社會等各方面的踴躍參與。本文所介紹的移民安置措施具有可行性,并且最終的預測結果也證實,上述移民安置措施不僅能夠為水庫建設提供支持,也能最大限度上保證地區經濟發展,符合未來社會的要求,值得其他地區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