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毓倫
摘要:器樂演奏教學,需要按照器樂演奏的特點和演奏人的個性化發展情況具體分析。對于演奏者來說,舞臺是藝術展示的主要平臺,是搭建與觀眾近距離溝通的地方。良好的演奏心理是提高演奏表演的重要前提,對于演奏者來說需要樹立正確的演奏心理思維方式,對于不同的演奏場合和不同的觀眾,都需要快速的調整心理狀態,搭建符合演奏規范的建設標準條件。重視演奏藝術中各方面的學習和技術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修養和演奏心理素質,分析演奏者心理活動產生的不同情況,對演奏者的不自信、精神不集中等問題進行分析,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建設水平。
關鍵詞:樂器? 舞臺演奏? 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0-0013-03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喜愛樂器的人越來越多。從愛好到專業發展過程中,很多愛好者開始從事藝術專業。通過藝術平臺,在舞臺上展現演奏。舞臺是一個公眾展示的平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升舞臺藝術演奏效果的重要方式。器樂演奏藝術水平分析中,需要結合演奏形式和演奏者的需求,參考如何充分發揮演奏效果,追求更好的演奏表現方式,提升演奏者的演奏心理素質水平。器樂演奏的實踐過程,需要以追求演奏效果發展管理為重點、減少心理壓力、重視優化表演效果拓展水平。一些演奏者在舞臺上的演奏效果往往發揮不出來,演奏技藝效果不佳,這是演奏者心理素質水平不好導致的。為了提升演奏者的演奏心理素質,要從演奏者、演奏環境、演奏專業需求入手,加強演奏舞臺藝術下的演奏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舞臺藝術演奏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價值意義
器樂演奏中,需要重視演奏技術的提升,演奏重視強調演奏技術,但也需要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是提升演奏技術的關鍵。演奏者雖然具有專業的演奏技能,但在舞臺上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良好的舞臺藝術演奏心理素質,可以快速地將演奏者和觀眾帶入到舞臺表演中,實現舞臺和表演的融合統一。重視演奏技術和能力的提升,專注演奏者在舞臺演奏的環境培養,通過協同意識管理,不斷提升自我演奏價值水平,充分發揮自我演奏綜合能力,滿足演奏效果的整體需求。
在實際演奏中,往往存在著諸多不完美的情況。演奏之外,是需要提升舞臺藝術展示,順應演奏需求和節奏,提高演奏者的演奏心理素質水平。對于剛剛接觸演奏的學生來說,往往對于演奏的理解過于美好,但實際上器樂演奏學習是一項枯燥、單一的過程,持續性長,循環往復。演奏者往往是獨行獨往在自己的世界中,對于周圍的新社會、新環境認識不足。如果缺乏環境的溝通與協調,一些自控力不足的學生往往會出現無法適應這種狀態的情況,對于演奏學習產生負面情緒,缺乏自信心,出現焦慮、不安、害怕,不愿與人溝通的情況。器樂舞臺演奏的藝術實踐中,為了深入挖掘潛在的器樂舞臺藝術水平,需要重視挖掘學生的演奏藝術天賦,重視音樂理解能力的溝通和升級。根據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方式,重視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加深演奏中的潛力評估,深入挖掘學生的演奏技術價值,重視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從演奏思維方式中,扎實地提升學生的演奏基礎水平,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演奏能力,結合音樂演奏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其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游刃有余的合理應對各種舞臺器樂演出。加強每一位器樂演奏者的技藝水平,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綜合心理素質水平,以科學的方式提升其藝術表現力。
二、器樂舞臺藝術演奏者心理素質不佳產生的原因
(一)器樂舞臺演奏者缺乏足夠的自信心
舞臺是一個聚光矚目的環境,觀眾同時間關注演奏者,對于演奏者造成的心理壓力較大。即便平時演奏效果好,穩定無失誤,但是在舞臺上依然會產生較大的壓力,產生一些嚴重的抵觸情緒狀態。在心理不自然的狀態情緒下,心理狀態不夠穩定,猶豫不決,會出現臨時脫逃、害怕恐懼的心理狀態。演奏者在聚光燈下,存在嚴重的不適應情況,身體機能出現不同情況的反應,可能是發抖、畏光、出汗等表現。在不同程度下,演奏者的心理緊張程度也不同,但都是因為不自信造成的,直接影響舞臺上的演奏效果,對藝術表演造成不良影響。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面對大環境壓力中,一般分為三種形式:個性化、永久性、泛化三種。個性化是指面對新的環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是一種主觀的意識。泛化,是指對于一件事件無法做好,馬上就聯系到了其他相關的事情,拓展事情的嚴重程度,導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三是不穩定因素出現后,預判這種情況會發生的結果,對其產生不良的心理變化,實際困難被快速放大,心理素質較低,直接影響到患者整體可發揮的水平。
(二)演奏的目的性強,演奏者的壓力大
對于剛剛步入舞臺演奏的演奏者來說,演奏經驗少,自信心不足。面對聚光燈下的觀眾,眼前黑壓壓一片,面對嚴肅的考評者,心理情緒復雜,注意力不再演奏上,心理穩定性降低,心跳加速,情緒不穩定,思維方式出現偏差,一些甚至出現溜號或者神情渙散的情況。演奏的目的性強,過度關注演奏的成功效果,反而對自己造成較大壓力。在演奏效果操作中,面對演奏的過程,過度關注反而成為了演奏者壓力的源頭。心理學家認為,目的性過強,會導致患者的心態不穩定,這種心態被稱為“瓦倫達”心態狀態。
(三)演奏精神狀態不集中
器樂舞臺演奏中,燈光、背景、服飾、音響等的配合要求多,對于不同的或不熟悉的舞臺,實際安排不同。舞臺演奏現場演奏者缺乏足夠的心理建設素質水平,演奏不集中,總是過度關注不成功怎么辦,出錯怎么辦,忘譜怎么辦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演奏者的精神不集中、心態不穩定。例如,在鋼琴演奏中,為了保證演奏現場的狀態穩定合理,需要提前讓演奏者熟悉舞臺現場,與現場主持人、燈光、音樂、劇目等溝通,確定演出曲目,演奏間隔和演奏時間,加強演奏關注度。演奏前的溝通是改善演奏者心理負擔的有效途徑,在溝通中能構建信任,提高樂曲演奏的注意力水平,加強演奏者的自信心,以達到充分發揮演奏技術的目標。
三、演奏者心理素質的樹立與升級
(一)培養演奏者良好的藝術心理素質水平
演奏者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為了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構建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演奏培養中,家長需要重視鼓勵學生,構建學生自信的心理狀態。重視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提升,以正確的引導方式,從多角度入手,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思維方式的傳播和發展,具備良好的舞臺演奏心理素質。
在藝術心理素質培養中,需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提升,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全神貫注的價值思維方式,重視抓緊時間,知行合一品質水平的建設。在日常的訓練中,使學生養成自信、樂觀、穩定的心理,獲取更好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水平。
(二)從潛在意識出發減輕演奏者的壓力
在潛在的意識中,重視加強器樂學生逆境心理素質的構建,可以組織一些團體活動,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美,從潛意識中,演奏者可以發現其中的價值,靜下心來觀察潛在意識中導致演奏者壓力的原因,分析其原因,減少焦慮的同時,提出合理解決負面情緒的方式,調節壓力,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放松。
(三)演奏欲望價值的培養
舞臺器樂演奏的類別多,不同的器樂,演奏方式不同,有的溫婉,有的高亢,有的悠揚,有的低沉,不同的器樂表現出的樂色不同。為了彰顯器樂的獨特形式,需要對音樂的獨有特點進行分析,重視將傳統的民族音樂和西方音樂融合在一起,表現不同的音樂境界。演奏者要更加重視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演奏過程中,需要做好積累評估,重視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鍛煉演繹水平。舞臺是一種展示的過程,并沒有敵人,真正的敵人就是自己。在日常演奏中,需要盡量將演奏基礎知識練習扎實,這是樹立良好演奏自信心的基礎。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人的,而良好的演奏練習就是為演奏做好充足的準備,演奏者需要在技術層、心理層面都做好充分的演練,減少緊張情緒,放松心態,將緊張的情緒轉化為足夠的自信心。演奏者在日常練習中,需要重視掌握基礎演奏技法,練就扎實的基礎技術,掌握每一個演奏技巧和演奏難點,盡量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要及時總結經驗,做好心理準備。在技術層、心理層上,都需要轉變思想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到器樂舞臺的演奏中,將所有的壓力轉化為動力,達到提升演奏欲望的目標。
(四)建立正確的演奏技法引導方式
演奏者演奏的過程是對技法的展示,是與觀眾音樂情感的溝通。在演奏技術上,需要采用正確的演奏技法,重視現場演奏,積極參加到每一次的演奏活動中。例如,社團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各類活動,可以在演奏中提高演奏經驗,接觸更多的觀眾,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喜好。演出過后,演奏者可以對演奏的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分析當下符合人們審美的演奏方式和音樂風格。在演奏技法鍛煉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舞臺演奏經驗,樹立良好的、獨立的演奏意識,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以主觀的、主動的、積極的心態,提高自己的演奏技法,達到正確引導演奏思維方式的目標。
(五)器樂舞臺藝術演奏思維宏觀調控管理
演奏者演奏時候需要做好以下幾種心理狀態的調控,其中包含浮躁狀態、淡漠狀態、臨戰狀態。浮躁狀態,主要表現為心不在焉,對于實際情緒表達認識不清晰,出現記憶力減退,淡忘曲譜的情況。淡漠狀態,是與浮躁狀態相反的一種狀態,表現為心境沉默,缺乏欲望和積極性,注意力、自覺性減退。臨戰狀態,是演奏者的注意力集中狀態,興奮、積極,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快速的達到臨床狀態,充分發揮演奏技術水平,完成一場精彩的演奏。
為了達到臨戰狀態的演奏效果,需要對演奏者進行前期的培養和引導,培養包括找出導致壓力的原因,結合可能存在壓力的原因,做日常的訓練。這種訓練并非一定要演奏訓練,可以是參加活動中的訓練,重點是可以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可以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理念,提高自信心。俗話說:“自信心是表演的第一財富”,在自信心狀態下,可以找到心理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冷靜狀態。演奏者可以在演奏練習間歇,嘗試靜心冥想,放松心態和釋放壓力,努力養成一種良好的內心平衡狀態,摒棄各種焦慮繁雜的心緒思維方式。在過度的焦慮狀態下,重視集中精神,減少壓力水平。
對于過度焦慮的演奏者,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放松其心理壓力,多參與演奏活動,降低演奏目標的達成率,加強演奏技巧的鍛煉,構建大方的思維心態。演奏的過程是一種自我表達實現的過程,是真正融入到演繹作品中的過程。
演奏者演奏完之后,可以參加各類競技活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問題。采用呼吸法、轉移注意力法等,將不良的情緒和壓力舒緩開來,重視轉變現有的思維弱點,鼓足精神氣力,加強思維方式和思維標準的拓展。
演奏者注意力的合理管理也是極其重要的,注意力不可以過度地集中于一個事情上,過度集中會導致演奏者的心情發生變化,舞臺演奏時有一種強大的心理壓力,認為演奏是必須完美成功的,而在這樣的演奏過度注意集中的情況下,會導致演奏者的身心狀態發生改變,心態發生改變,反而會導致其產生反作用。在現有的反復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找準符合演奏節奏的心態。演奏前做好思想水平評估,重視精神狀態的調整。按照演奏匹配度水平,提高注意力,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引導演奏者構建良好的心態,合理地分配演奏流程,及時控制演奏的情緒變化水平。良好和穩定的情緒是保證演奏最終成功的基礎,注意力集中,又不能過度緊張,從演奏過程中找尋符合演奏整體情緒表述的方法,提高演奏的合理性,規范演奏的注意事項,制定符合演奏心理素質構想的方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器樂舞臺藝術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演奏者從演奏技法、演奏方式、演奏經驗、心理素質等內容上,提升樂器舞臺藝術實踐水平,構建良好的演奏心理培養思維方式,優化演奏效果,提升藝術價值構想。
參考文獻:
[1]韓巖嶺.芻議器樂舞臺藝術實踐中良好演奏心理的培養[J].經濟師,2020(03):185-186.
[2]陳佳.合作,讓舞臺更出彩——民族器樂實踐能力培養的困境與思路[J].中國文藝家,2019(08):94.
[3]呂宇坤.心理素質在器樂舞臺表演中的體現[J].智庫時代,2018(35):144+148.
[4]李鑫春.如何培養器樂專業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J].當代音樂,2015(07):41-42.
[5]龐榮.高校器樂人才舞臺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戲劇之家,2018(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