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
摘要:油畫起源于15世紀的西方,作為繪畫中最為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其在整個藝術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很多取得過偉大成就的著名畫家,如莫奈、梵高、達芬奇等,都是通過油畫來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與情緒訴求。與其他繪畫形式相比,油畫多采用豐富的色彩突出畫面的表現力與視覺效果,以此激發觀眾更深的情感共鳴。裝飾性色彩是一種能夠準確表達作者獨特審美與內在情感的色彩表現形式,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被畫家運用于自己的油畫作品中。本文筆者首先將裝飾性色彩的含義及特征進行介紹,將其在油畫中的藝術表現加以闡述。
關鍵詞:油畫? 裝飾性色彩? 藝術表現? 情感共鳴? 表現形式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0-0041-03
油畫是一種既需要遵循繪畫藝術創作規律,又要充分表達自身情感與主觀審美意識的繪畫形式。由于自身材料特性等因素,相較其他繪畫手法而言,油畫的創作過程更為復雜。色彩是油畫作品中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一幅油畫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畫家對色彩的把握程度,畫面的色彩基調稍微出現偏差都有可能導致整副繪畫作品宣告創作失敗。裝飾性色彩與傳統色彩表現形式不同,更多的是通過點、線、面、燈光及陰影等裝飾性手法進行油畫的色彩構成,這種表現形式能夠更好的表達作者的主觀審美與內心情感,使其作品變得更加立體、豐滿,因此也被越來越多的畫家運用于自己的繪畫作品中。
一、裝飾性色彩的含義和特征
(一)裝飾性色彩的含義
“裝飾”,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附著在繪畫作品上的裝飾物品,對整體繪畫作品起裝點促進作用。裝飾性色彩與傳統的色彩表現形式不同,不再使用顏料進行單一的畫面表現,更多的是遵循常規的美學法則,以發揮作者主觀審美與內心情感為主要核心目標,使作者的油畫作品更具氛圍感、裝飾感的特殊表現形式。裝飾性語言統一了作品的創作材料和創作模式,通過將點、線、面、燈光、陰影等多種因素進行不同組合,使其構成一幅幅具有美感與浪漫感的油畫作品,裝飾性色彩下的繪畫作品不僅遵循了現實客觀發展規律,更包含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色彩與審美色彩,是一種極具理想化的色彩表現形式。
油畫作為繪畫中最為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是一種具有源遠流長歷史的繪畫形式,從誕生之初至現在,產生了多個派別,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從客觀到主觀的多次轉變。同時,由于油畫材料的特殊性,色彩成為油畫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過去傳統的繪畫創作過程中,顏色通常是被作者用來表現畫面主體物的固有色彩特征。當前,隨著文化藝術事業的不斷改革,人們的繪畫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情感因素在油畫色彩運用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裝飾性色彩普遍具有夸張、放大、抽象等特點,不僅可以體現繪畫物體的固有色彩,更主要的是可以表達作者自身的真實情感反映。
(二)裝飾性色彩的特征
與傳統色彩表現形式一致,裝飾性色彩能夠將油畫中主體物的固有色彩特征體現在畫面中,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變化統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等美學法則延伸出自身的風格特點,以此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裝飾性色彩的特點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觀察移動性、純潔性、平衡性及色彩的象征性。
1.觀察移動性
裝飾性色彩依照美學原則與空間分布法則,通過一定的裝飾手法,實現物體的秩序排列,使觀賞者的視覺中心能夠隨著畫面的空間分布一起延伸放大,不再聚焦于一點,以此避免遠近、左右、上下空間被遮擋覆蓋的情況。如畢加索超現實主義時期《坐著的瑪麗·泰雷茲》,多采用大面積的線條與色彩覆蓋,使視覺中心隨著線條流動產生移動。
2.純潔性
純潔性所指代的是畫面的色彩純度,鮮艷、明亮的顏色符合繪畫的一般審美要求,因此很多畫家經常使用高純度的色彩使畫面的整體效果更加強烈突出。挪威畫家雅昌愛徳華蒙克的作品《橋上的小女孩》就是通過紅、綠、藍、黃等高純度顏色,將女孩、樹木、道路、房屋等物體均衡的創作于畫面中,描繪出一幅人物與風景完美融合的作品,畫面的動態感與浪漫感也有所體現。再如馬蒂斯成熟時期的油畫作品《紅色中的和諧》就很好的運用了裝飾性色彩中的純潔性特點,作者在整幅畫面中運用了大量的紅色、綠色等高純度色彩,構成一幅室內與室外景象交匯的畫面,極具氛圍感。
3.平衡性
色彩的平衡性不是單指畫家對畫面顏色進行平均分配,而是指一幅畫面能為觀眾帶來視覺感官上的對稱感受。通常情況下,色彩較深的作品往往會使人們感到壓抑、沉悶,而明亮、顏色較淺的畫作能使人們身心獲得放松,心情也會變得更加愉悅。因此,作者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裝飾性色彩將一幅畫面的重色與亮色加以均衡,以此帶給觀眾更好的觀賞體驗。馬蒂斯的油畫作品善于使用大面積平涂,看上去像兒童信手涂鴉,但其富有很強的表現力,這種看似簡單的平涂表現手法,能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特殊的肌理效果,運用畫布的底色,顏料的屯積,畫筆托、拉、掃等方法,通過視覺形象的表達完成傳遞畫家特有的情感和話語,其色彩平衡性表現在均衡對稱,又不呆板,使畫面穩定而具平衡性,通過其作品的色彩運用向觀眾展示畫家自身的內涵,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4.象征性
色彩的象征性具體是指作者在體現作品主體物固有色彩特征的同時,通過裝飾性色彩手法對畫面進行藝術加工。在繪畫藝術中,任何色相都有它特定的象征形象,包括地域、人文、時代及人的審美觀念、思想、情感等,通過對裝飾性色彩的象征性進行運用,能夠更好的激發觀者的情感共鳴。著名油畫家達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具有明顯的象征性。分析這幅油畫作品會發現,畫家在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將情景展現在有限的狹小空間里,后面是食堂墻壁,空間非常有限,畫家用了透視的表現手法給人以深遠感,從畫面上看,給人的直覺就好像這頓最后的晚餐場景就發生在這間食堂里。畫面中共有十二個人,各自的年齡、性格和身份都不盡相同,表情各異,他們或驚訝、或疑慮、或深思、或恐慌,人物之間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既有呼應又有聯系,形成一個整體,使畫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雖然沒有用文字語言描述,但比起文字語言更有寓意和象征性,這種特征在達·芬奇的這幅畫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體現。在這幅畫里,通過人物的動態和表情,以及色彩表現,仿佛人們親眼看見這一幕圣經故事的場面。尤其在裝飾效果上,畫面背景上成排的間壁、窗子、天頂和背后墻上的各種裝飾,以及對稱形式的構圖,凝重的色彩給人一種神圣的莊嚴感。畫家還獨具匠心的采用了“向心力”式的構圖,這種構圖形式顯然起到具有凝聚力的獨特效果,畫面上一束陽光照射進來,灑在眾多人的臉上,象征著這些人內心的光明磊落,反映出他們內心坦蕩與平靜。唯獨這束陽光沒有照到猶大的臉部,使其置身于黑暗的陰影中,而他正是出賣耶穌的叛徒,這種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繪畫上是由達·芬奇開始的,其打破了傳統觀念,開辟了一條用油畫作品達到象征意義的道路,為后來的作品表現打開了廣闊的思路。
1606年出生于烏得勒支的荷蘭靜物畫家揚·達維茲·德·海姆,因從小受到同為畫家的父親大衛·德·海姆的影響,海姆從小開始接觸繪畫,并展現了一定的繪畫天賦。通過觀察海姆的油畫作品,不難看出其早期作品在構圖、色彩的把握方面較為簡單。后來海姆主要刻畫靜物,對日常生活用品,如書籍、樂器等進行觀察寫生,其很多畫面的主體物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整體色彩基調變得更加豐富、飽滿。當時荷蘭也把這種具有象征性的靜物繪畫作品稱為“瓦尼塔斯”。
二、油畫作品中裝飾性色彩的藝術表現
(一)空間表現
裝飾性語言具備抽象、夸張的特征,畫家通常在油畫創作中運用裝飾性色彩,將作品中除主觀形象以外的物體、線條及陰影等進行弱化,這些色彩較為主觀,能夠與畫面主體產生一定的視覺沖突,以此展現作品的空間感,提升作品的藝術層次。空間感是油畫作品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也就是畫面富有立體感,使人們在觀看作品的同時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達到人和畫心靈上的融合,這也是油畫作品的境界之一。如納比派的代表畫家博納爾在創作時通常采用對比較為強烈的幾種顏色作為畫面的主要色彩基調,如黃與紫、紅與綠等,整個畫面色彩變得更加豐富、大膽,色調與畫面物體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此突出畫面的空間感與動態感。
(二)造型表現
傳統色彩與裝飾性色彩的表現形式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色彩運用觀念。在過去的寫實油畫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更注重通過色彩對物體進行逼真細致的刻畫,追求的是物體的實際視覺效果。但裝飾風格的油畫創作,畫家更注重的是如何體現自身的內心情感,使觀者形成情緒共鳴,而不再將構建物體的形體作為創作核心。因此,畫家將裝飾性色彩運用于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忽略了色彩構建的基本原則,更多的運用裝飾性色彩的平衡性、象征性等特點,創作出的畫面色彩更加協調、統一。
(三)韻律節奏表現
畫家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要注重美學法則,通過韻律節奏手法將靜態物品變得具備動態感,整幅畫面呈現出一種流動性的、有節奏感的視覺效果。裝飾性色彩下的油畫作品,更多的是通過層次分明、有序的色彩變化進行韻律節奏表現,如瑞士畫家保羅·克利,他的作品極具個人風格,通常是采用色彩將畫面分為不同大小的色塊,并進行堆疊、重復,采用點、線、面的融合將畫面變為一首音樂,具有極強的律動感與節奏感,以此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視覺效果。
(四)光影表現
在傳統的古典油畫創作過程中,畫家通常是將作品中的各項物品加以刻畫,通過物品的色彩效果對光影進行具體展現。當前,隨著藝術事業的不斷改革,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創作理念也在發生變化,科學界的色光理論被引入于油畫創作中。為了更好的表現作品的光影效果,很多畫家在作畫時不再受物品固有色彩的限制,而是將多種色彩進行融合,以此完成畫面繪制。例如法國著名畫家莫奈的《阿爾讓特濃的帆船》,作品運用了多種藍色,將天空與湖水在色彩基調上進行融合,使整個畫面變得更加協調、統一,同時整幅作品也體現了很強的光影感,成功提升了視覺效果。
17世紀的荷蘭畫家倫勃朗被譽為“光影藝術大師”,他的油畫作品通常都是采用適當的光影方式表現物體之間的明暗關系,通過觀察其油畫作品可以發現他對光影的處理規律,處于暗部陰影中的物體基本采用透明稀薄的方式刻畫,光影明暗對比強烈,亮部物體仿佛散發著圣潔的光芒,極其透亮,整個畫面籠罩著詩一般的意境效果。
由于油畫材料的特性具有覆蓋效果,在處理光影的過程中,畫家需要對色彩進行反復的調整與修改,以此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如果想要進一步突出畫面的光感,就需要找到準確的光源。當代很多畫家為了追求畫面的形式感,會采用將物體的體積表現減小到最弱化的方法,通過明暗關系烘托整體氛圍,這樣的光影處理會使畫面的光感增強,使整體的畫面效果更加突出。
雷諾阿的油畫作品總有光影中的色彩在閃動。他注重實際,在實踐中尋找光影的變化。他曾把模特安排在斑駁陸離的樹蔭下,觀察光影在人臉部的細微變化。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詮釋了大自然景色中光影的色彩分解和重構,使人們仿佛置身于流動的光影之中。
三、結語
裝飾性色彩與傳統的寫實色彩形式不同,是一種極具理想化的色彩表現形式。該色彩形式下創作出的作品,不僅遵循與展現了物體的客觀發展規律,更是作者主觀審美與內心情感的注入。當前,我國很多著名的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將裝飾性色彩及手法運用于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在進行裝飾風格的油畫創作時,應注意把握其概念及特點,注重畫面的空間表現、造型表現、韻律節奏表現及光影表現,以此帶給觀眾更好的藝術欣賞體驗與情感共鳴。同時,我國致力于油畫事業的畫家及研究學者也應就當前的裝飾性色彩進行不斷探究,使其能夠更好的運用于現代油畫中,以此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風格的油畫作品,促進我國民族油畫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白雪.探析油畫風景寫生中的色彩情感[J].藝術評鑒,2020(04):43-44.
[2]張文平.繪畫作品中的節奏與韻律[J].肇慶學院學報,2010(01).
[3]孫立書.色彩在創作中的作用和情感傳遞[J].藝術品鑒,2020(36):144-145.
[4]宋琪.風景油畫構圖與色彩研究[J].藝術評鑒,2020(13)44-46.
[5]岳萱民.淺析油畫創作中的藝術語言表達[J].藝術評鑒,2020(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