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無心
小時候的我,相貌平平,性格內向,是個聽話的乖孩子,也順利地成為了家長們口中相傳的“別人家的孩子”。為此,我的母親非常驕傲,對我的要求更為嚴格。我不敢做出任何違背“乖孩子”這個稱號的事情,甚至是和男孩子說話。在我的生活里,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很平靜,毫無波瀾。
可青春總是來得太突然,就像那個男孩突然闖進我的生活一樣。
我第一次遇見無名少年,是在冬季。
雪后初晴,暖陽傾瀉,溫暖了十三街的一切。我背著沉重的書包一邊走著,一邊想著那道還未解出的數學題,突然就聽到身后有人喊:“同學,你的書掉了。”我轉過身,看到一個男孩正拿著我剛買的那本《挪威的森林》,迎著陽光向我跑來。
“你的書包拉鏈壞了,這本書掉了出來。”少年輕柔的聲音,使我的心跳不斷加快。面前這位高挑的少年,五官精致,微微揚起的嘴角,好像7月的風那樣溫柔。
霎時,我緩過神來,接過書,向他道謝。他看著我說:“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我也很喜歡。”我輕輕地點了點頭,有種抑制不住的開心,就像心花怒放,蝴蝶紛飛,滿心歡喜。這種感覺,有些陌生。
他轉身離去。我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朝他喊:“同學,你叫什么名字啊?”說完,我感到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我被自己這猝不及防的勇氣嚇到了,這是我第一次主動和男孩子說話。他回頭微笑著說:“做好事不留名!”
這是我初識無名少年。從此,他陽光俊朗的樣子就再也沒有從我的腦海中消失過。
只是,我并不知道,這無名少年就是班上的女同學們經常討論的校籃球隊隊長。
再一次遇見他,是朋友拉著我去看籃球賽的時候,我遠遠地站在一邊,不經意間,一個熟悉的面孔映入我的眼簾,與記憶中的無名少年別無二致。我看著他投籃的樣子,帶著少年的陽光和銳氣。那一刻,我詞窮了,竟覺得沒有任何一個詞足以形容他的模樣。那個下午,我一直在遠遠地看著他,不時地聽到旁邊女同學們的竊竊私語:“那個投籃最帥的就是我們學校的籃球隊隊長!”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欣喜,也有些許莫名的難過,大概這就是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吧。
從那天起,我開始刻意地去偷聽班上女同學對無名少年的討論了。從她們口中我知道了關于他的許多事情,比如他是年級重點班的尖子生,他最喜歡的作家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音樂是五月天的《如煙》,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籃球……他有這么多的“最喜歡”,那他有沒有最喜歡的人呢?我默默地在心里想過這個問題已經很多次了。可最終我也并沒有從她們的口中得到答案。
我對無名少年的一切都很好奇。這種好奇心,一直驅使著我不斷去了解他最喜歡的東西。我花三天讀完了《挪威的森林》,還買了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下載了五月天的《如煙》,每天都會去籃球場看他打球……有人說:“很多時候,我們喜歡一個人,就是在模仿,所以喜歡一個美好的人,會讓你的生命也更美好一些。”只是,這種美好,對我來說,是短暫的。
我最終還是選擇去做個“乖孩子”,偷偷地將那份喜歡藏在心底。一放就是半個四季,直到我最后一次遇見他。
七月天,十三街大雨。我在屋檐下避雨,低頭思考著手中的習題。“丁零零——”這突然的鈴鐺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抬起頭,一個清秀的少年正打著傘,扶著單車,停靠在我身旁。一雙深邃清澈的眼睛正對著我,又一次與記憶中無名少年的樣子重合。瞬間,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臉在慢慢地升溫。
“怎么?不記得我啦?”無名少年將傘遞給我說。他陽光的笑容依舊如初,斜風大雨里的他,像從丹青中走出來的翩翩少年。
“我記得,你幫我撿過書的。”
“雨這么大,我載你回家吧。”
“啊?謝謝你啊!”
就這樣,天空下著雨,我們在十三街上穿行。他騎著車,我撐著傘,耳機里響著周杰倫的《聽見下雨的聲音》:“幸福也可以很安靜,我付出一直很小心,終于聽見下雨的聲音……”那旋律,真好聽,像是青春的朦朧詩。
一路上,我們聊了很多。他給我講他的籃球夢,我給他說我的文學夢。我們都向彼此吐露著成長的煩惱,但又都互相鼓勵著。那一刻,我所有的不愉快都釋然了,留下的只有他的溫柔。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內心的悸動,那種青澀的小心緒在醞釀著。
他把我送到了家。臨別前,我還是問出了最開始的那個問題:“你的名字……可以告訴我嗎?”他依舊笑著說:“做好事不留名!以后有事到十三街8號來找我!”
我望著他離去, 他騎著單車逐漸消失在雨幕中。不承想,我們真的漸行漸遠了。
進入高三,我們奮戰高考,每天都在追夢的道路上拼搏,也在茫茫題海中忘記了彼此。
后來,高考結束,一切塵埃落定。聽說他去了一所體育大學,我也準備去另一個城市讀書了。
我又路過十三街,找到門牌號上寫著8的那一家,已是門窗緊閉,人去樓空。
我獨自漫步在十三街,耳機里播放著我已經單曲循環了521遍的《如煙》。街道一點兒也沒有變,我的心情卻有些暗淡……
無名少年走了,我的青春也跟著離去了。也許,我只是經歷了一段關于青春的美好,無名少年也只是我青春里的白月光。此后,我還是那個“乖女孩”。
謝謝你,無名少年。你的好,溫暖了我的整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