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白迪 馬兆男
![]()
摘? 要:針對輥身直徑Φ1210mm的Cr5支承輥的鍛造工藝進行優化,兩次鐓粗拔長改為一次鐓粗拔長,KD法中心壓實 ,保證探傷合格。
關鍵詞:Cr5支承輥;KD法鍛造;探傷合格
支承輥是軋機中用來支承工作輥和中間輥,防止在軋制過程中工作輥出現變形的重要部件,隨著冷、熱軋機不斷地向高速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對與之相配套使用的支承輥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合理的鍛造工藝,使其充分的壓實,擁有致密的組織尤為重要。Cr5支承輥由于合金含量較高,擁有優越的淬透性和良好的耐磨性、抗斷裂性,是我公司生產支承輥常用的鋼種之一。
企業的高效運營,降本增效是必走的一條途徑。因此,對質量穩定的Cr5支承輥鍛造工藝進行優化和改進,無論對于工藝挖潛還是企業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1、產品簡介
1.1 材質:Cr5(Cr含量為4.50%-5.5%)。
1.2 超聲波探傷標準執行JB/T4120-2006。
1.3 支承輥輥身名義直徑Φ1210mm,鋼錠錠型37t。鍛件結構圖見圖1-1。
2、工藝優化方向
前期生產該噸位的支承輥,均采用兩次鐓粗和拔長,輥身鍛比>4.0,產品質量非常穩定,現將工藝減少一次鐓粗拔長,輥身鍛比為2.8,減少一個鍛造火次。
3、壓實方法的選擇
3.1 WHF法壓實
WHF法采用大砧寬比、大壓下率(砧寬比在0.6-0.77之間,壓下率≥20%)迫使鍛件心部產生較大變形,其心部變形比使用普通平砧要大的多,對鍛合鍛件內部的孔隙、消除疏松等缺陷十分有利。但是,由于WHF法是應變主導型的壓實法,極易在拉應力作用下,坯料表面出現肉眼可見裂紋,裂紋數量較少可采用吹氧處理,裂紋成片出現或者深度較深,無法吹氧去除,及其容易導致鍛件報廢。
3.2 KD法壓實
KD法鍛造是在WHF鍛造基礎上開發的高溫擴散加熱、寬砧大壓下量鍛造法,利用鋼錠在高溫下有足夠的塑性,在有限的設備上用寬砧大壓下率鍛造(壓下率為15%-20%),采用135°上下V砧,鋼錠受到三向壓應力,鋼錠心部受到良好變形,并且不易產生表面裂紋。
3.3 在下料操作方面,WHF法和KD法的比較
由圖1-1可以看出,該支承輥屬于“矮胖”型支承輥,即輥身重,輥頸輕。WHF法采用平砧進行拔長,拔長后坯料端面屬于基本平齊的狀態,下料過程中為了避免端面凹心,下料長度L≥0.3D(D為下料時坯料的直徑),而實際下料不需要0.3D長的原料量,造成了原料浪費。采用KD法鍛造,由于采用上下V型砧進行拔長,拔長后坯料端面屬于帶“鼓肚”狀態,直接按照實際需求量進行下料,也不會產生凹心。兩者相比,KD法鍛造未造成沒有必要的原料浪費。
綜上所述,用KD法鍛造代替前期使用的WHF法鍛造。即工藝優化方向為減少一次鐓粗拔長,壓實方法采用KD法鍛造代替WHF法鍛造。
4、鍛造工藝要點
鋼錠冶煉方式:轉爐+LF+VD,設備:80MN油壓機。
4.1 加熱及鍛造溫度:鋼錠脫模后熱送至鍛造車間,鋼錠表面溫度>600℃,迅速裝入加熱爐,始鍛溫度1240(-20,0)℃,終端溫度850℃。
4.2 鍛造變形及火次
Ⅰ火:壓鉗口,倒棱,去錠底;
Ⅱ火:鐓粗至H=1000mm Φ~2010mm ,KD法鍛造壓實(900mm上下V型砧)。
操作要點:
(1)坯料壓下量為坯料高度的20%;
(2)滿砧進給,順錘壓下,互成90°翻轉,每一趟與上一趟錯半砧;奇數道次首砧壓冒口,偶數道次首砧壓水口;
(3)鋼錠保溫時間按照規程要求常規最短保溫時間增加30%。
Ⅲ火:采用650mm上平砧,下V型砧,拔長直徑尺寸至Φ1270mm, L~2460mm,三角刀壓刻下料,再拔長各段至成品尺寸。
5、鍛造工藝過程實施及結果
5.1、KD法鍛造過程中坯料表面情況見圖4-1,支承輥探傷波形圖見圖4-2。
由上圖可見,KD法拔長過程中坯料表面未出現裂紋,超聲波探傷符合JB/T4120-2006的標準。
6、結論
輥身直徑Φ1210mm的Cr5支承輥,采用一處鐓粗,KD法壓實鍛造,支承輥心部的疏松等缺陷能有效的進行焊合,超聲波探傷可滿足JB/T4120-2006。 與前期鍛造工藝相比,節約一次鐓粗、拔長,節約鍛造成本2萬元/支。
參考文獻
[1] 甘紅勝,趙欣,李勇,高Cr支承輥KD法鍛造工藝模擬研究2016(3).
[2] 付前進,孫福增,劉波,謝云岫,整鍛支承輥鍛造新工藝與研究《大型鑄鍛件》1994(1).
[3] 劉敏,整體大型支承輥鍛造工藝應用研究[J],機械工人,2007,(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