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每個寶寶出生時,醫院都會發給家長一本疫苗接種手冊,上面明確寫明寶寶必須接種的疫苗種類。但是很多家長可能并不清楚,有些注意事項需要提前掌握,才能有效避免發生寶寶哭鬧,甚至是接種失敗的情況。
1.患有嚴重心臟、肝臟、腎臟疾病或急性傳染性疾病的寶寶,不適宜接種乙肝、流行性感冒等疫苗。這類寶寶的抵抗力相對較差,疫苗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其病情加重,甚至有危及寶寶生命安全的可能性。
2.患有癲癇、大腦發育不全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寶寶,不適宜接種疫苗。
3.如果寶寶營養不良或患有免疫系統缺陷,如體重偏低或患有貧血、佝僂病、哮喘等,也不適合接種疫苗。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如果進行預防接種可能會有感染風險,嚴重時可能引發嚴重感染,進而對生命造成威脅。
4.過敏體質的寶寶不適宜接種疫苗。寶寶接種某些疫苗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不良反應,嚴重時還會引發暈厥、休克。對于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家長可在接種疫苗前對醫生說明情況,由醫生決定是否進行接種。
5.不宜空腹接種疫苗??崭骨闆r下,寶寶可能會因血糖過低引起不良反應。
6.患有皮膚病的寶寶在患病期間不要進行疫苗接種。在患病期間,寶寶的抵抗力會降低,進行疫苗接種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家長可以等到寶寶的身體完全康復,停藥一段時間后,再進行疫苗接種。
7.“我家寶寶感冒了,還能打預防針嗎?”“我家寶寶因為拉肚子最近在吃藥,能按時打防疫針嗎?”這些是疫苗接種處的醫生常能聽到的問題。如果寶寶在疫苗接種前有發熱、感冒、腹瀉、嘔吐等癥狀,要等到病情完全康復后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是因為寶寶在生病期間的抵抗力會明顯降低,進行疫苗接種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疫苗接種后會引起寶寶身體內免疫系統的免疫反應,可能產生比較輕微的“生病”反應,需要在寶寶抵抗力比較強的時候進行。寶寶如果在臨近疫苗接種時發生感冒、發熱、身體不舒服等情況,家長應等其恢復健康后再進行疫苗接種。
寶寶進行疫苗接種時,家長一定要讓其保持清醒狀態。因為寶寶在睡覺時突然被“打針”,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造成驚嚇,對寶寶的健康有一定影響。在疫苗接種時,為避免其哭鬧,家長可以利用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進行疫苗接種時,家長可以為寶寶穿寬松的衣服。這是因為,寶寶的年齡太小,接種疫苗時會出現來回扭動的現象。如果穿過緊的衣服,寶寶在扭動過程中,衣服會與針眼位置進行來回摩擦,從而刺激皮膚。此外,家長可以為寶寶選擇顏色相對柔和的衣服,如粉色、灰色、白色等。鮮艷的顏色會使寶寶處于亢奮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寶寶的疼痛感。
寶寶在接種完疫苗后,家長應及時對針刺部位進行按壓,否則容易導致針刺部位的皮膚出現青紫現象。
遇到特殊情況,如寶寶被小動物抓傷或咬傷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又如寶寶皮膚不慎被劃傷、割傷需要打破傷風針,家長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寶寶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