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中國精神科醫(yī)師協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后抑郁癥的人高達50%~70%,并且有超過10%的產婦會發(fā)展成為嚴重的抑郁癥。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二孩兒媽媽發(fā)生產后抑郁的概率,比生育第一胎的媽媽高1.5倍,并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為什么產后會出現抑郁?是不是這些媽媽太脆弱、太矯情了?其實并非如此。女性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有以下幾個原因:
在生產過程中,產婦要經受很多痛苦,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影響。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產婦體內的內分泌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fā)生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發(fā)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患者的情緒會比較愉快。分娩后胎盤類固醇的分泌突然減少,會導致患者產生抑郁情緒。
生活中,壓垮二孩兒媽媽的往往是一些積壓已久的日常瑣事。很多女性在生育二孩兒時年齡較大,雙方父母也已年老體弱,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照顧產婦,照顧第二個寶寶時也不像帶頭胎時那么精力充沛。因此,二孩兒媽媽生產后要不分晝夜地照顧寶寶、喂養(yǎng)母乳,會打破之前的生物鐘,造成睡眠不足,心力交瘁。產后虛弱的身體得不到恢復,疲勞感不斷增加等因素,均會對產婦的情緒造成刺激。
如果生產后產婦得不到家人的體貼關懷,甚至有的產婦面對的是家人的冷落、不理解、不支持和不陪伴,都會使產婦產生不良情緒。
有研究表明,如果產婦家族中有人曾患抑郁癥,那么她本人患抑郁癥的概率會提高很多。
抑郁癥不是簡單的情緒不好,這一疾病不僅危害產婦的身心健康,對孩子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后果不容小覷。產婦的抑郁表現如下:
精神上陷入低落的情緒,整天悶悶不樂,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常會焦慮不安、緊張急躁,嚴重者甚至會悲傷哭泣。
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失眠或者是嗜睡。身體很疲憊,即使經過休息和睡眠也無法恢復精力和體力。
沒有胃口,不愿進食,體重明顯下降。
二孩兒媽媽產后第一個月患抑郁癥的概率最高,因此要及早做好思想準備,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謹防產后抑郁癥纏上身。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一貫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二孩兒媽媽在懷孕甚至是備孕期間,應做到以下幾點:
主動學習了解產后身體的變化,具備相關的應對產后抑郁的知識,學習照顧寶寶的技巧。平時要處理好夫妻關系,以及和雙方父母的關系,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生活中難免有不順心的事,當自己感覺情緒不佳時,應該及時和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傾訴,這樣才能讓家人更清楚你的想法,也能讓自己更快地走出困境。經常溝通對于產婦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有很大的幫助。平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放松心情,可抽出時間和閨蜜喝茶、聊天,改變乏味單調的生活,以避免抑郁情緒產生。
高質量的睡眠是好心情的開始,產婦要和丈夫等家人做好分工,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睡眠,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照料兩個寶寶。同時要注意防止過度疲勞,閑暇時可聽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或者看一些圖文并茂的雜志,讀一些幽默故事來調節(jié)身心,使生活充滿樂趣,減少悲觀情緒。
產后可以適量做些家務和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一些溫和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產婦的心肺功能得到鍛煉,愉悅心情,提高身體素質,讓身體機能更早得到恢復。
盡量避免食用煎炸、熏烤、油膩、霉變及刺激性強的食物,適當多吃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瘦肉、綠色蔬菜、番茄、香蕉、堅果類等,以振奮精神,提高信心,穩(wěn)定血壓、舒緩情緒。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谷類、南瓜、芝麻、柑橘類等,能夠消除緊張、安神、靜心,并可抗壓、增強抵抗力、減輕情緒波動,有效預防疲勞、食欲不振、抑郁等。多吃深海魚可緩解緊張情緒,明顯舒解抑郁癥狀,如焦慮、沮喪、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