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齋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城市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優化城市現代化建設,可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可解決城市中的內澇和水資源利用問題,避免城市受干旱、洪水等災害的影響,降低城市經濟損失。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需要城市設計人員充分了解海綿城市理念的內涵,明確海綿城市的建設意義,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城市設計;可持續發展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聚集度不斷提升,城市開發建設的強度持續增加,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顯著。城市地區承載了我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由于經濟發展和環境、水土資源管理的不平衡,且相關管理機構的協調機制不完善,造成了水體黑臭、內澇災害等一系列城市水問題。為解決此類問題,必須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城市主要指具有適應環境變化,可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彈性城市。下雨時,海綿城市能夠起到吸水、蓄水、滲水和凈水的作用,同時合理利用存蓄的水資源。海綿城市具有吸收、滲透、涵養、凈化等功能。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設計人員應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采取自然+人工的方式,一方面保障城市排水防澇安全性,另一方面積存、滲透和凈化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全面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傳統城市建設和發展中,雨水系統規劃設計要采取快速排水+末端集中控制的方式,使徑流雨水在管渠和泵站設施的作用下集中排放,該種情況也對市政雨水管道設施和排澇設施建設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另外,徑流雨水中含有較多的雜質,不僅會破壞排放區的水環境,而且也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此時,海綿城市理論快速發展,可切實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海綿城市注重構建低影響、高效率的雨水系統,在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下,實現徑流雨水的良性循環,增強城市的海綿功能,提升城市的雨水滲透能力、雨水凈化能力、雨水調蓄能力及水資源的利用能力,以此分擔市政設施的壓力。
2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
2.1鋪裝透水路面
城市中的地面硬化、不透水鋪裝會加速產生熱島效應,帶來洪澇災害等一系列問題,鋪裝透水路面能夠較理想的達到雨水下滲的目的,不僅可以及時補充土壤水和地下水,還能夠降低汽車輪胎與地面摩擦產生的污染物,達到凈化雨水的作用。如:常州正龍匯路、德潤路等道路低影響開發示范工程建設采用透水性人行道磚、LID樹池等綜合措施,效果明顯。透水鋪裝對選址有一定要求,首先要進行評估,主要從氣候條件、地質條件、人文條件和工程條件四大方面進行考察評估。此外,透水鋪裝的后期維護非常重要,透水地面容易吸附雜質、產生沉淀物,造成透水空隙被堵塞,因此,需要定期對其進行高壓沖水清洗。
2.2道路規劃完善
工業化發展不斷向前,帶來的環境隱患問題日益嚴重,其中以水污染為各類污染中最為顯著,為解決城市洪水問題減輕污染壓力,提出海綿城市建設,促進城市發展可持續性。道路在城市水徑中占比較多,是造成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交通物流行業要求逐漸提高,城市規劃應在確保交通正常運行下進行,道路建設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采取凹式綠化帶建設,通過綠化將雨水排入地下減少路面積水,達到凈化雨水的目的。綠化帶的合理運用不會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帶來影響,直接將雨水匯入地下,合理利用城市內水系統進行水質提升,增加雨水循環使用率。
2.3創新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理念
在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應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為了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理念的作用,城市規劃設計人員需轉變陳舊的觀念,科學分析海綿城市理念,深入了解海綿城市的內涵,明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再將其應用于規劃設計中,以突出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相關單位應堅持生態環保原則,根據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科學規劃城市的排水系統,構建健全的防洪澇系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保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具有合理性。(1)確定城市區域改造目標,勘察城市建成區域規劃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設立相應的改造目標。對潛在改造場地進行科學預判,可利用GIS軟件技術,識別該區域內具備雨水改造條件的場地和范圍。(2)進行全面的現場勘查工作,確定改造場地。通過全面勘查,有利于明確各場地周圍的實際環境,掌握其水文條件,選擇適宜的改造場地,明確各場地中存在的問題,遵循相應的改造目標。(3)根據所得數據信息初步編制科學的方案,繪制設施設計草圖,計算規劃設計規模。與此同時,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創建設計模型,模擬方案實施后的預期效果,對比不同的方案,選擇最佳方案。(4)應嚴格按照具體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做好日常檢查維護工作。
2.4保證透水面積
透水面積是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目前很多城區在規劃建設中,為迎合現代化發展要求,提高城市交通水平,加大硬化施工面積,混凝土地面逐漸增加,雨水掉落后多積聚在地面上,難以滲透到地層深處,進而增加了污水量,為城市帶來了較大影響。為此,在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中,就應考慮滲水面積的擴大,通過增加綠地面積、鋪裝透水性強的綠色地面,促使雨水的快速滲透,減少雨水的大量堆積,從而加快城市排水,增大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2.5打造仿生態人工海綿體
在進行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時,需要以人工海綿體建設方法為依據,充分發揮其操作性和實踐性的優勢,打造系統化的人工仿生態海綿體。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人工建設的方法,打造具有良好雨水存儲和滲透能力的設施體系,并將其進行高效結合,以促進基礎設施和天然海綿體的整合,打造人工仿生態海綿體。通過仿生態人工海綿體建設,可以有效推動生態城市進步,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進行建設:首先,需要建設綠色建筑,并針對建筑物實施綠色設計,需要以人工仿生態海綿體為主要原料,借助水分離技術,讓灰水可以得到二次利用,在最大程度上節約水資源。通過綠色建筑屋頂和透水屋頂的建設,讓雨水資源可以得到凈化處理,并將雨水作為生活用水,從而有效利用水資源;其次,市政水循環利用,在進行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時,可以針對市政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以提升雨水收集的質量,讓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時,還可以建設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地面,讓廣場地面的透水性能得到充分提升。此外,也可以在停車場中進行再生水專用通道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水循環系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廣和應用。
結語
環境問題成為現代社會發展關注的重點,海綿城市建設是大勢所趨。改善城市環境氣候,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生態和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我國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為居民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通過城市自我循環系統的建立,保護周邊生態環境,改善因過度發展而帶來的環境問題,全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
參考文獻
[1] 呂媛媛.海綿城市規劃設計要點分析[J].海河水利,2020(5):25-26.
[2] 許可,郭迎新,呂梅,趙晨辰.對完善我國海綿城市規劃設計體系的思考[J].中國給水排水,2020,36(12):1-7.
[3] 劉斌秋.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設計探究[J].中國標準化,2019(24):100-101.
[4] 汪素平.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31):82-83.
[5] 王燕霞.分析城市規劃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實踐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