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龍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逐年提升,推動了交通公路系統的發展,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地勢不同,導致部分路段會經過山體,采用隧道的方式確保交通通暢。現如今隧道已經成為交通中的常見路段,但是隧道在建造中地理環境復雜,需要工作人員積極采用前置式工口工法進行建設,保證隧道的工程質量符合單位的實際要求。本文主要對公路隧道前置式洞口工法與工程實踐進行淺析。
關鍵詞:公路隧道;前置式洞口;工法;工程實踐
引言:
這些年我國經濟水平發展速度較快,國家對交通系統的重視程度逐年加深,推動了我國交通系統的發展。但是道路在修建中難免對碰到山體地勢,這就需要通過隧道的方式打通道路,保證相應路段可以順利同行。然而隧道在建設中與路面建設不同,山體環境復雜,需要工作人員采用前置式工口工法進行建設,確保相應工程可以保質高效完成。
一、公路隧道采用前置式洞口工法的原因
現如今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民群眾和國家對道路交通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并且國家近些年大力倡導在公路隧道建設中,避免使用深挖高填的方式進行建設,對公路自然風景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在建設公路隧道的過程中,基本上是在洞口邊仰坡開挖,然后進行防護,當開挖程度達到進洞條件后,再進行入洞施工。這種公路隧道開洞方式容易導致洞口出現高度非常大的邊仰坡,容易對道路周邊的自然環境造成較大破壞,即使工人在后期建設中采用回填綠化的方式進行維護,但是對植被造成的損壞已經難以修復。因此,現如今大部分國家在開挖公路隧道時,基本上已經不采用這樣的工法進行施工,通常是以保護閃播自然植被為原則,通過自然進洞的方式進行公路隧道施工。
通過調查發現,公路隧道在沒有開挖之前,它的山坡結構較為穩定,然而采用傳統的施工工法,則容易破壞山體的結構平衡性,使得邊仰坡出現坍塌、順層滑坡等現象。如果在公路隧道建設中遇到邊仰坡工作量較大的情況時,則容易使得洞口環境遭到更大破壞。因此,在進行洞口設計和施工時,應盡量采用“早進洞、晚出洞”的工作方法,結合建設現場的山體結構、自然環境,科學選擇前置式洞口工法進行建設,合理布置施工流程,通過部分輔助措施促使工作人員可以盡早入洞,減少對公路自然環境的破壞。
二、前置式洞口工法原理
前置式洞口工法在國外被稱為綠色洞口,它通常采用不切坡的進洞方式,在洞外不用開挖山腳的土體,主要是在山體兩側開鑿建設工字鋼拱架,利用鋼拱架與山體相連接,在拱架間采用縱向鋼筋搭建的方式,將鋼拱架與山體連接成一個整體,通過澆筑混凝土進行臨時襯砌,這樣可以在進洞之前將臨時襯砌作為洞口,在回填反壓后通過臨時襯砌進行內暗挖施工。在公路隧道施工中采用前置式洞口工法時,需要在進行暗洞施工時,將前面制作好的臨時襯砌作為微開挖邊仰坡的防護措施,這樣可以促使洞口和山坡上的原生態自然植被防止受到破壞,降低洞口邊仰坡在開挖程度,從而有效減少了防護環境的工作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仰坡結構的穩定性。一般對于那些上下行分離式設置隧道,既可以起到保護單個洞口山坡結構穩定性、保護自然環境的作用,還能防止兩個洞口之間的土埂開挖,利用土埂保護山體結構的穩定性。
三、前置洞口的主要施工工序
對于公路隧道而言,在施工中利用前置式洞口工法時,它的施工工序主要有九個步驟,分別是需要先對山體進行砌筑洞頂,建設周邊截水溝,制定完善的排水系統。當排水系統建設好之后,需要在臨時襯砌山體接觸的仰坡位置進行開挖,利用噴混凝土的方法進行防護。然后需要對前置式洞口進行臨時襯砌進行施工,開挖槽,并對邊坡進行防護。當邊坡防護做好之后,需要搭建臨時襯砌鋼拱架,并澆筑邊墻混凝土。在邊墻混凝土澆筑完畢時,應對臨時襯砌的拱部進行混凝土澆筑養護。當相應的養護工作施工完畢后,需對洞頂進行回填反壓,對其進行覆土綠化。將洞口工作處理好之后,可以進行臨時襯砌內暗挖工作,并在暗洞進行施工,鋪置防水層,在防水層上方進行襯砌施工。
四、前置式洞口工法主要施工工藝與施工要點
1、臨時襯砌與山體接觸處仰坡微開挖、防護
在對公路隧道進行臨時襯砌時,需要將其與山體接觸處進行仰坡微開挖,并需要精確測量放樣,將臨時襯砌與山體接觸的位置進行標注,對標注線上方的1.0~1.5m處,根據山體的坡度進行清理,然后對其進行微開挖。因為開挖的工作量較小,可以通過人工開挖的方式進行,防止機械施工對山體、自然環境進行破壞。
2、前置式洞口臨時襯砌施工槽開挖、防護
在公路隧道中采用前置式洞口工法進行臨時襯砌施工槽開挖時,需要將開挖留有的土埂保存下來,并要時刻注意山腳土體結構的穩定性,如果臨時襯砌成洞口后,需要對其進行回填,并采用震動破碎的方式進行暗挖。
當公路隧道利用前置式洞口工法進行施工時,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公路隧道的開挖要求,對相應位置進行測量放線,確定基坑開挖的大小,并在開挖的過程中,需要對地表的雜物、草皮、樹根進行清理。與此同時,在開挖前應反復核對開挖基坑的位置和尺寸大小,建設相應的排水系統。
在開挖的過程中,需要在洞身邊墻處的兩側,挖掘出寬度約為2~3m的施工槽,并將施工槽向山體處進行推進。在開挖深度較小的地方,可以利用人工風鎬的方式進行開挖,這樣降低對邊坡的破壞。在對挖掘深度較大的地方進行逐層開挖時,需要利用挖掘機進行配合施工。外則對邊坡邊進行開挖時,需要對其進行錨噴防護,內則作素噴混凝土進行防護。在進行開挖時,需要每開挖一層進行測量放線,防止出現超欠挖的情況。在臨時襯砌段以外的地方進行邊坡開挖時,可以利用漿砌料石進行防護。在洞身寬度范圍以內的部分,應采用縱、橫的方式進行均勻修整,將其修繕成臺階形式,這樣可以促使臨時襯砌拱架和混凝土有序進行施工。當工作人員對坡面進行施工時,需要挖深較大段,在開挖第一層時,可以利用機械進行開挖,在靠近邊坡20~40cm時,可以由人工進行刷修,并在刷修中應對邊坡進行防護。
在洞口開挖好之后,應對基底進行處理,在建設基底時,基底需要埋入土質地基深度為1.0m以上的位置,在對墻基底進行埋設時,它的深度應根據邊墻處的溝、槽基底進行變動,并且在埋設的過程中,墻基底的深度應高于溝、槽的深度,提高墻基底的穩固性。如果在建設墻基底時,碰到土質松軟的土質時,可以利用擴大開挖范圍、加工基礎的措施提升墻基底的穩定性。并且,在基坑開挖后,應及時對其澆筑混凝土,防止在陰雨天導致墻基底受到雨水侵泡,降低了墻基底的穩定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路隧道在建設中采用前置式洞口工法時,應對隧道開挖的山體、自然環境進行系統考量,結合建設路段的現實情況,采用合理的施工程序進行建設,有效提升公路橋梁的施工質量,確保相應項目能夠順利運轉。
參考文獻
[1] 廖志華,馮飛.探析公路隧道施工過程中前置式洞口工法的環保問題淺析[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0,14(06):93-95.
[2] 汪小標.公路隧道洞口前置式洞口工法施工技術探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0,41(12):182+185.
[3] 王業銘.試析公路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20,37(34):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