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玲 葉誠理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福建福清 350300)
近年來,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強調對教學理念的創新,注重對數學美學價值的挖掘[1]。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挖掘高中數學中的美育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此外,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科學之美,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主動探究所學知識[2]。如果缺乏學習興趣,學生便不會主動學習教學知識,更不會主動探究數學知識中的美。學生只有看到數學學科的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3]。
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而且數學學科在高考中占據較高的分值,也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4]。數學公式及符號學起來比較枯燥,容易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其實,學生只是缺乏觀察和發現數學美的眼睛。數學蘊含著一種哲學的美、理性的美。教師可以通過美學教育讓教學變得更加動態、更加自然,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關注度,引導其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識。
高中階段,教師不能將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而應引導學生形成理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從美的角度看待數學學習,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美好的感受和體驗[5]。數學中有很多體驗之美、創造之美,通過美育教育,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所學知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將學習數學的過程變成追求美的過程。這也是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重要體現。
抽象與理性是數學知識的主要特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容易感到迷惑和乏味。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距離較遠,未能對數學學科形成很好的感性認知[6]。為此,教師可以將數學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知,幫助學生有效梳理所學知識。數學史包含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過程及相應概念的延伸,能夠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深入理解相關概念,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發現數學的趣味[7]。例如,教師可以從歷史故事中總結數學問題,而引入“良馬圖”便是一個很好的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良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的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推”和“補”圖形的方式,對實際問題進行轉換分析,從而增強其思維能力,使其感受數學的魅力。
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解決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和數學學科之間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固定的柵欄長度設計出面積滿足不等關系要求的長和寬,使柵欄圍出的綠地區域面積盡可能大。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讓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等關系;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立體幾何是數學中較為抽象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8]。教師可以將空間幾何問題運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出來,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化,以此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接著,教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等方式開展情境教學,將數學問題趣味化,以呈現故事的方式引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能夠改變傳統的用板書推導公式的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說,數學中的美無處不在,教師應認識到數學與美之間的聯系,在數學知識中挖掘美。例如,在2019年的高考試題中就出現了關于維納斯斷臂的試題。題目結合維納斯雕像的高度,對黃金分割比進行了探究,融入了關于美的內容。這道題目中數學知識與美育內容密切聯系,充分體現了數學的魅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不斷質疑和大膽提問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挖掘美學的內容,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感受觀察美、探究美的樂趣。
當前環境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教師應思考如何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線上小組,讓小組可能學生針對一些例題進行探討。對于同一問題,每個小組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探討的過程中,小組之間還可以通過辯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以三角函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有關三角函數圖像的內容,讓學生感受三角函數圖像在不同形式下的變化,從而在解題的同時,感受數學的美(見圖1)。

圖1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左右平移的情況,為了得到sinα需要對進行平移,應先消除,這樣就需要左右平移。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定左右方向,并讓學生牢記“左加右減”的口訣,從而得到正確的結果。這樣,學生便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美。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美育的內容非常重要。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史的應用、生活化的引導、多媒體設備的呈現及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應用等諸多途徑,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美育內容,促進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提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