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久
(福建省詔安霞葛初級中學,福建詔安 363500)
習題在數學復習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習題是指教師在講解完本節課的知識后,對學生進行檢測的一種手段,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概念、公式[2]。筆者針對初中“一題一課”復習模式下的復習課展開教學探究,分析了應如何對復習課進行靈活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3]。
第一,只有通過練習,學生才能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構建清晰的數學知識體系;第二,學生經過練習,能夠提前適應中考的考試模式,以免在中考中過于緊張,或不知從何入手[4]??梢姡瑢W生只有在平時完成適當的練習,才能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從而不斷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許多數學知識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呈現的。學生需要通過獨立思考數學問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數學思想[5]。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調整復習課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通過有效的練習,能勤于思考,主動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運用習題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從而幫助其樹立數學學習信心,提高數學學習能力[6]。
如圖1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中∠ABC是直角,其中BC長8cm,AC長10cm,點E從點A出發,沿AC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動,點D從點C出發沿CB向B滑動,D的運動速度為每秒1cm,假設D、E按照各自預定的速度同時出發,其中的一個點到達指定終點時,兩點的運動同時停止,假設運動時間為n秒,整個運動過程中,哪些量會發生變化,哪些量不變?解題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題目說說自己的困惑。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三角形知識,才能更全面地進行思考。解答這類題目,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教師應從簡單的問題出發,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切實提升數學“一題一課”復習課的質量和效率[7]。

圖1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導致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標準。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一些教師開始在課堂上嘗試采用游戲競賽、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或者實踐操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8]。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喧囂過后,學生的學習往往流于形式。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缺乏深入思考的機會,難以在課堂上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教師應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9]。
例如,教師可以呈現題目:如圖2所示,三角形ABC中∠C為直角,BC長4cm,AC長3cm,在BC上有一個點P在運動,DP垂直于BC,連接ED和AE后,設BP的長度為m。(1)若0 ≤m<2,求出線段CE的長度;(2)若2 <m≤4 時,求△BCA與△AEC相似時,m的具體數值;(3)探索是否存在一個數值能夠滿足m使得△AED為直角三角形。在課堂上,教師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題目中雖是求變量m,但設計了不同的條件。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圖2
在“一題一課”初中數學復習課上,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由于學生在思維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需要在數學復習課上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反思,從解題策略、數學思維、數學知識、多樣化解題方法及思考過程等方面進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真正做到對知識的舉一反三。在“一題一課”數學復習課上,教師可以采取學生獨立解題、教師輔助講題的教學策略,將同一類型的數學題整合在一起,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總結這類題目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相關重點知識,幫助學生透過問題看到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之,“一題一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教師應先設計數學問題,將其貫穿教學的始終。在問題的引導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解題過程,從而更好地形成數學思維。與此同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