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軍
摘要:先進農機工業是指在先進農業技術生產上,充分運用農機工業生產技術手段,而農藝技術是在農業技術生產線中提供先進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兩者結合是實現先進農業技術生產工藝方法和農業生產方式的重要組成環節,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重要的的先進農業技術生產力。多年以來,國家政府十分重視推進農機與傳統農藝技術融合,以及對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技術生產體系建設,并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推進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工作,有望發展成為我國農業生產重的要產業發展戰略方向。
關鍵詞:農機與農藝;融合;對策和措施
0 引言
文章重點簡述了推進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的重要作用,并重點提出了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的有效政策措施。希望可以有效的促進我國農業良好健康發展。
1 農機和農藝融合現狀
目前我國有很多省市都設有專門的農業部門,其主要部門氛圍農機部門和農藝技術部門都是統一屬于我國農業局進行管理,但是在一定的工作范圍之內,具有明確的分工,且相對獨立。在產業規劃工作部署、技術融合信息公開宣傳、產業戰略推進等各個方面,技術融合不夠深,且沒有有效的技術融合管理制度和實際協調工作方法。由于目前我國重點農業推廣,利用農機與農藝進行融合,然而,我國農民種植使用農機,無法及時做到全面而統一,在我國農村思想重視文化思想的過程之中,主要是注重農機與農藝進行相互統一融合,這樣不僅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節約一定的時間成本,可以促進農業之間進行更好的發展,形成一種大規模的發展趨勢。
2 農機和農藝融合的重要性
2.1 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質量和產量
由于我國農業發展最顯著的矛盾便是人多耕地少,因此如何在稀少的耕地資源面前來確保糧食的安全和穩定供應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目標。為了早日實現我國農業高產量、高效率以及高質量的發展目標,農業機械化水平是必須要推廣和落實的,同時還需要不斷提升農業技術的研發以及農藝的優化,確保我國農業得到穩定的發展和提升。為了確保我國糧食的安全,同時提高糧食產量,當前農藝專家經常會利用小區試驗田的方法來改進農藝,不過由于小區試驗田很難得到大面積推廣和使用,因此在改進方面依然要考慮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推廣和落實。想要這類小區高產試驗田和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矛盾,必須要加強農藝和農機的結合。在不斷的實驗中可以證明,糧食生產所利用的農藝技術需要得到標準化、高效率和大規模的推廣,因此必須要加強與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融合,才能確保將實驗落實到生產力當中。而且由于農業機械設備對于操作目標的標準化需求過高,因此農機和農藝融合的需求也更高,二者的融合不光關乎著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突破,同時還關乎著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工作,同時農機和農藝的結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促進農業產量提升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保障,因此農機和農藝融合也是我國未來糧食安全以及穩定供應的保障。
2.2 農機農藝融合是確保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的必要途徑
如今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著現代化農業而發展,而機械化生產也成為了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關鍵目標,同時農業科技的研究目標也正在以生物技術和機械技術作為主導,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而農業機械的研究也步入了完善結構和質量、擴展領域等各方面飛速發展的逝去。因此農機和農藝結合也是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進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關鍵點。不過由于農機和農藝的矛盾尚未解決,部分經濟不足的的確仍然很難推廣適應當地農藝要求的農業機械,這同樣也是限制農業機械化大規模推廣的關鍵問題。因此一定要堅持發展農機農藝結合,并且盡快適應農業機械化的育種科研和栽培模式的推廣以及耕種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圍繞農業機械化作業而確定耕種模式,確保農業機械設備能夠和水、肥料、種子以及農藥等關鍵元素協調作業,促進品種、栽培、設備與工藝的融合,加速農業機械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推廣。而且農機和農藝的有效融合也是加強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關鍵,同時也是確保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2.3 農藝與農機融合是解決農村勞動力緊缺的最好方法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飛速發展,經濟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導致新時代的農村青年大多不愿意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更傾向于去城市發展,因此造成農村出現了空心化的情況,甚至會造成未來農村無人種地的可能。不過由于目前我國很多農藝技術無法利用機械化的方法來實現,因此我國農業發展依然存在許多薄弱的地方,而農機農業無法有效融合則是根本原因。因此一定要加強農機與農藝的有效融合,促進農業機械化的早日實現,以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問題,確保我國農業在未來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2.4 農藝和農機融合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盡管農業機械的性能非常優越,但如果無法很好適應農耕區域的地形和地貌,無法適應當地的種植結構和農作物特點,即使再優越的機械也很難得到推廣。因此在對農業機械進行創新時,一定要以多功能、高效率、高節能等方面去研發和創新,而且也要完善農藝技術、加強農作物培育、完善農田布局、宣傳農機和農藝融合的優勢,以確保農機和農藝能夠得到有效融合,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 農機與農藝融合的措施
升級現代農機生產裝備技術結構,加快研制推廣各種適合現代農藝生產要求的先進農機技術裝備,在各個關鍵環節盡快實現技術突破。
3.1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
農機與農藝產業融合發展是國家農業與鄉村農機技術部門重要的一件大事,特別是對各縣(自治區)和各級市縣農機主管部門工作,應堅持走好黨領導的道路,常抓不懈。為更好地推進這項研究工作,這就需要各級部門互相進行工作上的協調處理,通過不斷的研究發展,在一定的基礎上,找到問題,及時解,共同努力做好農業技術基礎研究、技術配套和農業技術培訓指導相關工作。
3.2 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宣傳,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識,通??梢酝ㄟ^社區宣傳以及廣播電視的形式進行大力的宣傳,實現農機與農藝完美融合的重要性和意義,努力共同營造實現農機、農藝完美融合的社會良好氛圍。重點組織開展了新農機械化農藝及其融合農業技術的推廣宣傳科普活動,特別要繼續大力開展玉米秸稈水稻機械化耕作,還有工藝技術、玉米秸稈機械化耕作收獲工藝技術、保護性農業耕作工藝技術、設施綠化農業耕作技術等多種實用、新型工業農機化耕作技術和有機農藝融合技術的科普宣傳,提高廣大農民應用于新農機械化農藝及其融合農業技術的宣傳自覺性。
3.3 以教育培訓為切入點,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把農機與農藝作為一個龐大產業鏈和技術體系來對待,相關農業部門大力支持組織人員實施對農民的專業培訓,讓廣大農民尤其注重是深入學習和了解掌握這種農機與農藝品種相結合、相配套、相相互促進的產業技術。在農業教育實踐培訓中,應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干部群眾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地組織開展各類農機械和農藝實用技術培訓實踐活動,使廣大農民更容易接受和熟練掌握。建立全國農機械與農藝產業融合技術互動交流平臺,提供互相學習交流的合作機會。形成現代農業、農機業各部門之間溝通對接聯系,共同協調的工作機制,組織研究推進現代農機業與農藝技術融合,充分注重聽取專家的專業意見和政策建議。建立健全農機機械農藝共同作業研究、協作共同攻關的整體長效機制,科學合理,相互協調適應,制定有機農藝作業標準和相關農機作業技術規范,共同開展協作就是攻破各個薄弱環節的重點難題。
3.4 樹立農機與農藝產業融合示范典型,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探索培育傳統農機與農藝產業融合示范典型,完善傳統農機與農藝產業融合技術示范產業基地建設功能,發揮好融合示范基地典型政策的牽頭作用,加快推進農民自覺學習傳統農機與農藝融合的技術新進程。加強對農村基層專業農機,農藝專業組織隊伍建設,提高農業服務群眾能力。為了可以進一步改善之前傳統的模式,就需要不斷的建立新的完善體制建設,在一定的基礎上,能夠推動農機與農藝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納入國家基層農技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以及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項目建設之中,改善基礎設施配套條件,提高農機推廣服務能力。
3.5 認真總結,逐步推進
堅持產業農機化與農藝融合技術按照試驗、示范、推廣三步走的工作程序,科學合理制定產業農機化與農藝技術融合中,遠期發展戰略規劃??萍纪茝V工作人員通過組織項目計劃立項、組織項目實施、技術培訓指導,及時發現存在問題,調整推進思路,以點帶面漸次有效推進。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就需要把農機技術創業服務這項工作抓好做實,充分發揮使用農機和生產農藝完美結合的技術優勢,既能夠幫助廣大農民熟練掌握農機生產工藝技術,又能夠幫助廣大農民及時有效解決農業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實際問題,實現推動農業生產增效、農民就業增收。
4 結語
只有真正實現農機與農藝的高效有機融合,才可能有效提高現代農業的有機生產率,促進現代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推進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實踐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周云珍.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7,17(12):48.
[2] 李培巧.淺析農業生產中的農機與農藝相融合問題[J].山西農經.2015(10):43.
[3] 周云珍.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 .農業與技術,2017,3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