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增加鴨病確診難度
多種病原混合感染的鴨病,通常在臨床上會有比較復雜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同一個感染鴨群中經常會有不同病變類型的表現,例如低致病性禽流感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1.2提高鴨群發病率和死亡率
從現階段鴨群發病率和死亡率來看,中小規模養殖場鴨病混感較為嚴重。嚴重的疫區還會出現不同疾病的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鴨群發病率和死亡率,并且會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
1.3降低治療效果
如果在疫病發生時,沒有及時準確地診斷混合感染的病種,只是單純針對某種疾病來進行治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
1.4導致病原體變異
當出現病毒與病毒、病毒與細菌或細菌與細菌的混合感染后,很可能會導致病原體出現變異的現象。
2.1養殖因素
養鴨過程中經常存在多種養殖方式共存的現象,這使得混合飼料喂養方式比較常見。另外,在養殖過程中如果缺乏科學的指導和管理,也很容易造成混合感染疫病的現象。例如重慶市雨水資源比較豐富,通常采用水上養鴨的方式。但這種養殖方式經常受到環境安全的影響,無法使用一些預防性的藥物,這就導致病毒沒有得到合理控制。
2.2疫病種類
鴨病具有非常廣的傳播范圍,因此很難從根本上阻斷傳播源。在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將鴨子與其他禽類混養的現象,這就加劇了病毒的交叉性傳播,提高疫病混感現象發生率。
2.3病原因素
現階段對于致病細菌和病毒的研究還不夠完善,使得病毒出現了變異的現象,同時也增強了細菌的耐藥性。在此背景下,更容易發生疫病混合感染的現象,并且影響到了疫病防治效率。
2.4診斷因素
中國目前禽類診斷技術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些基層地區缺乏先進的治療設施,再加上診斷人員綜合素質較低,直接導致臨床上的診斷水平較低。
3.1構建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
養鴨場要構建起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養殖人員生物安全管理意識。不同病毒和細菌存在一定差異性,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模式依舊是提高疫病防治水平的重要前提。
3.2強化管理水平
在養鴨過程中,需不斷強化禽舍管理工作,促使養殖人員可以充分認識到疫病預防重要性,促進預防工作的有效實施。另外還要強化日常管理工作,通過合理配置飼料來保證鴨禽的營養水平。
3.3制定免疫程序
構建完善的禽藥監管體系,做好對免疫程序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水平,避免出現大范圍的鴨病混感現象。對于混合感染的鴨群,一般需要投藥治療2種病原,如果只是單純針對一種病原單注疫苗,就會影響防治效果。
3.4掌握藥物劑量和療程
在用藥過程中,需注意療程,一次用藥只會抑制部分病原體,一旦停止用藥,藥物濃度降低后病原體會繼續繁殖。通常來說,用藥需要以3~5 d為1個療程,防止疾病復發。
(重慶市南川區西城畜牧獸醫水產站胡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