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糞便處理模式
自然發酵具體是指將畜禽糞便置于防溢流、防雨、防滲的貯糞池或堆肥場,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真菌、細菌等微生物對畜禽糞便中的有機質加以分解,形成性能穩定的腐殖質。
好氧發酵是指利用干濕分離設備或清糞設備從廢水中將糞便清理出來,然后使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利用自身代謝活動對畜禽糞污中的有機物加以分解,轉化為自身生長繁殖所需物質,進而產生更多的微生物個體。好氧發酵會釋放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能夠殺滅畜禽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從而幫助畜禽糞便實現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處理。
厭氧發酵是指利用干濕分離設備或清糞設備將畜禽糞便清理出來,然后借助水力破碎或干發酵技術進行預處理,最后再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發酵。厭氧發酵生產的沼液可以用于發電或燃氣,沼液、沼渣則可作為肥料使用。
1.2廢水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具體是利用土壤、水體的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學作用來對污水加以凈化。自然處理模式具體包括人工濕地處理法、土壤處理法、氧化塘處理法等類型,不論是哪種類型對于污水的凈化過程都與污水自凈過程存在高度一致性。以氧化塘處理法為例,好氧細菌能夠對廢水中的有機質加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氣,而二氧化碳和氨氣又能夠被藻類所吸收生成氧氣,而氧氣又會被好氧細菌利用,促進好氧細菌對廢水有機物的分解。
厭氧處理具體是指利用固液分離設備將廢水分離出來,然后利用厭氧細菌進行發酵,生產的沼氣可以用于燃氣或發電,生產出的沼液、沼液可以用于農田施肥。應配套使用清糞工藝,減少廢水中的固體糞便,進而降低后續處理成本和處理難度。
2.1產業園區配套循環模式
畜禽養殖園區要建立與養殖類型、規模相適應的配套設施,如沼氣工程、儲糞池、堆糞場、污水深層處理裝置、有機肥加工車間等。除此之外,畜禽養殖園區還要建立能夠吸納這些糞污處理產物的場地,如草地、果園、農田等,只有這樣,才能幫助畜禽養殖園區內部形成完善的循環體系。
2.2異地對接加銷循環模式
如果畜禽養殖園區不具備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條件,需要異地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則需要采用異地對接加銷循環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一般會采用固液分離設備或干清糞技術對糞便和廢水加以分離,糞便可以用于生產有機肥或堆肥;廢水部分會凈化處理后排放或進行綜合利用。
2.3立體式、空間式循環利用模式
立體式、空間式循環利用模式主要包括立體養殖、林下養殖、田間養殖等類型。這種發展模式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養殖效益。林下養殖是指利用林下空間發展養殖業,例如可以在種植果樹的同時,發展散養雞業,可以增加空間利用率及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發生,達到以牧促林、以林養牧的效果;田間養殖與林下養殖較為類似,具體是指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發展畜牧養殖業。例如可以在水稻種植的同時發展養鴨業,不僅可以抑制稻田雜草生長,而且可以增加稻田肥力,促使稻田更好生長;立體養殖是指在有限范圍空間內,利用生物鏈將各個生產環節有機串聯起來,形成相對完善的循環系統,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地下種植是指在地上種植農作物,地下建立養殖車間,發展畜牧養殖業。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李買平,杜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