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其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經濟建設進程。鄉村振興是實現鄉村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也是提升人民幸福感、消除社會貧富差距、保障國家繁榮和穩定的關鍵因素。只有切實解決農業問題,促進農村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社會發展,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要實現鄉村振興,改變鄉村落后面貌,建設風景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達、百姓生活富裕的現代化農村社會,就需要發展農村特色產業,以特色產業為依托,通過多種途徑和政策吸引資金和人才到農村發展,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體系,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由于地理位置、人文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不同地區特色產業也不盡相同。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發展戰略,建立當地特色產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地區發展緩慢的問題。
一是凝聚所有力量,進行一系列鄉村振興活動,爭取培養一支擁有較強農業專業知識、愛護農民、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人才隊伍,完善鄉土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并通過各類優惠政策和資金補助增強鄉土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為鄉村振興培養大量人才;二是改變農產品流通方式,促使農產品形成產銷良好的循環體系,促進農村各個產業的發展和融合,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經營、保護體系,擴大農業發展規模,實現農戶和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四是打造新的鄉村生活模式;五是促進城鄉結合,通過城市資源帶動農村發展,將城市資源向農村傾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六是要打造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打造特色小鎮,實現分區域化發展,助推農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眾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徹底解決有關農村發展和農民就業等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需求,確保社會繁榮和穩定。
2.1科技化程度較弱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專業人才較多,但缺乏與農業科技專業有關的人才,導致農業科技化發展程度較低,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做出的貢獻也較低,不利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更不利于鄉村振興。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專業技術人才在農民中占比較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較高,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種植,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由于觀念、信息、技術的落后,仍采用傳統的種植模式,導致其生產效率較低,且機械化種植模式覆蓋率低下,農業科技化程度嚴重不足。因此,現階段農村農業生產生活方式急需改變,只有注重農業向科技化方向發展,才能不斷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實現鄉村振興。
2.2特色產業建設不完善
要重視地區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現代化發展。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沒有從該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戰略,導致農業產業發展速度較慢,且沒有鮮明的特色,無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凸顯其競爭優勢,不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實現鄉村振興。
2.3環境破壞問題嚴重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一些地區急于求成,盲目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但卻忽視了環境保護,導致經濟發展無法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不利于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更不利于鄉村振興。例如一些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盲目占用林地,導致珍貴林木被大量砍伐,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3.1發展特色產業
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增強鄉村競爭力,保證鄉村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而提高鄉村競爭力的根本因素就是發展特色產業,避免多個地區發展相同的產業,導致其產業失去競爭優勢。因此,要利用當地氣候特征和資源特點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提高鄉村核心競爭力,確保其在國家發展中占據優勢,實現快速發展。例如一些地區風景宜人,自然資源種類較多,比較適合種植亞熱帶水果。因此,可以根據當地條件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形成“旅游+水果”一體化發展模式。當地政府要完善配套的旅游設施,爭取讓游客獲得較好的旅游體驗,并建立水果采摘項目,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也能促進當地水果產業的發展,實現自身產業的特色化、現代化發展。
3.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雖然中國農村經濟增速加快,但其產業結構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成為阻礙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改變和完善鄉村產業結構,才能助推鄉村振興。在農業發展工作中要以結構供給改革為主要工作內容,以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為中心,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生產。在產業結構改革時,需豐富農產品加工形式,切實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使農產品加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方向發展。其次,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強科學技術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和經銷中的應用,明確發展方向,提升產品發展空間,提高農產品質量,切實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同時,將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化、高效化、智能化利用,大量發展綠色健康產業,提高生態建設投入。
3.3加強信息化建設
未來社會的競爭本質就是信息化競爭,只有加強和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數據分析市場行情,根據市場的求進行后續生產,即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又能適應社會發展對生產資料的需求。
綜上所述,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建立自身的特色產業并對其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確保其結構的合理性和特色性,提高農村產業經濟效益。同時,要加強信息化、科技化建設,促使農村產業向現代化發展方向轉變,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經作站周小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