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統計隊伍水平較低
農村生活條件差,無法吸引專業人員加入到農村基層統計工作中,由于缺乏職業培訓機會,統計人員的整體水平也很低,因此,迫切需要農村專家到基層從事統計工作。
1.2缺乏正確的認識,財政投入力度不足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考慮到農業統計工作的特點和性質,一些基層社區對農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中國農業統計經費不足,導致許多農業統計工作無法順利完成。
1.3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過程中,一些基層鄉鎮管理體制落后,不符合新時期農業統計工作的客觀要求,無法有效管理農業統計工作的發展。一些鄉鎮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責任制度,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農業統計工作滯后、準確性低。
1.4統計人員變動頻繁,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在人力資源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基層工作人員變動更加頻繁。在人員輪換過程中,造成新舊統計數據傳遞不全、新進統計人員對農業統計的操作和流程不熟悉的情況。農業統計領域缺乏高水平的職業技能人員。
2.1健全農村統計機構
農村基層人口統計工作需要有效的制度支持,這是完成農村基層統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注意加強農村基層統計機構的培訓,配備合格的培訓人員。要大力加強農業統計工作,確保農業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關部門必須完善職能,建立專業的統計站,工作內容與政府部門人事部門一致。提供可靠的農業統計數據,簡化傳統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2建立統一報表制度
農村基層統計工作要有嚴格的工作程序,需按照國家統計局和農業局的規定管理。對農村統計報表的內容進行管理,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2.3提高統計質量
目前,農村統計工作整體質量很低,主要是工作人員對統計報表的質量重視不夠,此外,由于缺乏科學的統計方法,導致統計數據不準確。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基層統計工作的監督,定期培訓統計人員;提高統計人員的工作水平和素質,檢查統計數據質量。
基層鄉鎮要與時俱進,落實新的管理理念,按照現代農業統計的具體要求,優化和完善傳統的農業統計管理體制,將績效考核、激勵措施和責任追究制度相結合,為農業統計的日常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建立基層農業統計制度,科學問責,明確不同農業統計人員的職責,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2.4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立足基本國情,客觀分析農村農業統計工作,加大各地財政投入,為農業統計工作提供重要的財政支持,優化農業統計基礎設施,強調科學技術在農業統計監測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2.5優化人員管理
優化職業發展機制,將個人能力和晉升機會結合起來,避免職能重疊。為農業統計人員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減少人員流動;二是注重選拔和培養。在招聘過程中,必須對應聘者的能力進行評估,挑選出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人才。要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了解農業統計的過程和操作,掌握農業統計所需的技能和方法等。提高統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工資、晉升、職業培訓等不同方面進行獎勵,穩定人力資源基礎,應對人員頻繁變動的變化,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農業統計專家。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統計局惠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