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路迅,字緩之,1978年生于福建仙游,現居北京。師從莫曉松、陳林、方政和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工筆畫學會理事、北京中國工筆花鳥畫院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莆田畫院副院長、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理事等。出版有6本個人專著,作品曾14次在全國展上獲獎或入選。

毫無疑問,工筆畫創作的基礎之一是熟練的技法,缺少必要的技法支撐,創作無法進行。從這個角度來講,鄭路迅具有一定的優勢。他不僅熟練掌握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技法,而且于書法也下過功夫。近年來,他筆下的禽鳥走獸作品,造型生動,設色雅淡,線條勾勒具有較強的書寫意味,畫面情境構建富有想象力,讀后令人印象深刻。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創作對于我來說,是文字在格律下的舞蹈,是音符于節奏中的飛揚,是藝道有博弈的揚棄,是心靈有節制的自由。
每一次睹寸花片草,或者觀飛禽走獸,我便在心中揣摩,將所思所感及所見意象轉換為中國畫獨特的語言,進而希望賦予它能夠被人體會的情感。我不是一個傲慢的人,不會故弄玄虛,更盡量避免矯揉造作。我希望我的每一個作品都能真誠動人。當然,這是一個枯燥又煩瑣的過程,更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大工程。
古人云:“九朽一罷。”為了提煉藝術形態、調整物象造型,我的每個稿子都經歷過無數次的修整、改造甚至毀棄重來。我心中那個美好的藝術形象,必須由具體形體的抱團、順勢,由拋物線的正負形對比、節奏,到整體的聚散、開合、向背等這所有的一切來承載。創作路上的辛酸和苦痛不足為外人道也。
孟郊有詩曰:“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我常心有豪氣,卻總覺得力有不逮。我盡我之所能從萬物的本體中參造化、得心源,將我對自然的觀照呈現于客觀的畫面之中,偶有所得,歡欣鼓舞!
自執筆學畫之時,我便知從藝之路荊棘叢生,古今畫家筆花繚繞,墨沈淋漓,作品如列珠璣,我自當鏤心銘肺,追之不輟。
鄭路迅
2021年9月27日于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