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麗
摘要:自媒體時代,媒介正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思考和行為習慣,高校是年輕人的聚集地,大學生深受自媒體時代的影響,高校的思政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本文分析了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實踐探索渠道,包括轉變思政教育觀念和工作模式;重建思政工作團隊,重視學校自媒體的使用;嚴格監管自媒體發布內容,死守意識形態防線。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 高校思政工作
一、前言
當代大學生是自媒體時代最大的受益者和受眾,自媒體時代改變了這一年輕群體的信息接收習慣和行為、思想習慣。自媒體是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所謂自媒體就是指普通個體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在任何平臺發布他們想發布的信息,自媒體自帶平民化、自主化、去中心化的特點,它的出現讓信息傳播更加暢通、快速,互聯網世界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但也存在信息冗余、謠言滿天飛的問題。自媒體的出現讓曾經備受關注的“主流媒體”黯然失色,每一個人都在通過各自的渠道接收四面八方的信息,不知對錯真假,只是按照自己知識的積累和認知來做判斷。正如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所言“媒介即訊息”,也就是說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信息,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媒介正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思考和行為習慣,這個時代的傳播工具的性質正對社會產生著巨變。高校是年輕人的聚集地,大學生深受自媒體時代的影響,高校的思政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一方面,自媒體讓信息接收更加方便快捷,各類平臺侵占著人們的生活和時間,在海量信息的面前人們往往無處遁逃,這對意識形態的傳播有一定的助益;另一方面,自媒體也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渠道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這直接導致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難度加大,教育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在自媒體時代,高校如何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成為了亟需研究的課題。
二、高校要轉變思政教育觀念和工作模式
每一個高校管理者和思政老師都應該清楚的意識到,自媒體給思政工作除了帶來了挑戰,更多的是優勢和機會。作為和學生直接接觸的一線思政老師,要快速轉變教育觀念,融入自媒體理念,要把自媒體各大平臺在學生群體中全面覆蓋,打通學生學習思政的渠道,讓思政信息充斥各類平臺。所謂自媒體理念其實就是要把大學生的學習感受放在第一位,把過去枯燥的思政課轉變為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的思政課,在教授中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和感興趣的方面,將之融入到思政課中,另外,也可以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各類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選擇微博或微信上的熱點時事新聞、社會輿論關注要點等融入到課堂中,使思政課貼近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2020年的疫情防控期間,許多高校就講疫情防控融入到了日常思政教育中,結合自媒體平臺優勢,學生通過觀看人民網《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的直播、在微博上為武漢加油助力等接受了一次正面價值觀的洗禮,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建思政工作團隊,重視學校自媒體的使用。
每一位思政老師都應該自覺加入到自媒體使用者的行列,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將思政教學內容和自媒體相結合,從而真正提高教學效率。而高校應該著力培養一支政治覺悟高、自媒體靈活使用、工作水平高的思政工作團隊,要給予這支團隊除了學校政策資源上的支持,還要提供資金支持,包括送老師進行自媒體理解和運用的相關培訓等。每個學校都有官方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號、抖音號等,為了將思政工作落實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高校還可以專門培養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官方自媒體運營團隊,可以是老師指導學生參與的團隊,一個運行良好的官方自媒體平臺甚至可以改變原有的高校信息傳播體制,將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
四、嚴格監管自媒體發布內容,死守意識形態防線。
高校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之一,要牢牢把握好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必須要嚴格堅守自媒體所發布的內容,把思政教育貫徹到底,保障信息內容的政治正確。一般來說,現在高校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監管網絡,或者是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監管,都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反動信息,并及時清理掉,降低了負面影響。另外,不少高校已經嚴格制定了相關的規范制度,制約自媒體隨意發布不良信息,另外也通過思政課堂不斷強調不信謠、不傳謠的正確價值觀,讓學生合理正面利用自媒體,把握正面的輿情引導,嚴格樹立正確的思政工作原則。
參考文獻:
[1]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J]. 劉雙.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10)
[2]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究[J]. 謝洪培. 通訊世界.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