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蘋
摘要:現如今,農業生產中對于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方法依舊會選用化學的農藥,這也就使得農業在長期受到不科學的病蟲害治理下,出現病蟲抗藥性增強、用藥成本高、防治效果不好等問題。這也就證明,當前迫切需要一些安全可靠、低毒、低殘留的藥物來防治病蟲害,從而取代化學農藥的使用。基于此,本文就對農業病蟲害新型防治技術進行了概述,以利于促進生態農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農業;病蟲害;新型;防治技術
引言:伴隨著國內外有機農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農戶會更注重利用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對農業的病蟲害進行防治。現階段,雖然我國的有機農業得到了發展,新型的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也更加普及。我國在推進農業病蟲害的防控工作上已經形成了以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種植和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的防控體系。但長期的不合理利用導致了病蟲對于化學藥劑本身產生抗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農業病蟲害新型防治技術進行研究。
一、生物防治
(一)天敵防治
在我國的農田環境和生態系統中,由于每一種生物之間都會存在著互相競爭,適者生存的關系,這也就使得許多有害生物都會存在許多的天敵。因此,保護害蟲的天敵又充分地使用它們來對害蟲實行防治,正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通過對田間的微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并利用周圍的邊緣效應,在田間為天敵提供交錯地帶和緩沖區,這樣不僅可以為天敵的長期生存和繁殖發育創造了一個良好條件,還會確保天敵安全的越冬,可以直接地達到對其進行保護的目的。稻田中所養殖的鴨、魚、螃蟹便是運用了天敵的防治方法,以期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預防稻飛蛾、夜蟬等危險害蟲。用來對各種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病原性微生物主要有三種,也就是真菌、細菌、病毒。比如說,運用一些白僵菌就可以對棉鈴蟲進行消滅,用一些蘇云金桿菌就可以對菜青蟲進行消滅,以及可考慮使用一些核多角體病毒來對小菜蛾進行防治[1]。
(二)生物農藥
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利用新型生物和其他代謝類農藥產品為基礎制備和開發新型的生物藥劑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嶄新的方法和途徑而使之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這些新型生物藥劑主要包括植物來源性農藥、微生物類農藥,昆蟲激素。而在這其中,植物源農藥的研究相對比較多,從槐科、衛矛科等不同的植物中所獲得的高效活性均能夠使其具有一定的滅蟲作用,例如槐科植物中分離而來的川楝素能夠有效抑制和預防蔬菜中的青蟲,以及柑桔螨。昆蟲活性激素主要指在一種昆蟲體內分泌腺的分泌液傳遞給體外或體液傳遞給全身的一種化學性物質,按其功能和作用又被大致劃分為兩個主要類別,即內部昆蟲活性激素和外部昆蟲活性激素。昆蟲內的激素可以控制各種昆蟲的生長發育,可以被細分為大腦激素以及保幼激素等等;昆蟲外激素也可以叫做昆蟲信息素,它在本質上就是與其他昆蟲之間能夠進行各種信息溝通和互動的載體,其中主要包括昆蟲的集結外激素以及跟蹤外激素等等。因為這些昆蟲激素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它們具有易于被降解、專一性良好、對環境友善等諸多優點,使得它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和我國當代人們所了解認識和高度重視,并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昆蟲內部的激素對于預防和控制各種害蟲的主要功能中,最重要的作用機制之一就是通過破壞昆蟲體內的激素平衡,導致各種害蟲正常生長變化以及其生殖系統等功能受到阻礙,而且還可能會直接導致各種害蟲在生活中出現了嚴重的畸形或者說是死亡。因為這種昆蟲外激素在實際的生物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我們不必仔細思考它本身到底會不能直接穿透到被昆蟲所覆蓋裹住的位于身體外側的一層皮膚角質膜,因此使用得比較廣泛,比如說性外激素,其就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農業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當中。
二、物理防治
(一)植保液
物理性植保液技術作為新型物理性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它是一種通過在強烈液中對植保液進行放電反應形成的一種不含重金屬、沒有任何農藥、無二氧化磷的半有機半無機,能夠促使植保液進行細胞膜破裂或者解構,無色無味。其中殺蟲的主要工作機制和原理主要就是瞬間地破壞和解構了一些昆蟲嘴腔的呼吸通道和黏膜,致其體內細胞內的大量水分快速地被蒸發,從而使得害蟲被消殺。這也就證明,其滅蟲工作的效率很高,幾乎就是一下子就完成了殺蟲消毒的全部過程。而且,物理性的植保液對于生態環境友好、無化學污染、沒有任何的農藥和化學成份、不會有遺漏或者殘余,純物理轉換迅速進行殺菌,可以取代其他植物源中的農藥,并且還能夠實現大面積地實施針對溫室有機草莓中各種有害微生物如瓜蚜等的防治。目前我國將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作為一種綜合科學技術手段,在我國農業病蟲害預控和防治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通過綜合技術針對基地殺蟲燈的點位布局方式進行了優化,可以保證在基地區域范圍內完全覆蓋殺蟲燈的同時,減少了殺蟲燈的投入,節省了費用。
(二)改善栽培措施
通過合理的灌溉以及施肥等技術措施,改善土壤的自然水分、熱量等條件,從而可以有效地調節土壤的結構和孔隙,利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和根系對其中營養素的吸取、轉化以及各種農作物在土壤中微生物和其他根系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這些農作物能夠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生長勢機制達到最佳狀態,進而大大增強了農作物抵御各種有害生物的能力。
三、化學防治
(一)靜電噴霧
靜電噴霧法主要特點就是通過使用靜電促進了農藥霧滴的帶電,并在噴頭和噴霧目標之間建立一個靜電場,靜電作用效應是使霧滴直接吸附于植物的隱蔽的部位,從而大大提高了霧滴被吸附的效果,增加了霧滴在植物葉片正背面的沉淀量,具有霧化均勻,黏附牢固,提升農藥使用性能及減輕環境污染等特殊優勢。隨著我國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技術融入靜電噴霧作業模式中,這種動力噴霧植保作業模式已經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植保無人機動態靜電噴霧技術已經具備了作業效率高、人力資源要求低、用藥量小等優勢,這些優點都是未來我國現代農業植保建設重點及其發展目標,但無人機動態靜電噴霧技術尚不成熟,有些關鍵性問題仍然亟待進一步解決[2]。
(二)臭氧
臭氧是一種重要的具有強氧化性、清潔環保的廣譜型殺菌劑。臭氧經過加熱后溶解于水中而形成的,這種臭氧水具有較強的殺菌消毒和降解農藥中殘留的能力,臭氧水在常溫下容易被還原成氮氧化碳而變成氧氣,不會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人們也就將其稱之為理想的綠色藥劑。經過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僅僅4-6mg/L的臭氧水糾結可以抑制真菌的繁殖;臭氧水能夠有效預防蔬菜中蟲害的增加,減少由于蟲害而導致的啃咬,且這種方法不會嚴重影響蔬菜的健康生長。臭氧水并不會直接改變其他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對于組成土壤微生物中關鍵性微生物群落沒有任何傷害。與此同時,臭氧水可以通過控制霜霉病來達到增產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火龍果的生產上使用臭氧水,對于蚜蟲、菜青蟲、炭疽病等病害發生的抗菌抑制作用比傳統的化學預防效果更好。
結束語:總而言之,農作物的病蟲害可能會對我國現代農業生產帶來很多嚴重的損失,且在當前全球性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農田生態系統遭受病蟲害威脅的幾率將明顯上升。因此,保護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不再是使用化肥或者農藥等,而是積極地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提出與之適應的防治農業病蟲害的措施和方法與新技術。只有充分運用更加有效的新型病蟲害防控技術,才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欣,曹真.農業病蟲害新型防治技術概述[J].現代農村科技,2021(06):41-43.
[2]李玉平,龔寧.現代物理技術在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植保中的防控機理及應用研究進展[J].大學物理,2019,38(1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