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
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權能作為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新增的一項權能,具有順應全面依法治國需求、助推法治政府建設的重大意義。 浙江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試先行區,在公益訴訟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早在2002年,浙江檢察機關就率先在全國開始探索民事公益訴訟,當年金華市浦江縣檢察院成功審理了一起侵害國有資產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引起全國強烈關注。自2017年7月1日,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義烏市出臺全國首個《關于支持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意見》,在全國率先實施公益訴訟監察部門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檢并行”辦案模式。
義烏市檢察院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部署。主動擔當作為,當好公益訴訟的看護人,截至2019年12月,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36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0件,向行政機關共計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26份,2019年7月,義烏市檢察院公共衛生安全保護公益訴訟系列案入選“全省檢察公益訴訟二周年精品案例”。特色做法如下:一:構建制度體系,探索公益訴訟“義烏樣本”初見成效。一是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構建協作制度體系。義烏市出臺全國首個《關于支持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意見》獲得最高檢高度肯定。落實行政機關,對檢察機關主動開放執法信息,檢查建議實施與鎮街機關考核掛鉤等措施,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在全省率先列裝無人機,水質監測,食品安全檢測等科技設備。二:首創“三檢并行”,完善程序架構設計。在全國率先實施公益訴訟監察部門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檢并行”辦案模式。相關經驗被《檢察日報》,最高檢核心刊物相繼刊載。并被廣東、江蘇等省市檢察院相繼借鑒實施。2019年8月經省編辦批準,“三檢并行”作為全省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方案的內容向全省推廣。三是借鑒“楓橋經驗”,制定案后修復標準。出臺全省首個《督促開展社會公共利益修復量化評價辦法》,明確因犯罪行為造成公共利益被侵害的。檢察機關有引導犯罪嫌疑人進行損害修復的責任,并具體規定的量化評價標準,探索協同開展生態環境案件賠償磋商制度,督促嫌疑人對環境損害進行賠償,典型案件獲得袁家軍省長批示肯定。二是關注重點領域,提供公共利益保護的優質檢察產品。一是治理網絡,查辦全省首例英烈保護案件。在全省率先圍繞網絡論壇上瀏覽量巨大的詆毀歪曲兩位消防烈士的信息。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公安機關會同相關部門采取停止傳輸,消除信息等切實手段,保護英烈名譽。被省檢察院作為典型案例寫入省人代會工作報告,獲得廣泛贊譽。二是維護生態,開展涉水涉氣涉林違建整治。圍繞部分工程建設單位擅自填埋水域,查處案件12起,督促相關單位恢復原狀或補救到位,圍繞水源地違建整治,查處案件11起,拆除非法建筑2萬余平方米。圍繞工地、礦山、工廠揚塵整治,查處案件13起。三:協同基層治理,共建全省首家“鎮街公益損害線索受理識別點”。一是建章立制,確保規范科學運作。2019年3月,義烏市檢察院與后宅街道共同制定《公益損害線索受理識別點工作規程》,設立全省首個公益損害線索受理識別點,識別點作為搜集干部工作員反映公益損害違法問題的平臺。并以檢查監督督促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行政主管部門查處整改,幫助鎮街解決基層治理相關困境,相關做法獲得省檢察院的關注和批示肯定。二是專人對接,確保線索高效識別。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委派閱歷豐富,熟悉轄區情況的一名工作人員常駐識別點,與鎮街干部工作員共同辦公,列席鎮街書記專題辦公會議,研究跟進公益損害案件,受邀參加鎮街環境資源及相關領域的日常檢查,主動發現線索,對發現的線索進行識別、走訪、攝像、損害性質判定和初步查證。
公訴案件的證據成型度較高,辦理節奏相對更快,而公益訴訟案件可能需要重新調查取證,相關證據的檢測鑒定等都需要大量時間,如須在提起公訴的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或者另行提起公益訴訟,一方面對民行檢察部門的內部協同要求較高,需要以辦案組的形式協同作戰,盡早鎖定線索并獲取證據。另一方面辦案人員既要具有公訴人的辦案水準,又要精準掌握公益訴訟的辦案本領。總之,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才會顯著提升公益訴訟辦案質效。義烏市檢察院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根據司法體制改革關于內設機構改革的要求,在民行檢察部門配備檢察干警7名,其中員額檢察官4名,檢察官助理3名。從分管院領導到員額檢察官、檢察官助理,均擔任過八年以上的國家公訴人,公訴經驗豐富。由熟悉公訴業務又精通民行檢察業務的檢察官來辦理公益領域的刑事犯罪,讓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刑事制裁的同時,在損害的范圍內承擔起補償、修復、賠償的責任,并將其作為酌定從輕量刑情節,予以考量。這樣有利于從行政檢察的視角,發現公益領域的社會治理漏洞,并有針對性地通過訴前督促開展對行政機關的監督,要求行政主管機關采用行政手段恢復因犯罪而受損的公益。
“三檢并行”模式下,民行檢察部門在審查起訴公益領域刑事案件時,將重點考量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危害結果,以此為依據對案件進行區別考量:對罪行較重且最終導致生態未修復、問題食品藥品流向社會危害公眾健康、國有財產損失無法追回等情形的,將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同時對損害生態環境案件還將督促、支持有權行政機關向犯罪嫌疑人追繳賠償,視情對犯罪嫌疑人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當事人承擔一定的修復責任;對罪行較輕的,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主動修復、彌補生態損失、恢復環境原狀,追回問題食品藥品,賠償國有財產損失等情節,酌情對其不起訴,充分踐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發現的其他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另行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訴訟。
“三檢并行”模式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作為新生事物,必將在未來不斷完善,助推我國公益訴訟事業發展。
浙江省金華市委黨校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