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想要保持平穩的發展必須在生產經營中掌握具體的收支情況,了解所取得的具體經營成果,而財務會計報告就是展示企業經營成果以及資金收支情況并且是企業對內對外提供財務會計信息的重要書面報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已經難以滿足企業對更高層次的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需求,財務會計報告中存在的局限性問題必須盡快寓意改進,這樣才能讓企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本文總結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要求,分析了當前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的主要問題以及有效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問題;對策
引言: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是以書面形式體現的企業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信息,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的信息能夠讓企業經營者掌握當前的企業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并將其作為企業決策制定的重要的參考依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填寫必須按照會計準則規定進行,其有一套統一、規范的填報格式。但是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已經體現出諸多不足,為了讓財務會計報告能夠更好的體現企業多元化、高層次的特征,必須在當前的基礎上做出優化改進。
1. 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要求
1.1 真實性要求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要求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信息的真實性,財務會計報告中包含了大量資金流量數據,這些數據必須與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保持一致,報告中不得存在偽造、隱瞞等虛假數據。
1.2 完整性要求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數據信息必須能夠完整體現出企業內部資金、資產的變化情況,要記錄清楚資金的支出與收入,同時要明確表示預決算執行狀況,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是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要求之一。
1.3 時效性要求
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財務信息是存在時效性的,所以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記錄的數據信息必須是最新的,這樣的報告才能具有參考價值,才能讓企業決策者根據報告中的財務信息對生產工作與企業決策作出正確調整,避免企業的財務問題長期積壓。
2. 當前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數據信息不完整
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的發展正在成多元化發展趨勢,這也讓財務信息的產生數量更多,財務信息更加復雜,為了滿足多方對財務會計報告的需求,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數據信息必須完整,必須能夠滿足企業利益關系主體的使用要求,其中就包括投資者、經營者、債權債務人等。但實際情況是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中所記錄的財務信息并不完整,不能對特定項目、業務以及某次交易的財務信息進行詳細的顯示,數據信息的濃縮程度過高,缺乏資金流量細節的表示,這就不能讓報告使用者準確掌握企業實際情況,難以成為企業相關利益主體的決策依據,對決策的執行以及資金的控制是極為不利的。
2.2 非貨幣信息記錄不全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更加看重對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財務會計報告中反映的財務信息多以貨幣信息為主是目前現行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特點,對非貨幣信息的記錄不夠詳細,報告主要記錄的是企業歷史貨幣計量的成本數據,非貨幣信息反映不足就會影響到決策者難以全面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因此,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不能滿足當前對人力資源、數字資產等非貨幣信息的使用需求,財務會計報表的信息覆蓋面較小是目前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2.3 報告流于形式
在一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人員對財務會計報告的認識不足,在工作中報告流于形式并沒有體現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實質性問題,例如在財務會計核算工作中,核算方式經常受到資產穩定性管理的影響不能充分考慮到企業持續經營的需求,進而導致信息體現不完整。因此,財務會計報告中不能僅按照既定的會計報表結構進行編制,而是要能夠體現出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實際交易情況以及相關的活動事項,這也是當前財務會計報告中要注意解決的問題。
3. 優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相關策略
3.1 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實時報告機制
為了保證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時效性,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引入信息技術,這樣才能更快速準確的獲取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務信息。通過財務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在傳統財務會計報告的標準化基礎上實現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動態采集,讓企業財務工作擁有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短期化、不等距化的處理能力,報告中變量信息含量的顯著提升能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靈活化。信息技術技術在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中的有效應用能夠保證報告使用者可以隨時查閱特定時間、特定項目的財務會計信息,讓企業經營決策有更準確的數據依據。
3.2 對報告結構加以優化
財務會計報告應注重對報告結構的優化這對財務會計報告整體也有優化作用,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結構優化應考慮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優化調整幅度要符合實際情況,財務會計報告結構的優化要符合企業地域性與資產分散性特征,根據企業項目分部、產業類型等情況對企業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分類編制,通過報表的細化分類讓使用者能夠獲得專門化報告。在此基礎上配合傳統的報表形式與具體的報告進行對比,報告使用者就能更準確的掌握各部門、各區域、各產業的企業經營成果,從而對企業的經營決策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制定。
3.3 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企業財務部門要做好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統計收集,之后由會計處理完成對相關信息的整理分析。為了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在信息獲取階段就要保證其工作質量,采集工作質量較差就會影響到最終報告的真實性。在采集分析相關財務會計信息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信息采集效率與質量。在目前的財務管理方式基礎上做出改革,注重提升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效能,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有力保障。
3.4 加強企業內部外部的監督管理影響力
為了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我們還要加強企業內部外部的監督管理,其中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是否完善,影響著財務會計報告是否流于形式,忽視了對企業實質情況的反應。為此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必須優先強化,注重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要將會計崗位職務加以明確,在財務部門內部要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管理機制,提高財務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強化負責人的內部控制思想,及時發現存在于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針對問題對管理制度做出完善調整。與此同時,企業要加入外部監管,必須做好對財務報表的定期審核,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報告弄虛造假的問題。
結束語:綜上所述,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作為承載企業財務信息的載體,必須對財務會計報告加以優化。引入信息技術,調整財務會計報告結構,加強企業財務的內部、外部監管,這樣就能實現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多樣化、專門化,進而讓報告內所體現的企業財務信息更加完整、詳細,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經營決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范景華. 試論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現狀及對策[J]. 財經界,2020(31):127-128.
[2]劉旭,雙喜.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 財經理論研究,2019(05):94-102.
[3]戴迎迎. 企業財務報告編制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經貿實踐,2018(23):104+106.
作者簡介:謝欣慧,男,波蘭UITM大學博士,1972年3月出生于江西大余,祖籍南京,研究方向:碩士民商法法學,博士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