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瑞
摘要:森林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和傳統森林撫育模式,兩者各有優缺點,本文先概述了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與傳統森林撫育模式,然后對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的方法及特點進行分析,最后探討了近自然森林經營和傳統森林撫育的差異,以供參閱。
關鍵詞:近自然森林經營;傳統森林撫育;差異
1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與傳統森林撫育模式的概述
1.1近自然森林經營模式
近自然森林經營是一種適應自然的計劃和管理森林的模式,該模式是從森林自然更新到穩定的頂級群落這樣一個完整的森林發育演替過程來計劃和設計各項經營活動,優化森林的結構和功能,持久利用與森林相關的各種自然力量,持續改善森林經營過程,進而使遭到人為干擾的森林逐漸恢復到近自然狀態的一種森林經營模式。因此,在運用這種經營模式時,樹種一定要在當地選用,即便不能在所在地區選到適宜的樹種,選用的樹種也務必要適應當地的成長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個地區的土壤質地存在很大的差別,因而,樹種的選用是否具備合理性,會直接關系到森林的整體經營效益。基于此,為了防止外來物種對于森林整體性產生影響,在選用樹種時,就應當做到優先選用當地的樹種,倘若想要擴增森林樹種的多樣化,也應該選用能夠適應當地生長習慣的樹種。只有這樣才能在森林遭遇不可預估的自然災害時,不會傷及到樹種的根基,從而增強樹種的存活率。
1.2傳統森林撫育模式
傳統森林撫育模式是結合林業分布特點和森林撫育目標,恰當的砍伐剔除一些樹木,以推進所存留樹木的快速健康生長的一種經營模式。主要的經營模式是根據淘汰小的留下大的,淘汰密集的留下稀疏的,淘汰劣質的留下優質的原則來實施采伐。針對森林撫育采伐工作而言,這項工作主要會在一些密度大的幼齡林木區域,以及中齡森林區域之中落實,其目的是調整和改良林分的間隔密度、林分的構成內容,繼而優化林分的成長環境,提升林分整體的生產數量以及生產品質。森林撫育模式屬于我國森林事業發展進程中,最為常用的一項森林生產技術,除了能夠培育林木之外,還可以得到大批量木材資源,但是其最具明顯的作用仍舊是提升森林樹木的成長速率以及生產質量,縮減林木的培育周期,降低劣質木材資源的生產數量,以及優化林分的總體間隔密度。
2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的方法
2.1近自然林經營的方法
近自然林經營方法主要按照植物生長的習性,充分利用現有森林生態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有效合理安排各種林業經營活動,達到不斷優化森林結構的目標。近自然林經營方式成本相對更低,而且林木生長更符合林業經濟發展規律,是在保護性經營模式下發展起來的新型林業經營理念。首先,自然林經營方式的采伐強度較相對低,是在滿足林業生長需要基礎上進行的有效林業采伐,它更符合林業生長的基本規律,實現了各樹種間的和諧關系,達到了林業經營與立地相適應的目標。其次,自然森林經營嚴格按照接近自然原則制定出有序的林業經濟的發展計劃,盡可能的達到了林分建立、撫育、采伐方式的相互協調,從而實現了原生態的林業生態群落的平衡。第三,在自然森林經營過程中采用各種降低成本的方式,由于自然林采伐面積相對較大,可以達到林材出產多,林木質量好,木材收益較高,符合現代林業經營發展需求的目的。
2.2近自然撫育的方法
2.2.1自然森林經營調查
自然森林經營調查是提高自然森林撫育效果,保證自然森林撫育技術手段有效的基本措施。在使用自然森林撫育方法之前應當對自然森林撫育地域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注重調查該地區的基本植被情況,能夠在全面分析當地林分結構,森林自然度,立地條件的基礎上,對進行自然森林撫育進行合理評估,找出有效的近自然森林撫育的基本策略,由此做好相關的撫育準備工作,保證全面提高撫育森林的效果。
2.2.2完善撫育計劃
為了提高近自然森林撫育的質量,還要根據地域勘察情況進行群落生境制圖,制定具體的近自然林的撫育措施,形成具體的自然撫育專題圖。首先,制定明確的近自然森林撫育的目標、策略,階段計劃等,注重以近自群落生境圖的方式標注出來,并且把相關的數以群落生境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后結合單株經營技術、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技術、動態測評技術,實現因地制宜的改造,從而全面提高近自然林改造的質量,全面提高近自然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達到提高近自然林撫育質量的目標。
3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的特點
3.1近自然森林經營的特點
近自然森林經營主要從生物學、氣候學、地理環境學因素出發,科學的運用植物生長規律進行有效撫育。具體來說有以下特點:首先,近自然森林經營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極大保持了林業生產力,而且有效的避免了早期生長過程中的爆發性疾病問題,有效的避免因水土不服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其次,可以在較小的林地面積上實現天然林的有效更新,對于提高林木生長質量,滿足林木生長所需自然條件有重要的意義。
3.2傳統森林撫育的特點
傳統森林撫育方式主要以人工方式為主,在多年來的撫育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撫育經營,而且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為我國林業資源保護與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首先,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的見效性,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大規模撫育任務,對于維護我國生態平衡,提高森林數量與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研究傳統森林撫育方式的理解著作較多,積累了大量的傳統式的森林撫育工作的經驗方法,可以起到穩定撫育的目標。第三,傳統森林撫育的周期相對較短,可以快速的見效,因此適應短期收益,而且可以在更惡劣的環境下開展撫育工作。
4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森林撫育差異
4.1撫育經營的策略
近自然森林經營與傳統撫育的經營方式不同,近自然林的經營主要借助天然更新,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對林地、幼樹的損害,達到提高較好生存空間的目標,從而有效的維護天然林的植物多樣性。而傳統撫育方式下的林木生長主要采用周期性的采伐方式,因此傳統采伐方式的林齡結構更合理,更有周期性特征,或者采用漸伐方式,達到提高可技能經營效益目標。
4.2采伐差異
近自然森林經濟與傳統森林撫育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均勻性上,通過采伐強度沒有根本上的差異。但是,由于天然森資源的分布不均,森林密度相對較高,這就決定了近自然森林采伐的強度相對更大。
4.3伐木選擇不同
近自然林木的生長有更強的競爭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林木資源的有效生長,通常情況下近自然森林采伐主要以單株采伐為主,而傳統森林采伐以規劃采伐為主,通常選擇單株采伐的方式有助于提質增效,近自然森森經營采伐樹木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等指標均明顯的高于傳統林木。
5結束語
在實際操作中選擇林業經營方式的時候,要根據地理自然環境,合理搭配選擇適合的方式,以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彥軍.近自然經營對太行山林區天然林撫育的啟示[J].山西林業.2018(04):24-25.
[2]胡雪凡,張會儒,張曉紅.中國代表性森林經營技術模式對比研究[J].森林工程,2019,35(04):32-38.
[3]胡雪凡,張會儒月超凡,等.不同撫育間伐方式對蒙古櫟次生林空間結構的影響[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9,41(05):137-147.
[4]強皤晉.目標樹森林撫育法與傳統森林撫育法對比分析[J].安徽林業科技,2019,45(01):37-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