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勇
教學大綱指出:“要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現象,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高中英語校本教材開發與實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學校在執行課程計劃的時,注意充分開發和利用地方的各種資源,組織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到當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
一、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在實施中地探討
1.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原則
當代教育注重教育的統一性與人才培養多樣性的結合,國家統編教材更多地關注人才培養的基本質量,要求教育的統一性。因而,在滿足社會多樣化需要方面,就給我校校本教材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使學校在這一領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我校高中英語校本教材開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在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化需求,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校本教材與國家統編教材相互補充就能較好地滿足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這一要求,使學校教育服務社會。
我校積極推動特色教學,從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師的特點出發,幫助學生發展興趣,形成特長,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始編寫校本課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選擇課程內容時,選擇具有實用價值的知識,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思維能力的知識。選擇學生能接受能理解的知識,并將人文主義思想滲透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各環節之中。基于這個原則,在人教版的基礎上,我們選編了一套英語校本教材。課程的內容主要是三大方面,分別編寫了的《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寫作教程概況》和《高中英語綜合技能的培養》。內容范圍為:A.關于英語國家風情習俗;B.中西方國家飲食文化的差異;C.關于中西方國家節日的差異;D.關于英語國家的音樂文化;E.關于世界主要問題;F.關于英語國家的科技發展;G.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H.關于中英宗教信仰的差異。總體目標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英語的水平。
2.我校英語課程校本的教學形式
(1)講座和討論
主要介紹英語學習策略;制定學習計劃;如何獲得學習資源;采取先讓學生討論再講解。在討論中或討論后及時做總結。
(2)開設英語口語班、英語聽力班
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我校利用外教,著重培養他們的口語和聽力。
(3)觀察和訪談法
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時刻對學生做觀察,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中、回答問題時的表現等等,并且做必要的記錄。
(4)問卷及測試
對參加英語學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培訓前培訓后對研究對象都進行綜合語言能力測試。進行對比分析。
3.校本英語課程的開發的實用性
我們以人教社新版高中英語教材范本,依照教材的內容,力圖在教材外給學生開發出一本適合我校校情英語課程。在編寫中,我們考慮到學生英語能力的分層實際,以三個層次開展校本英語教學編寫,盡量在內容的選擇,編寫體例的設計符合我校高中學生實際特點,努力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情景。英語校本課程確定后,學校對授課時間、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課程評價等都作了精心安排。國家課程英語每周安排4課時,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校本課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記入學生學分認定中。
二、對英語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啟發
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我們充分認識到我校的優勢和風格,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實施后有如下啟示:
1.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使我們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精神與技能,需要教師具有課程開發的能力。過去我們所使用的都是別人編好的參考書,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教師的惰性,阻礙了自身的專業發展、科研能力的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使教師全面了解課程編制的過程和把握課程的縱向和橫向結構,為教師提供了發揮自己教育智慧的廣闊空間。
2.更全面地利用和充實了學校的課程資源
課程的設置基于社區和學校的現有課程資源,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保障。學校每間教室都有多媒體隨時可以利用。所以學校英語教學資源很理想,因此,學校自身的課程資源的合理充分的利用是課程的開發的途徑。校本教研將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學校和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3.給學校創造了一個英語學習的環境
為了有效地配合了英語課堂教學,突破了“學校-教室-課本”三位一體的封閉狀態,我們創設一個個英語文化場景,協調好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學習氛圍中。
4.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大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校本課程實施以后,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渴望學好英語,這就給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動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一旦有了學英語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充分地發揮出來,思維能力得到拓展,潛能也充分發掘。因此,他們的英語水平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5.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
英語校園網使信息技術和其它文化課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經過學習校本課程,學生對中西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擴大了知識視野,加大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這對語文,政治等學科是有幫助的。
結語:
我深切感受到,在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中,課程綜合化的關鍵是教師的綜合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緊密地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愛好以及學科教學,開發出來的校本課程才有價值,否則將使校本課程走入一個誤區。我作為一線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開發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校本課程,校本教研的路才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