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摘要:大學是學生發展中一個重要的時期,相較于其他的學習時期而言,大學學生具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學校對大學生的管理也沒有那么嚴格。在飲食方面大學生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由于大學生雖然不能經濟獨立,但是可以通過家中比較輕松的獲得足夠的生活費,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些大學生的飲食范圍比較寬泛,但是大學生一般缺少健康飲食的意識,選擇食物的依據僅僅是自己的口味,這樣的飲食習慣難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本文就大學生飲食行為對體質健康的影響展開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飲食行為;健康
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取決與兩個方面,一個是先天的遺傳,這是先天決定的,很難改變。另一個就是后天的改變,這是大學生可以控制的因素。膳食營養與膳食健康是決定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是比較強的,雖然學校食堂的飯菜品種齊全,營養豐富,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不愿意到餐廳就餐,而是選擇外賣這種方式。學習是一種需要大量能量的活動,研究表明學習比大部分的體力勞動更加消耗能量。所以飲食行為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大學生飲食行為現狀
首先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在像高中那樣時間緊湊,爭分奪秒,大部分大學生在早上時間充裕,一些學生就養成了睡懶覺的不良習慣,這種習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學生沒有吃早飯的時間,一些學生就選擇了不吃早飯。但是早晨是人體最缺乏能量的時候,身體所需能量不夠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比如低血糖,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影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維持人體機能的主要營養物質,但是在大學生的飲食行為中對這三類營養物質的攝取存在一些問題。大學攝入的脂肪量明顯多余其他兩種營養物質,而過多的攝入脂肪不僅會導致學生肥胖,還有可能造成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問題。現在的大學生還存在主食攝入量過少的情況。一些學生在吃飯的時候沒有胃口,吃的很少,甚至是不吃正餐,僅僅利用零食代替正餐果腹。現在大部分的零食含鹽量、含糖量等嚴重超標,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有嚴重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最后一些大學生還有吃夜宵的習慣,而夜宵是公認的健康殺手,一些學生在晚上會進行打游戲、追劇等行為,導致晚餐攝入的能量被大量的消耗,所以就養成了吃宵夜的習慣,在睡覺前吃大量的食物不僅不利于消化系統的消化,還給肝臟增加負擔,久而久之就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大學生健康飲食的對策
2.1合理安排飲食結構,加強宣傳力度
以上現象的出現與學生和學校都有關系,學校缺少相關的飲食教育宣傳,學生缺少合理膳食的知識與意識。所以想要改變學生的飲食行為,促進大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作為學校的加大宣傳力度,在學生中普及合理膳食的知識。從學校角度來說,高校應當深入調查研究本校學生的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并根據調查結果對餐廳的膳食結構做出調整,保證在供應方面的營養均衡。同時高校要深化餐飲機制改革,及時收集學院學生意見,降低餐廳食品價格,提高產品質量,讓學生喜歡上餐廳的飯菜。同時學校要加強合理膳食的宣傳力度,通過講座、班會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讓學生看到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方式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同時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合理膳食知識。在學生層面來說,首先大學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相關工作,積極參加相關的講座與主題班會。同時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科學的飲食習慣,早餐要注意多攝入一些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例如牛奶、面包等食物,午餐要注意營養的協調性,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水果,而晚餐就要減少食物的攝入,以免給消化系統造成負擔。總之改變學生的飲食結構需要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起良好的膳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2加強學校餐廳管理
學校餐廳是大學生主要的就餐地點,所以可以通過加強餐廳管理的方法,改善大學生的飲食狀況。現在的一些學校餐廳由于缺少競爭、經濟收入穩定等原因,導致餐廳飯菜質量比較差,菜品雖然豐富但是味道不好,學生不喜歡吃。同時一些餐廳的基礎條件比較差,學生就餐時會受到環境的不良影響。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放棄到餐廳就餐。所以高校首先要加強對學校餐廳的管理,可以通過在餐廳里設置意見簿的方式,收集學生的意見,然后強制餐廳進行改進,并把整改的項目向學生公布,增強群眾監督。其次,餐廳要做好合理膳食的計劃,并根據計劃推出不同的菜品,有條件的餐廳還可以把同一個菜做成不同的口味,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同時餐廳要對食材嚴格管控,確保食物原材料的新鮮與健康,確保學生安全。最后學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資金改善餐廳的就餐環境,讓學生在就餐的時候有賞心悅目的感覺。總之就是改善餐廳環境,提升菜品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到學校餐廳就餐,然后通過餐廳提供的食物完成合理膳食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2.3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學校為了幫助大學生進行合理膳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可以對大學生采取較為嚴格的管理方法。在時間安排上,可以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幾次的早餐打卡,督促學生摒棄睡懶覺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同時要制定合理的晚就寢時間,到達時間后宿舍統一斷電休息,不允許學生在進行其他的活動,同時關閉宿舍樓門,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也杜絕了學生點外賣,吃夜宵的行為。高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檢測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在餐廳的就餐次數,同時與餐廳合作,利用大數據及時分析學生就餐存在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法對學生的就餐情況進行監管,對與就餐習慣存在較大問題的學生,單獨約談,并組織教育活動,提高他們健康飲食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高校是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場地,也是培養大學生習慣的主要陣地,在面對學生的飲食問題時,高校要加強監管,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飲食行為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在飲食方面有較大的選擇范圍,但是大學生缺少相關的健康飲食知識,在學習生活中存在較大的飲食問題。不好的飲食習慣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是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飲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合理膳食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飲食方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葛文倩,閆林,李炬. 大學生飲食行為對體質健康的影響[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2):68-70. DOI:10.3969/j.issn.1003-6180.2021.02.016.
[2]周皎,喬京轉,馬慧敏. 生活方式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J]. 遼寧體育科技,2015(6):67-69. DOI:10.3969/j.issn.1007-6204.2015.06.021.
注:本文系安徽省人文社科課題,編號:2020SK12925B007,大學新生飲食模式和不良結局的相關性研究,研究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