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書法研究所 郭貴僬
2018 年1 月20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其中,強調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主要針對所有中小學教師而言,包括大學里的師范生,也包括書法專業的培養對象。這里主要談談書法學專業學生“硬筆字”的幾個問題。
“三筆字”是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的簡稱,鋼筆字、粉筆字同屬于“硬筆字”。忽略硬筆字訓練是書法學專業學生的普遍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很難成為“學高”的。通過對書法學專業學生和部分書法家的調查,發現硬筆字和毛筆書法水平極不相稱的不在少數,一些專業人士鋼筆字和粉筆字中沒有毛筆經典作品的痕跡,甚至非常糟糕。這一方面是他們的學書觀念沒有轉變,認為只有毛筆字才能稱得上是書法藝術,打心眼瞧不起硬筆字,另一方面是沒有接觸“鋼筆字書寫”“粉筆字書寫”課程;此外,學好毛筆字的同時,應該具備一定的提煉、融會、轉化能力,缺失這種能力,就沒有走出“經典”的可能,停留在摹臨以外的階段或臨摹階段,最終不能進入為我所用的層次。不僅毛筆字寫不好,硬筆字同樣也寫不好,更無法應用“經典”元素塑造自我。
我們用硬筆是可以臨摹像一些經典毛筆書法的,但是能像到什么程度,更多的是從“形”上去判斷。實際上,用毛筆臨摹最基礎的部分也在“形”上,毛筆能臨摹像幾分?這應該是學書人都要不斷追問的問題,沈鵬先生認為:“書法當然具有形式美的屬性”,這形式美首先是字態的美。無論是毛筆還是硬筆要把形寫得很像是很難的,除了感覺、審美差異外還有學法、毅力、天賦等因素。當然只停留在“形”的臨摹上是不夠的,但這畢竟是重要的基礎訓練,筆力、心力、眼力在“形”的正確訓練中與日俱增。所以,毛筆字和硬筆字都可以作為學習書法的對象,可以把通過硬筆訓練來提升對毛筆書法的感受能力作為書法學專業學生的普遍試驗。
書法學專業學生中有的篆書、隸書看上去寫得不錯,但是一看他們的隨手硬筆字大跌眼境,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在筆者看來,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的學生,他們以后畢竟是書法教師,那么“硬筆字”就應該具備專業訓練特質,況且小學低段學生主要學習硬筆字,因此,把教師的職業字——粉筆書法作為專業主干課程,鋼筆實用行書作為專業選修課程是有必要的。
“硬筆字”可以是指寫字層面上的寫字,也可以上升到藝術層面上的寫字,二者都有一個價值存在的體系。硬筆字可以停留在“寫字”層面,從寫字層面上看,就是把字寫工整、規范、易識,還談不上美觀;也可以將硬筆字上升到“藝術”的層面。梁啟超認為“用毛筆可以講美術,用鋼筆鉛筆,只能講便利。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美術。寫字比旁的美術不同,而仍可以稱為美術的原因,約有四點:一、線的美;二、光的美;三、力的美;四、個性的表現。”[1]其實,用硬筆也可以表現出這四個特點。從藝術層面上看,形式特征主要體現為筆畫的力量美、節奏美,結構的錯綜俯仰、勻稱平衡的和諧美,黑白、虛實、行列疏密相生的章法美;其內容特征體現為感情、人格、心緒、精神灌注的“心畫”美。無論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從藝術角度上看,都應該或多或少具有這些特征,都是同樣以漢字為依托,因為漢字本身就具有筆順筆勢,結字復雜,風格多樣的特點;在“時間性”“空間性”“具象性”“抽象性”都是一致的;講究心手眼的妙合、情意形的統一,表達文化含義方面也是一樣的;書法和人的主體性的聯系主要體現在抒情、達意和悟道,對于以上特征,無論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都可以表達出來,只是有一個表達多少、厚薄的問題。
“三筆字”中毛筆字和硬筆字的差異性主要在于線的旋律變奏、力的強弱表達、勢能的圖式分解、墨韻的虛實開合上有所側重,但這并不決定要把硬筆字排在藝術殿堂門外。毛筆可以“筆軟而奇怪生焉”,我所理解“奇怪”即為:韻、勢、力、意、情、趣等。毛筆制造的矛盾豐富,然后又和諧地解決矛盾。硬筆因為筆尖“硬”不能表現更多的“奇怪”,不能表達出更多的矛盾、從而解決矛盾。那么,二者的側重點、不同點究竟在哪里呢?
筆者認為,硬筆字除了強大的實用性外,藝術性沒有毛筆字那樣豐富。硬筆因為筆尖的硬性,固然有其弱點,主要表現在:
(一)由于發力的方式不一樣,硬筆字的力量更多是外露的,這由筆和載體決定,不利于表達蘊蓄的力量,不利于調和這對矛盾。“軟毫表現出來的力容易含蓄,硬毫表現出來的力容易顯露鋒芒”[2],當然,硬筆和硬毫有相似性特征,北魏碑風筆力就是外露,硬筆易于表現其特點。筆力外露究竟好不好?這里不展開討論。
(二)硬筆字的線比較單一很難表現“線韻”,硬筆在表達線的輕重、虛實、方圓、立體等方面要弱于毛筆。
(三)硬筆字的墨色很難自然呈現“豐富性”。墨色的變化也呈現韻律感,主要在于干濕濃淡、虛實聚散、厚薄明暗的變化,墨韻勢能的圖式表達上,硬筆不及毛筆豐富。
(四)硬筆與紙接觸的感覺和毛筆接觸宣紙的感覺不一樣。“觸覺”決定心情,決定表達,硬筆以實用為主,易于控制,而毛筆講究筆實墨沉、虛實相生,奇怪橫生,具有更加自由的“心畫”空間,不易控制。
(五)硬筆字體量小,主要向精微雅致和自然流美方向發展。它很難承載樸茂和雄強的氣象,很難表現大字大勢、大字氣足、大字厚樸的特征。
(六)在接受途徑上,硬筆字只能更多地間接接受“毛筆母體”的營養,存在對毛筆字的“依附性”,沒有毛筆來得直接,這種間接性的吸收多少會影響“藝術性”的丟失。
所謂“隨手字”即“隨筆字”,也就是信手寫來的字,它強調隨性而發,信手涂鴉,往往以行書或草書面目出現。它具有“自由性”和“寫”的特征。
優秀的毛筆書法應該具備自由性書寫的特征。在“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揮運中完成書寫。正書如此,行草書更是如此,王羲之信札、天下三大行書、草書名作等,書寫時無不進入自由性書寫狀態。正如項穆在《書法雅言》中所說“書之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書必舒散懷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稱神。”[3]當然,這種自由也是相對的自由,只有當他的書法技法精熟到非常高的程度才能“從心所欲”,由于毛筆實用性特征漸漸弱化,所以當代毛筆書法漸漸走向純藝術階段,其展廳效應、制作風氣往往使其部分作品失去了自由性書寫這個“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講,實用中的率性書寫也可以構成粉筆字和鋼筆字的個性特征。在實用的硬筆字中,往往體現出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征,缺少了自由性書寫就缺少了書法藝術中展現生命頓悟的那份真趣。自由性書寫是書法人所追求的心手合一境界。
通過硬筆書法藝術的實踐,書者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審美追求,甚至反映書者的人格魅力。人們的情感,學識,審美追求等美學因素都可以通過書法藝術作品來予以凝結和表達。書法藝術和人的主體性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抒情、達意和體道。這三個方面也只有在自由性書寫的前提下完成。其實,在毛筆書法盛行的時代,人們也更多是為了實用,就像我們今天用硬筆寫信、打詩稿、抄文章、記日記、做功課、開藥方等等,就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書法作者學識和審美境界自然流露出來。其書寫過程中的性情、情緒、情態、情境、情志、情韻、情調、情理、情勢等都可以自由地再現出來;其率意、真意、雅意、情意、暢意、清意、靜意、精意、正意、放意、聚意、輕意、重意、殘意、曲意、凝意、古意、實意、虛意等都可以自由的傳達給讀者。此外,學習書法是要有哲學基礎的,然而哲學的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書法的形式與韻律無不展現了書法美學中的一些基本矛盾范疇,如陰陽、斷連、疾徐、提按、頓挫、粗細、方圓、疏密、大小、長短等。我們學硬筆書法同樣也是對這些矛盾范疇的一種自由性的體驗,并通過不斷的實踐,找到形式上的平衡點,從而提升書法藝術的境界。
只有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夠表達真情懷。“‘無意于佳乃佳’的創作方法則輝映著主體精神的閃光,對于真知卓識的藝術家來說,不啻是書法藝術新生命的曙光”[4]超越實用性的硬筆書法恰好就有了這種自由性書寫特征,尤其是硬筆隨手字。書法學專業學生硬筆隨手字不能只停留在實用寫字的層面,而是要上升到藝術的層面。要進入藝術層面。無論是毛筆還是硬筆都必須強調“寫”的重要性。硬筆隨手字就具備了“寫”特性。“書法創作必須強調寫,寫有三個含義:不重復性、規范性、連續性的特點”[5],其實還應該具有相對的自由性。
當代書法世界里,籠罩著一種模式化的制作傾向,很多毛筆作品心性缺席,毛筆用于日常交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信息化的社會中,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如何具有古人書法作品自覺的詩意追求和自由的性情表達應該成為當代書法發展中的重要課題來研究。
在鋼筆字和粉筆字中只強調實用性忽略藝術性的表達是不夠的。即使是在自由狀態下的隨手字寫出了你的個性,如果沒有呈現任何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懷,其作品價值也是不高的,所以如何像古代毛筆書法家那樣在其書寫中強調“詩意性”、通過硬筆書法藝術這樣的過濾器,過濾掉了江湖氣、俗氣、兵氣、匪氣、村氣,成為心靈雅韻交流的中介,恐怕是毛筆字和硬筆字成為書法藝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總之,“硬筆字”的實用性書寫是書法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其明心見性、自由性地書寫出優美的硬筆藝術作品更應該作為基本的專業素養。
【注釋】
[1]轉引自:民國書論精選[M].鄭一增編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年版,第17 頁
[2]黃綺《論書法之力的美》《書法文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 第35 頁
[3]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年版,第529 頁。
[4]馮為民《淺談書法創作的原則》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1989 年第5 期,總68 期
[5]金鑒才《藝術的覺醒與基礎的危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1991 年第6 期,總8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