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前
“景德鎮學”的提出,始于一個契機,更源于一個夢想。
在主編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出版圖書——《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叢書》的時候,恰逢我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中國美術史博士學位。我的導師金維諾教授是著名的美術史論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也是“敦煌學”著名學者之一。受導師的學術影響和啟發,當時我在思考,把這套書做成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有綱,要有一個靈魂才能把它串起來。這個靈魂應該是什么呢?
其時,“敦煌學”“徽學”經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受這個啟發,我就想,景德鎮能不能有“景德鎮學”,使之成為叢書的靈魂呢?經過縝密的思考后,我覺得提出“景德鎮學”應該是時候了!
我在《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叢書》的開篇之作《景德鎮陶瓷文化概論》前言中寫道:“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應該成為一門學問、一門學科。對它的研究,應該像‘敦煌學’‘徽學’一樣,成為‘景德鎮學’。只有把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提升到這樣的高度來認識,給予這樣的定位,才能與‘景德鎮’在歷史上、在世界上、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影響相稱。只有這樣,‘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就不僅僅是一項工作,而且是一門學問、一項學術事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與鼓勵對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研究,使其成為一門真正的‘景德鎮學’。只有‘景德鎮學’有了成果,有了影響,使‘景德鎮學’和‘景德鎮’三個字一樣,為世人所知,為世人所認可,為世人所熱情參與,甚至執著的投入于其中,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研究,才真正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成果。當然,要取得這樣的進展和成果,出現這樣的局面,是要經過幾代人艱苦不懈的努力的??芍^任重而道遠”。
坦率的說,提出了“景德鎮學”,我內心常常不安,不知它能否成立?能否得到公認?但出乎我的意料,“景德鎮學”竟然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中央、境外、省級以及景德鎮市屬媒體對《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叢書》和“景德鎮學”作了大篇幅的報道,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豆饷魅請蟆贰吨袊侣劤霭鎴蟆贰吨袊霭妗返葓罂Q,“《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叢書》被學術界譽為構建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體系的奠基之作”,“提出‘景德鎮學’學術構想高屋建瓴”;香港鳳凰衛視、浙江衛視等多家電視臺對“景德鎮學”進行了專訪;《文匯讀書周刊》《江西日報》《中國圖書商報》《都市消息報》《中華讀書報》《景德鎮日報》《瓷都晚報》等報刊對景德鎮學作了詳盡的報道;人民網、新華網、國學網等知名網站從不同角度對“景德鎮學”作了深入探討,對提出“景德鎮學”給予高度評價。
學術界對“景德鎮學”的提出,同樣給予了高度肯定、評價與贊揚。景德鎮陶瓷學院(現景德鎮陶瓷大學)名譽院長秦錫麟先生在《中國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叢書》總序中對此多有贊許:“這一學術構想,對于改變和提升人們對景德鎮及景德鎮陶瓷的認識,促進景德鎮的國際交流,促進景德鎮納入國際學術的大視野,激勵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景德鎮學’的研究和探討,將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和層次上加以認知等,無疑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敝袊囆g研究院副院長王能憲博士撰文認為,“‘景德鎮學’的提出,充分體現了主編與作者鮮明的學術預測意識。若干年后,當學界有機會重新梳理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的歷史時,當會看到這一轉捩之價值的凸顯”。我的導師金維諾先生則以《景德鎮學的奠基之作》為題,認為:“建立‘景德鎮學’并推動其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我們相信這一事業必將獲得成功?!敝麑谧骷沂┯昱恳苍诒泵朗澜缛請蟆妒澜缰芸房膶懙溃骸瓣愑昵耙哉?、復興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己任,一路艱苦摸索和實踐,轟動世人的‘景德鎮學’終于誕生了。‘景德鎮學’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打造‘景德鎮學’的過程中,依靠一批人,團結一批人,培養一批人,成就一批人。有景德鎮之魂美稱的‘景德鎮學’,重塑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樹立了一個嶄新的景德鎮文化形象?!?/p>
2006年9月初,江西省社科院完成了“景德鎮學”研究課題的論證報告,專門成立“江西省社科院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所”,掛牌儀式由時任江西省社科院院長傅修廷教授主持。時任副省長孫剛先生出席儀式并對此予以充分肯定:“陳教授,你為江西省人民做了大好事?!逼浜?,江西省社科院邀請我作了“景德鎮學”首場學術報告會,引起了很大反響?!督魅請蟆肥紫浾哙嵲圃圃趯陂L文中寫道:“贛人應齊心協力打造中國最大的文化品牌(景德鎮)。擦亮這塊世界聞名的金字招牌,對于攪動江西經濟和文化的活力,將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除了中央和省市媒體連續大幅報道外,江西省社科院還以《專報》形式上報省委、省政府,至此,一門具有江西地方特色和中國文化品格的特色學科——“景德鎮學”,由江西省社科院正式向世人推出。
“景德鎮學”提出十幾年來,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廣泛的時代意義,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家踴躍參與,相關研究不斷深入,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更激勵我在“景德鎮學”的學術發展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關于“景德鎮學”的理論研究以及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范圍甚廣。其中“景德鎮學”的概念,我在《“景德鎮學”的概念、構成體系與研究范疇》一文中已經進行了闡述。本文將就“景德鎮學的特征、學科基礎的歷史和現實依據、提出與創建、宗旨與意義”作進一步的闡述。
1、“景德鎮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融歷史學、考古學、文化學、藝術人類學、社會學、美學、民俗學、瓷學、經濟學、傳播學等學科于一身,并吸取和運用各學科的理論與學術方法,對景德鎮與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全方面的、綜合的研究。它突破了對景德鎮、景德鎮陶瓷與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單一研究的模式,將其提升提煉為一門全新的綜合性學科——“景德鎮學”,并以“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景德鎮和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一種新的學術研究。
2、“景德鎮學”堅持理論和實踐研究并行的方針,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研究。“景德鎮學”是研究歷史上的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學問,也是研究當下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學問,更是研究未來陶瓷文化的學問?!熬暗骆倢W”注重理論研究,但理論研究本身即是目的,又不是完全的目的,而是要用理論成果觀照現實,審視現實,探索未來,并以此指導實踐、進行實踐和實證的研究,以之驗證理論成果,豐富和補充理論成果。用這樣經過從理論研究中所凝練而又經過實踐的驗證、豐富和提煉的成果,來對實踐進行指導,使理論研究“活”起來,“樹”起來,使理論研究成果可感、可視、可觸、可用。這是“景德鎮學”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地方,也是這門學科的生命力所在。
3、“景德鎮學”的研究范圍廣而寬。從前文所述的“景德鎮學構成體系和研究范疇”來看,“景德鎮學”的研究范圍是很寬廣的。它既是專門的研究,又不限于景德鎮瓷器的研究;既要研究景德鎮,又不把研究范圍局限于景德鎮。而是要拓展和延伸至景德鎮陶瓷文化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的關系研究,并從這種研究中提升和凝練、抽象為中國人的一種美學和文化生活樣式的研究。
4、“景德鎮學”是連接與探討歷史、現實與未來的學問。探討景德鎮與景德鎮陶瓷歷史,是目的,更是過程。研究歷史,是為了觀照現實,揭示未來;研究現實,是為了揭示規律,昭示未來。“景德鎮學”既要研究歷史的、靜態的景德鎮與景德鎮陶瓷,更要研究現實的、動態的景德鎮與景德鎮陶瓷文化;既要研究工藝、器物、文獻等方面,更要研究產業、服務,為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所以,“景德鎮學”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科,是具有經世致用價值的學科。
5、“景德鎮學”是一種有學術使命、學術擔當的學科,體現了一種學術使命與擔當意識。中國是瓷之母國,中國陶瓷文化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瓷都,擁有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積淀。但隨著國運的衰退,晚清以后,景德鎮一直衰落不前。盡管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做過很多努力,力圖重振瓷都雄風,復興中華陶瓷文化,但歷史時機并未成熟?,F在,中華民族已經走在復興的坦途,中國陶瓷文化的復興和景德鎮瓷都的重新崛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景德鎮學”的應運而生,就是試圖通過景德鎮陶瓷歷史與陶瓷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提煉出“景德鎮陶瓷文化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景德鎮的靈魂。“景德鎮學”以此為其學術宗旨和使命,體現了學術的精神、使命、責任和擔當意識。
1、景德鎮陶瓷文化,是最具典型性和最精粹的中華民族文化之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保根文化”之一,也是全球文化豐富化和多元化發展共存共榮的特色文化。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全球文化同質化共存,保持了特色、個性、風格和生命力。
2、景德鎮陶瓷文化有著舉世罕見的深厚積淀與完整體系。景德鎮有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區5片,文物遺跡15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30處,市區每平方公里就有5處文物古跡,僅南河流域就有136處古代窯業堆積。市區分布有200多處陶瓷文物遺跡,館藏和單位收藏陶瓷文物20余萬件,是世界任何產瓷區和窯口無法比擬的。
景德鎮御窯在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巨大,珠山御窯遺址是2003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堆積層最厚、持續時間最長的皇家瓷廠。
湖田窯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民間窯場,是全國第一個被列為國保單位的古瓷窯址。
高嶺古礦、瑤里古瓷業、昌江水系、東埠和三閭廟古碼頭,及古作坊、古窯房、古瓷業等一起構成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的豐厚積淀,完整的古瓷業體系遺址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千年景德鎮厚重的歷史與博大精深的陶瓷內涵與文化積淀,是“景德鎮學”誕生的歷史根基。而現實的景德鎮,既有深厚豐富多彩的歷史積淀與遺存,更保留有完整舉世無雙的手工藝制瓷體系,整座城市就是一個天然的、活態的與靜態共存的陶瓷文化博物館。自成一體,完善的陶瓷教育、科研、文化體系與日益活躍、成果迭出的研究、創作、設計成果等等,都為“景德鎮學”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現實與理論依據。
3、景德鎮曾經是江西乃至中國的名片。景德鎮在晉時稱新平鎮,在唐時稱昌南鎮,而china在英文中既是“瓷器”也是“中國”之意。“絲綢之路”將中國包括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傳至西亞和中亞各國;海上“陶瓷之路”將中國瓷器尤其是景德鎮瓷器,從海路傳至亞洲、非洲、歐洲并由此延伸到世界各國,并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中占據重要地位?!凹煜旅G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景德鎮陶瓷對世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景德鎮與景德鎮陶瓷文化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影響與作用,奠定了“景德鎮學”的高度與廣度,更意味著“景德鎮學”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與擔當。
早在清末,陳瀏在《陶雅》一書原序中就提出“居瓷國”應立“瓷學”的觀點。進入新世紀以來,景德鎮人開始從文化偶然走入文化自覺,一些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開始關注景德鎮陶瓷文化。從20世紀90年代周鑾書的《景德鎮史話》、楊永峰的《景德鎮陶瓷古今談》,到21世紀梁淼泰的《明清景德鎮城市經濟研究》,耿寶昌、秦錫麟的《珠山八友》,陳海澄的《景德鎮瓷錄》,劉朝暉的《明清以來景德鎮瓷業與社會》,方李莉的《景德鎮民窯》等。既有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如劉新園、白焜的《高嶺土史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編著的《景德鎮湖田窯址》;又有鴻篇巨著,如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國家文化發展綱要重大項目《中華大典·藝術典·陶瓷藝術分典》,中宣部、文化部重大出版項目《中國現代美術分類全集·陶瓷卷》,陳雨前、余志華主編的《中國古代陶瓷文獻影印輯刊(套裝共30冊)》,石奎濟、石瑋主編的《景德鎮陶瓷詞典》,胡平的《瓷上中國》,更有反映景德鎮陶瓷歷史的電影《青花》、電視劇《大瓷商》和歌曲《我在景德鎮等你》《最美景德鎮》等……凡此種種,標志著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已進入全面繁榮發展的新時期。
1、“景德鎮學”的宗旨與目標
“景德鎮學”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熬暗骆倢W”的學術構想一經提出,便得到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專家、學者和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國際漢學家也給予了積極肯定和支持。
“景德鎮學”的宗旨與目標是:力爭成為與“徽學”“紅學”“敦煌學”一樣的國際性“顯學”,為中國的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特色“保根文化”的維護以及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保護和弘揚,做出貢獻。
“景德鎮學”的研究和將“景德鎮學”打造成國際“顯學”,對于再現中國陶瓷文化發展歷史脈絡與文化精髓,吸取中國陶瓷文化發展進程的經驗教訓,改變和提升人們對景德鎮、景德鎮陶瓷 、中國陶瓷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認識,促進景德鎮及中國陶瓷文化的國際交流,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景德鎮學”的提出,有利于恢復和重現景德鎮陶瓷、景德鎮陶瓷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文明進程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提升景德鎮的品牌,有助于景德鎮陶瓷實現新一輪高起點的跨越式發展。
2、“景德鎮學”的學術意義
歷朝歷代研究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學者,可謂代不乏人。如宋末元初之蔣祈,明之宋應星,清之朱琰、唐英、藍浦、龔鉽等,研究著作及其成果,可圈可點。有的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研究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如蔣祈的《陶記》便是第一篇完整研究景德鎮陶瓷文化的重要文獻,在中國陶瓷文化史上、在中國陶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陶埏》篇和其它篇一同被稱為“中國十六世紀的手工業百科全書”;清代藍浦的《景德鎮陶錄》,是迄今為止研究景德鎮陶瓷文化內容最為詳備、體例最為完整的著作。這些著作本身也成為今天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不可忽略的研究對象。
回顧清末至今,研究景德鎮陶瓷文化的文獻,形式不可謂不豐富,內容不可謂不多樣,成果不可謂不豐碩。這些研究成果,構成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的寶庫。
“景德鎮學”是在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與優良學術傳統基礎上,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景德鎮陶瓷文化所作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是用世界文明發展的眼光和文化視角,對陶瓷文化的概念與特征進行考辯,對景德鎮傳統陶瓷文化以及陶瓷文化產業構成體系進行探討和闡述的學科。
“景德鎮學”的研究,以學科形態出現,將更加系統、全面和深入。它填補了陶瓷文化系統性研究的空白,對引領和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化和研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景德鎮是最具有特色的文化資源,將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提升到“景德鎮學”這一學科形態來研究,這不僅僅是一種學術觀點的創新,也是文化創新,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的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和發展思路。
“景德鎮學”學術構想的提出及其深入研究,對于我們重新認識景德鎮及其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和發展動力,都是積極的、有益的。
我深信,“景德鎮學”的研究,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景德鎮學”的意義,不僅在于總結歷史、把握現在,更在于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