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媛,徐志勇,魏彥紅,曾 鋰,馮忠明,楊 晴,陽 磊,楊 浩,劉 佩,牟文平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廣元 628000;2.四川省廣元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廣元 628000)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傘菌目、白蘑科、側耳屬,又名北風菌等[1],是栽培廣泛的食用菌[2-4]。平菇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每100g干品含蛋白質20~23g,氨基酸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食、藥用價值[5-9]。平菇的栽培方法簡單,相比于其他食用菌,平菇菌絲分解有機物質的能力強、適應性廣[10]。近年來,廣元市平菇產業迅速發展,但也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棉籽殼玉米芯等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廣元本地其他作物秸稈得不到有效利用。為提高本地秸稈資源化利用率,減少秸稈焚燒,改善土壤質量,促進本地農業低碳高效發展,本研究特以本地農作物秸稈為原料開展大田仿野生栽培平菇試驗,以期為實現廣元市平菇增產和秸稈零焚燒提供技術支持。
供試菌種為中國農業大學提供的吉平17-1及江蘇省天達食用菌研究所的灰美2號,作物秸稈為玉米、水稻、油菜秸稈,本試驗于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5月9日在廣元市利州區赤化鎮泥窩村試驗大棚內進行。
蒸汽鍋爐、石灰、pH試紙等。
1.3.1 整地開溝 用拖拉機旋地后,人工開溝,溝深25cm,溝底寬70cm,溝口寬80cm,溝與溝之間距離55cm。
1.3.2 秸稈浸泡 將秸稈打成直徑20cm、長1.5m的捆,放入用pH值為12的石灰水里浸泡,水稻秸稈浸泡25min,玉米秸稈浸泡30min。浸泡后的秸稈成堆自然發酵48~72h。
1.3.3 滅菌 用磚塊和木棒搭建,高20cm,寬1.5m,長3m的底座,將浸泡和發酵好的秸稈堆放在底座上,用薄膜封閉,鍋爐蒸汽從底座進入,在鍋爐蒸汽進入口的對角處留一小口排放冷空氣。當薄膜鼓起時開始計時,滅菌時間13h。滅菌后的秸稈成堆再次自然發酵48~72h。
1.3.4 點播 在溝底均勻擺放厚度5cm的秸稈,均勻撒施1層菌種,然后再擺放厚度5cm的秸稈,再均勻撒施1層菌種,共計擺放4次秸稈,撒施4層菌種,共20cm厚,然后用帶有直徑1cm,孔距5cm的帶孔薄膜覆蓋,最后覆10cm厚土壤。
1.3.5 培養與觀察 播種后的菌種在大棚內自然培養。
1.3.6 出菇期管理 如發現菌絲表面有米黃色水珠出現,即可進行出菇管理。給以散射光和溫差刺激,促使原基形成。濕度要保持85%~95%,同時觀察出菇情況,每茬采收時,每個重復選取9朵平菇測量朵高、朵直徑、分朵數、記載平菇顏色,并稱量頭茬菇和二茬菇的質量,計算轉化率。
用DPS統計分析軟件和EXCEL統計轉化率。
以吉平17-1和灰美2號為試驗品種,全部以水稻秸稈作為營養。2017年12月25日點播。重復整體見表1,個體性狀見表2。
由表1可知,吉平17-1與灰美2號相比,其頭茬菇出菇時長更短,產量和轉化率更高,二茬菇出菇時長更長,產量和轉化率更高,總轉化率更高。由表2可知,吉平17-1與灰美2號相比,其單朵產量更低,分朵數更多,朵高更低,朵直徑更短。

表1 品種比較試驗(整體性狀)

表2 品種比較試驗(個體性狀)
2.2.1 玉米水稻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篩選試驗 分“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4層全稻草”3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
由表3可知,3種秸稈覆蓋方式中,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時,吉平17-1頭茬菇產量和轉化率最高,二茬菇出菇時長最短,產量和轉化率最高,總轉化率最高。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時,灰美2號頭茬菇產量和轉化率最高,二茬菇出菇時長最短,產量和轉化率與“4層全稻草”無明顯差異,總轉化率最高。

表3 秸稈覆蓋方式比較試驗(整體性狀)

續表3 秸稈覆蓋方式比較試驗(整體性狀)
由表4可知,3種秸稈覆蓋方式中,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時,吉平17-1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均為最高;當秸稈覆蓋方式為“4層全稻草”時,灰美2號產量、分朵數、朵直徑均為最高,朵高略低于“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品種吉平17-1更適合“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的秸稈覆蓋方式,品種灰美2號更適合“4層全稻草”的秸稈覆蓋方式。

表4 秸稈覆蓋方式比較試驗(個體性狀)
2.2.2 油菜水稻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篩選試驗 分“純菜油稈4層”“3層稻草,1層油菜桿”“純稻草4層”3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由表5可知,3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中,當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為“3層稻草,1層油菜桿”時,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為最高,個體性狀均值與其他2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相差不大。

表5 不同秸稈配比覆蓋方式比較試驗
2.2.3 中藥渣對秸稈大田栽培平菇的影響 分“純油菜桿4層”“油菜桿加20%中藥渣4層”“純稻草4層”“稻草加20%中藥渣4層”“油菜桿加稻草各2層,加20%中藥渣(最上層為油菜桿,下同)”5種處理方式。
由下表可知,覆蓋方式“純油菜桿4層”與“油菜桿加20%中藥渣4層”相比,不加中藥渣的“純油菜桿4層”覆蓋方式其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總產量、總轉化率均更高;覆蓋方式“純稻草4層”與“稻草加20%中藥渣4層”相比,“純稻草4層”的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更高;覆蓋方式“油菜桿加稻草各2層,加20%中藥渣”與其他4種處理方式相比,其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為最低。

表6 中藥渣對秸稈大田栽培平菇的影響
試驗品種為灰美2號,分早播期(2017年12月26日)和晚播期(2018年1月19日)2個播期。
由表7可知,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時,晚播期頭茬菇出菇時長高于早播期,2個播期的頭茬菇轉化率相差不大,早播期的二茬菇轉化率、總轉化率高于晚播期;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時,早播期頭茬菇出菇時長、產量、轉化率均低于晚播期,早播期二茬菇的出菇時長高于晚播期,產量、轉化率、總轉化率均低于晚播期;當秸稈覆蓋方式為“玉米稻草錯層”時,晚播期頭茬菇和二茬菇的出菇時長、產量、轉化率、總轉化率均高于秸稈覆蓋方式為4層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頭茬菇轉化率、二茬菇轉化率和總轉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稈覆蓋方式中最高的。

表7 不同播期的比較試驗(整體性狀)
由表8可知,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時,早播期的產量、分朵數、朵直徑均低于晚播期,朵高高于晚播期;當秸稈覆蓋方式為“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時,早播期的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均低于晚播期;當秸稈覆蓋方式為“玉米稻草錯層”時,晚播期的產量、分朵數、朵直徑均高于秸稈覆蓋方式為4層全稻草的早播期。

表8 不同播期的比較試驗(整體性狀)
分“純稻草4層后,先覆膜,最后覆土”和“純稻草4層后,先蓋土,再鋪膜”2種覆膜方式。
由表9可知,2種覆膜方式中,當覆膜方式為“純稻草4層后,先蓋土,再鋪膜”時,個體性狀均值中的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均更高,但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明顯低于“純稻草4層后,先覆膜,最后覆土”覆膜方式。

表9 不同覆膜方式比較試驗
吉平17-1與灰美2號相比,其頭茬菇出菇時長更短,產量和轉化率更高,二茬菇出菇時長更長,產量和轉化率更高,總轉化率更高,其商品性更好,更適宜進行商品開發和大面積推廣。吉平17-1與灰美2號相比,其單朵產量更低,分朵數更多,朵高更低,朵直徑更短,比較迎合廣元市場對小朵平菇的需要。吉平17-1的整體性狀是優于灰美2號的,總轉化率最高為53.6%,雖然其個體性狀中的產量、朵高、朵直徑均低于灰美2號,但正好迎合廣元市場對小朵平菇的需要。
3.2.1 玉米水稻秸稈配比覆蓋方式 吉平17-1采用“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秸稈覆蓋方式時,其頭茬菇和二茬菇的產量、轉化率均為最高,總轉化率達69.9%,其個體性狀中的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也均為最高。灰美2號采用“4層全稻草時”秸稈覆蓋方式時,其性狀優于其它2種覆蓋方式。品種吉平17-1更適合“下1層玉米秸稈上3層稻草”的秸稈覆蓋方式,品種灰美2號更適合“4層全稻草”的秸稈覆蓋方式。
3.2.2 油菜水稻秸稈配比覆蓋方式 3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中,當秸稈配比覆蓋方式為“3層稻草,1層油菜桿”時,總產量達168.1kg,總轉化率達73.2%,均優于其他2種秸稈配比覆蓋方式。
3.2.3 中藥渣 覆蓋方式“純油菜桿4層”與“油菜桿加20%中藥渣4層”相比,不加中藥渣的“純油菜桿4層”覆蓋方式其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總產量、總轉化率均更高;覆蓋方式“純稻草4層”與“稻草加20%中藥渣4層”相比,不加中藥渣的“純稻草4層”的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更高;覆蓋方式“油菜桿加稻草各2層,加20%中藥渣”與其他4種處理方式相比,其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為最低。因此,平菇種植過程中不添加中藥渣更有利于產量的增加。
當秸稈覆蓋方式為“玉米稻草錯層”時,晚播期頭茬菇和二茬菇的出菇時長、產量、轉化率、總轉化率均高于秸稈覆蓋方式為4層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頭茬菇轉化率、二茬菇轉化率和總轉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稈覆蓋方式中最高的。對于同一秸稈覆蓋方式不同播期來說,除“下3層玉米秸稈上1層稻草”覆蓋方式下,其早播期的的頭茬菇產量、頭茬菇轉化率、二茬菇產量、二茬菇、總轉化率低于晚播期外。其他覆蓋方式下,頭茬菇轉化率、二茬菇產量、二茬菇、總轉化率、分朵數、朵高、朵直徑最高的播期均為晚播期。“玉米稻草錯層”的秸稈覆蓋方式下,晚播期的產量、轉化率也均高于4層全稻草的早播期,且其頭茬菇轉化率、二茬菇轉化率和總轉化率是所有播期中和秸稈覆蓋方式中最高的。因此,灰美2號采用晚播期可能更具有普遍性。
2種覆膜方式中,當覆膜方式為“純稻草4層后,先蓋土,再鋪膜”時,個體性狀均值中的產量、分朵數、朵高、朵直徑均更高,但總產量和總轉化率均明顯低于“純稻草4層后,先覆膜,最后覆土”覆膜方式。因此,“純稻草4層后,先覆膜,最后覆土”的覆膜方式可能更適合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