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戴仕梅
“繪畫日記”是一種適合大班幼兒的繪畫形式,它以幼兒親身經歷過的日常生活場景為繪畫內容來記錄孩子的點滴成長,是一種與文字記錄截然不同的繪畫語言。因為繪畫和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我們嘗試以“繪畫日記”為媒介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繪畫中有話可說。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花”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創設了“巴拉拉小魔仙之花仙子”的動畫故事情境,再把繪畫活動融入這一情境中,孩子們從中不僅體驗了魔法的神奇,還欣賞了花仙子用魔法棒變出的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花,更激起了他們用彩色畫筆變出美麗花朵的欲望。
“老師,我用魔法彩筆變出了一朵神奇的變色花。”
“老師,我用魔法彩筆變出了一朵五彩的花。”“老師,我變出了一朵有生命力的花。”
“老師,我變出了一朵有超能量的花。”
……
就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就連手中的彩筆似乎也真的擁有了神奇魔法,一個個忙著精心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




眾所周知,幼兒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顏色、聲音、形狀和動作來接觸外部世界、認識事物并激發情感的。我們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讓他們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為幼兒提供畫中說話的支架,讓他們在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知經驗。
在中班秋游活動中,我們組織幼兒到七星湖廣場放風箏,孩子們玩得很高興。活動結束后,我引導孩子們以“邊說邊畫”的形式把今天的活動記錄下來。一開始,孩子們或自言自語或說著與繪畫無關的話語,于是,在孩子們邊說邊畫的同時,我有意識地播放舒緩的輕音樂,并用話語對孩子們進行“叨擾”:
“今天在七星湖廣場放風箏的時候有沒有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呀?我們把這些有趣的事情畫下來吧!”
“老師發現有些小朋友在畫紙上畫了一只風箏,可這只風箏飛在天空是不是太孤單了?它是不是也想和我們一樣三人一群、五人一組地一起游戲玩耍呢?”
在聽完我的“叨擾”之后,有的孩子在風箏上方畫上了太陽,有的給風箏補上了藍天白云,還有的孩子添畫了一只可愛的小鳥和風箏“比翼齊飛”,更多孩子畫的是自己牽著風箏線和小伙伴興奮奔跑的樣子……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下,在老師話語的“叨擾”中,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整個繪畫過程也變得更加專注。這樣的繪畫內容是幼兒親身經歷過的,教師為幼兒的說畫提供了支架,有效避免了一些與繪畫內容無關的畫面。
《指南》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并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幼兒在繪畫過程中邊畫邊說,畫完之后還愿意跟小伙伴們說一說自己的繪畫作品,而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想說”的這一特點,鼓勵引導孩子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
冉冉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女孩,很多時候會因為說不清楚“d”和“g”的讀音而被其他孩子笑話,這使她變得越來越不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冉冉很有繪畫的天賦,她的每一幅作品幾乎都能形象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在區域活動“大家愛運動”的自主交流環節,美工區的幾個小朋友都互相分享了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時我發現冉冉多次鼓足勇氣想和大家交流,卻因為聲音太小導致沒人聽見而沒能繼續下去。于是,我假裝不經意地來到冉冉旁邊,驚訝地稱贊道:“哇,你畫得真漂亮,這是什么呀?”瑤瑤搶過冉冉手中的畫說:“她畫的運動的人太多太小了。”瑤瑤剛說完,冉冉便雙手緊緊攥著自己的衣角低著頭吞吞吐吐地說:“我、我、畫的……”看到小臉漲得通紅的冉冉,我立刻接過話茬:“我覺得冉冉畫得很好呀,這些人像在表演雜技,冉冉,你說我猜得對不對呢?”大概是猜對了她內心的想法,冉冉使勁點了點頭。“那你能跟大家說說你的畫嗎?”在我的鼓勵下冉冉向小朋友們介紹起自己的畫來。此時,沒有人再笑話冉冉和她的畫了,有的孩子還受到冉冉的啟發畫出了各種造型的運動者……
“繪畫日記”是幼兒表達內心情感和想法的一種形式,孩子們畫的每一幅畫都反映了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新鮮而強烈的印象以及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這些想法的實現離不開語言的支持與幫助。
在繪畫活動“成長周記”中,小鎖在畫冊上畫出了自己從小班到大班的成長故事,令我感到新奇的是小鎖還畫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當小鎖交上自己的作品后,我裝作看不懂的樣子問:“你能告訴老師你的‘成長周記’畫的是什么嗎?”小鎖捧著畫冊開心地逐幅講述起來:
“這是小班的時候,我哭著不想上學,是老師抱著我陪我玩的。”
“這是我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我們玩得可開心了!”
“這是老師在彈鋼琴教我們唱歌,我最喜歡唱歌,你看我唱得多開心!”
“這是我第一次在幼兒園午睡,老師講故事給我們聽,一會兒我就睡著了。”
“這是老師彎著腰教我系鞋帶,等會我要幫老師捶捶腰。”
……
在“我有畫說”的環節中,我們不僅要鼓勵孩子說一說自己的繪畫內容,還要鼓勵他們學會欣賞同伴的繪畫作品并嘗試描述其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與同伴的言語互動將自己的見解融入到同伴的作品中,從而創編出更多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通過“說畫”的活動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5~6歲幼兒通過寫寫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與想法,這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語言”。在大班繪畫活動中,我們嘗試鼓勵幼兒創編繪本,用個性化的圖畫和符號盡情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
在閱讀完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之后,我引導孩子們:“故事讀完了,你想畫畫故事中的誰?還可以在畫的時候對它說一句話哦!”孩子們一邊認真地作畫一邊嘀咕著:
“霸王龍和小甲龍一起賽跑,比一比誰先跑上山。”
“小甲龍拼命地跑,其實它想和霸王龍在一起。”
“霸王龍,你是小甲龍真正的爸爸。”
“霸王龍,你真好!”
“霸王龍,我好喜歡你!”
在讀完繪本《我爸爸》后,孩子們也想要了解自己的爸爸,于是我們一起運用各種富有個性且有趣的符號來記錄爸爸的名字、年齡、職業、性格、愛吃的食物以及喜歡的運動等,從而創編出一本屬于孩子的獨特的“我爸爸”的繪本——每一個幼兒都能講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我爸爸”的故事,由此抒發自己對爸爸的愛。在繪本閱讀后帶領孩子以全新的視角用屬于他們自己的“繪畫語言”去認識和描繪周圍的世界,從而抒發畫中說話的情感。
總之,“繪畫日記”不僅有助于幼兒積累豐富的繪畫經驗,還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自然的氛圍中把自己的喜悅和煩惱通過畫面表現出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和一顆真誠的童心,讀懂孩子的繪畫語言,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