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強 微之
2018 年到2022 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三年多來,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如期完成國家和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設定的階段目標,還面臨著哪些矛盾和問題?脫貧致富奔小康取得勝利后,農民群眾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著哪些新的期待?
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9 月27 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報告。9 月28 日上午舉行聯組會議,開展工作評議,對被評議部門相關工作進行現場測評。這場工作評議背后都有哪些故事?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感受新時代地方人大監督推動鄉村振興的擔當作為。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春節后上班首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行專題調研。省人大常委會在謀劃2021年重點工作和人大“十四五”工作規劃時,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作為發揮人大職能作用的一項重要任務。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在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后強調,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體現人大擔當,打好專項立法、執法檢查、工作評議、代表建議督辦“組合拳”。
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重大決策、省委部署要求精神的基礎上,常委會黨組明確此次評議的根本目的,即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的審議和評議,推動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政策創新、政策落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去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開展了兩次工作評議,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總結前期工作評議特色經驗和2018年省人大常委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專題詢問創新做法的基礎上,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于春節后就草擬了工作方案。3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八十六次主任會議,研究審定了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報告并開展工作評議方案。
按照工作評議暫行辦法規定,實施工作評議3 個月前提出工作方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工作評議之所以提前了近6 個月時間就提出方案,既是為了便于省人大相關專工委結合自身立法、監督等工作,統籌開展專題調研;也是為了促進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今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多一份重視、多一份謀劃、多一份推進。
評議方案明確,評議對象是承擔鄉村振興任務的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司法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17個相關部門和單位。工作評議從2021年3月至2022 年1 月,分前期準備、審議評議、跟蹤測評三個階段進行。
為做好相關工作,省人大常委會成立了評議工作組,常委會副主任魏國強擔任組長。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牽頭,與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社會建設委員會,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委員會、人事代表聯絡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等6 個專工委,共同開展專題調研和代表意見建議征集等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部門多、關聯人群廣,要確保客觀全面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高質量完成工作評議,需要匯聚更多監督工作合力,廣泛動員基層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其中。按照上下聯動的工作要求,13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全面調研,同時常州、泰州、宿遷等市結合自身工作相應組織了工作評議。圍繞評議涉及的專題內容,評議工作組綜合考慮各地“三農”工作特色亮點、承擔農村綜合改革等情況,兼顧覆蓋面、代表性,在76個縣(市、涉農區)中選擇26個,由地方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調研。與此同時,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下發通知,動員全省各級人大代表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調研。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綜合性、長期性戰略。為提高工作評議的科學性、針對性,評議工作組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意見、規劃,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實施規劃,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2021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有關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的指導意見等9 個政策文件進行了研究梳理。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與五大振興密切相關的中央、省委相關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的部署情況,提出了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推進鄉村治理、農村公共服務、促進富民增收、投入保障機制、強化要素支撐等8個方面的評議內容。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李小敏常務副主任結合重點處理代表建議督辦,帶隊赴連云港市及灌云縣開展了調研,深入了解基層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廣泛聽取代表、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魏國強副主任在主持召開鄉村振興評議工作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不僅要在市里、縣里坐下來聽一聽、問一問,還要進村入戶,多與村組干部、農民群眾面對面聊一聊,了解基層干部群眾對相關工作的知曉度、滿意度。多采取召開座談會、現場考察,領導帶隊和小分隊“微調研”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地了解相關工作情況。
從4月初到8月下旬,評議工作組各專題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現場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形成了8 篇專題調研報告。17 家被評議部門結合自身工作職責,圍繞評議重點內容,對3 年多來的有關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提供了情況報告。13個設區市和26個縣(市、區)人大常委會按照上下聯動的要求,積極部署、廣泛動員、認真組織調查研究,共報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和相關專題調研報告65篇。

全省各級人大代表通過參加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相關專工委組織的專題調研,參加各設區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上下聯動調研,參加相關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年中專題調研、代表主題實踐等活動,全面、深入參與此次上下聯動工作評議。一些人大代表還結合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自選調研課題開展了走訪調研。至8月底,64名全國、省人大代表通過代表履職平臺提出99條意見建議;13個設區市共組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視察調研399 次,基層各級人大代表近9000 人次參與調研、座談等活動,收集各類意見建議近2800 條。代表們采取代表小組或個人撰寫的形式上報了67 篇調研報告,進一步提高了評議工作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找準問題是開展工作評議的重要基礎。評議工作組對各專題調研組收集的問題和建議、各設區市和相關縣(市、區)報送的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各級人大代表反映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梳理匯總,形成了具體問題清單。在問題篩選過程中,既注重基層群眾反映問題的原汁原味,又注重問題的普遍性、代表性和關注度。從問題清單內容上看,基層干部群眾關心關注的多是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公共服務、農村改革等方面的問題,既有“人、地、錢”等發展要素支持總量偏少的老問題,也有村莊規劃引領、數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新情況。
振興中帶來了新期待。從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的報告看,我省農業生產能力有了量的提升,農村面貌有了質的變化,農民發展有了大的跨越,城鄉一體有了融的基礎。在新的發展階段,廣大農民群眾對鄉村全面振興有了更多美好生活需要。調研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較為普遍地提出了數字農業發展面臨的人才儲備不足、數字化技術裝備不夠等問題;蘇中、蘇南不少地區干部群眾較為迫切地提出了住房改造的問題;廣大農民更加關心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如何更好發揮富民作用的問題;基層干部更多反映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等導致農業農村發展新增空間偏少的問題。
改革中催生了新需求。我省已完成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7 個整省改革試點任務,農村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改革試點正穩妥推進。從基層提供的調研報告看,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于深化改革充滿期盼,提出了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如何更好惠及更多農民的問題;有的鎮村干部更希望在規劃、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地方盤活閑置宅基地的指導支持;對于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提高的政策落實,基層干部希望細化“農業農村”范圍,防止工作統計中可能出現的“沾邊就算”問題。
發展中出現了新矛盾。全省糧食總產保持740 億斤以上,農產品網上交易額、休閑觀光農業綜合收入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在20%以上,多個千億元級特色產業形成集群優勢;編制實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村布局規劃,推動村莊規劃編制;教育、衛生、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快速的增長需要,面臨著統籌協調保障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不少基層干部群眾對于防止耕地“非糧化”具體操作辦法的不明朗表示了擔憂,提出了如何既保“糧袋子”又保“錢袋子”、因地制宜做好花卉瓜果等種植用地管控調整的問題。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村布局規劃已完成的情況下,鎮村干部、農民群眾反映了村級規劃層級低,實際可規劃發展空間小的問題,反映了加快村莊規劃編制與農村規劃建設人才短缺、城市規劃師不懂農村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的問題。城鄉之間基礎教育有差距的現狀下,一方面是農村中小學生源大量減少、校舍閑置、師資流失,一方面是農民子女進城讀書成本增加,如何合理配置教育教學資源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人大開展工作評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聚民心、匯民意、集民智、解民憂。此次鄉村振興工作評議,社會關注度高,全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級人大代表通過工作監督、視察調研、專題研究等多種形式參與其中,為找準問題、提好意見建議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充分凸顯了人大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的目標定位,生動展現了人大監督推動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