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雄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要論述總結了我們黨一百年來為實現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不懈奮斗的寶貴經驗,深刻闡明了人民民主的本質特征,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新論斷、新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和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規律的思想,為新時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革命將建立民主的國家制度,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高舉人民民主的旗幟,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和探索,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當家作主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全部歷史過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確立了革命任務“中心的本質的東西是爭取民主”。從黨的二大制定“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等最低綱領,到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明確提出“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蘇維埃全部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及一切勞苦民眾的”,人民民主原則成為黨帶領一切勞苦大眾爭取解放、建設民主政權的重要指導思想。民主建國是毛澤東反復強調的方針。從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實行“三三制”原則,到黨的七大提出“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再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和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發揮臨時憲法作用,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在中國落地生根,人民民主政權的中國特色初步彰顯。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著力建設中國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政治制度,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億萬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從中央人民政府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先后成立,人民民主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真正得到人民擁護的、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行使權力的政權。1954 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并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確立了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新型政治制度,這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迎來我國人民民主發展的新時期。我們黨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從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到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再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到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基本范疇,更好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對謀劃和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發展人民民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從“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的初衷不改到“沒有民主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謀遠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必然結果”的深刻揭示到評價國家政治制度優劣的“八個能否”的實踐標準,從“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梯次推進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部署,從“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民主”的高度總結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部署措施,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為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縱觀我們黨的百年發展史,就是一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犧牲奮斗史,就是一部探索人民民主新路、發展人民民主形式的創新創造史。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探索實現人民民主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智慧,深深植根于中國大地,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正確處理政治、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展和擴大人民民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緊密結合、辯證統一起來,用科學理論闡釋人民民主、用國家制度推進人民民主、用良法善治保障人民民主,在黨的領導和支持下不斷發展人民民主,在新時代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民當家作主。
用科學理論闡釋全過程民主。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工人階級一旦取得統治權,就不能繼續運用舊的國家機器來進行管理”,必須“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家政權來代替”。1945 年,毛澤東同民主人士黃炎培就跳出歷史周期率問題進行了著名的“窯洞對”,鮮明地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我國,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的這個社會主義的民主是任何資產階級國家所不可能有的最廣大的民主。”這深刻指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占世界近1/5 人口的14 億多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當家作主,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實行全面、系統的全過程人民民主,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切實、更有成效地實施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其最大政治優勢和根本政治保證,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和共產黨執政理論的重大原創性貢獻。
用國家制度推進全過程民主。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 多年的歷史和我們黨成立以來100 年的歷史深刻昭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黨依靠民主集中制這一根本領導制度、工作制度,“充分地發揮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最有力量地去反對革命的敵人”,把一盤散沙的舊中國變成了眾志成城的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 多年的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充分證明,“不要黨的領導的民主,不要紀律和秩序的民主,絕不是社會主義的民主”“這事實上只能導致無政府主義,導致社會主義事業的瓦解和覆滅”。歷史教益充滿血淚——發展人民民主,無論是靠人民群眾的自發斗爭,還是靠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政黨都不管用、行不通;歷史真理顛撲不破——什么時候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人民民主事業就興旺發達,人民群眾就團結幸福;什么時候黨的領導受到削弱,人民民主事業就遭到破壞挫折,人民群眾就會渙散蒙難。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形成了國家治理的強大合力。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于領導地位的,黨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監委、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下,各國家機關是一個統一整體,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協作,既充分發揚民主、又有效進行集中,統一高效組織各項事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民主與集中、民主與效率、民主與法治的統一,確保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

用良法善治保障全過程民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我們黨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堅持以深化黨內民主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民生建設和民主建設協同發力、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互補充,更好地尋求、整合、落實、反饋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形成人民當家作主的獨特優勢和最佳效能,這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層機理。要持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完整的制度程序,有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更加切實、更有成效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
馬克思認為,“全部問題在于確定民主的真正意義”“不是國家制度創造人民,而是人民創造國家制度”。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為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奠定了制度基礎。
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制度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人民憲法,全面系統地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確立的各項制度和大政方針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立法宗旨就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發展公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方面權利權益的法律法規,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良法、立好法、立務實管用之法,以完備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增進人民福祉。2021 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修改全國人大組織法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將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寫入全國人大組織法,從立法層面和制度實際運行上保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始終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更好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省、市各級人大將按程序修改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制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等相關法規,從決策機制制度、基層治理等方面貫徹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不斷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體系。推進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要堅持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鞏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性、基礎性地位,更好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主渠道作用。要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獨特獨有獨到的政治優勢,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加深民主內涵。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動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要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各項權益,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推進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引導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以村民委員會為組織形態的農村村民自治、以城市居民委員會為組織形態的城市居民自治、以職工代表大會為組織依托的企事業單位職工自治等多種形式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陽光灑落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思想的繼承和深化,又是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在民主選舉方面,在依法保障符合憲法規定的中國公民人人享有民主選舉權利的同時,著力深化和加強代表工作,推動各級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始終對人民負責,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在民主決策方面,不斷拓寬民主渠道,通過聽證會、咨詢會、論證會、評議會等方式和網絡等信息化載體,有序組織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國家重大事項決策,有力落實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中央有關部門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收到人民群眾建言101.8 萬條,把人民呼聲充分體現到黨中央文件中,保證我國發展始終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民主協商方面,既圍繞黨和國家大事開展政治協商、政黨協商、人大協商,也圍繞具體立法事項、政策制定等,開展立法協商、政策咨詢等,畫好民心民意同心圓。在民主管理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延伸至鄉村社區等基層治理和企事業管理,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主人翁。在民主監督方面,通過信訪、評議、新聞輿論監督等方式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或檢舉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