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王小衡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老年癡呆癥協(xié)會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800萬老人患老年癡呆癥,主要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型癡呆,其中超過2/3的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zhí)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xiàn)為特征。
國內(nèi)最新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65歲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癡呆患病率高達7.2%,且每增加5歲,發(fā)病率增加近1倍,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的老人健康第三大殺手。隨著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加劇,老年性癡呆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早期識別令人關注。

1.家族成員中有得過類似疾病或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變性疾病的人;長期接觸污染物質(zhì),比如接觸重金屬物質(zhì)的人易患本病。
2.生活中缺乏人際交往、休閑娛樂活動少、抑郁、獨居的老人也要格外當心患上該病。
3.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這些疾病或因素的人也要當心該病。
此外,在生活中出現(xiàn)如下情況也要注意是否患有本病:
(1)無法打理自己的工資或錢款、不能自己按時正確服藥、不能獨立外出乘車、不能使用家庭常用的電器及工具、無法順利完成簡單的家務活。
(2)空間的定向能力下降,外出后容易迷路或找不到家。
(3)脾氣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急躁、易怒,或者出現(xiàn)反常的舉止,比如喜歡收集異物等。部分老年癡呆癥患者在早期還會出現(xiàn)抑郁癥狀,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情緒低落、焦慮、過度擔憂、寡言少語等。
(4)注意力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較好地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無法完成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5)語言理解能力下降、計算能力下降,比如連簡單的加減法也難以完成等。
近20年,國際上20多項研究報告顯示,畫鐘測驗是一個有效的認知測量工具,可作為早期診斷老年性癡呆的新指標,早期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達到80%~90%。
畫鐘測驗操作簡單方便,只需要一只鉛筆和一張白紙,要求測試者在白紙上獨立畫出一個鐘,并標出指定的時間,如9點15分,受檢者在10分鐘內(nèi)完成。
測驗的計分方法有多種,目前普遍采用四分法計分:①畫出閉鎖的圓,1分;②將數(shù)字安置在表盤上的正確位置,1分;③表盤上包括全部12個正確的數(shù)字,1分;④將指針安置在正確的位置,1分。
畫鐘測驗看似簡單,要完成它卻需要很多認知過程參與。本測驗的文化相關性很小,不管是什么語言、什么教育程度,只要能夠聽懂簡單的提示語,都能畫出同樣的鐘來。專家認為,畫鐘測驗適合于我國對老年人早期癡呆的篩查。
認知能力低下是兒女們將老年人送進社會福利院的主要原因,其實也是老年性癡呆病人早期信號,需要及時看醫(yī)生。
研究表明,65~69歲的老年人中有4.4%受到記憶障礙的困擾,癥狀或重或輕,這一比率隨著年齡段的增加而增加;8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中35.8%有輕度或嚴重的記憶障礙。而老年性癡呆病人早期常有記憶力、理解能力、視覺空間能力的下降等認知障礙,表現(xiàn)為記不清自己的經(jīng)歷,記不清親人的名字,出門迷路而走失等癥狀。那么,如何區(qū)別老年記憶障礙與老年癡呆呢?
1.問病史 記憶力減退一般起自40~50歲左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減,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是大腦皮層逐步萎縮的結果,這種記憶障礙進展都很緩慢,表現(xiàn)不會很嚴重。而記憶力減退未必是老年癡呆。
如果中老年人突然出現(xiàn)嚴重的記憶力障礙,并有明顯的波動性,時好時壞,這往往是腦動脈硬化所引起的。腦動脈硬化病人的腦部血液供應常因腦血管痙攣而不足,以致影響了腦的功能,使記憶力減退。健忘的老年人所遺忘的內(nèi)容只是部分性的,但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照顧家人;若積極治療腦動脈硬化,使用丹參等藥物改善腦的血液循環(huán),記憶力有可能恢復。
老年癡呆必然有記憶減退,特別是近期記憶,表現(xiàn)為記不清自己的經(jīng)歷,記不清親人的名字,出門迷路而走失等癥狀。他(她)的記憶功能已經(jīng)喪失80%以上。該病患者的遺忘則是惡性的,不但記不起發(fā)生過的事情,即便經(jīng)過提醒往往也無法回憶。
2.看癥狀 記憶功能是個體保持獨立生活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記憶功能良好的個體,可以完全獨立地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健忘的老人雖然記憶力下降,會記錯日期,有時會前講后忘,但對時間、地點、人物關系和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能力卻絲毫不減;健忘者對自己記憶力的下降會感到相當苦惱,為了不誤事,常常會想辦法記個備忘錄或及時記下重要事情;健忘者的病程進展很緩慢,且是一種良性的過程;而老年癡呆癥患者則會逐漸喪失識別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能力,分不清上、下午,甚至不知四季變化,患者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記憶力的下降。近期在家是否忘關煤氣?有沒有獨自出門迷路而走失的情況?簡單的計算“6+9=?”能否算對?隨著病情的加重,在數(shù)年內(nèi)就可能會逐漸喪失生活的自理能力。
3.查認知 做畫鐘測驗(從略)。一般來說,健忘的老人是可以獨立完成畫鐘測試。假如一個智力正常的老年人突然畫不出一個完整的鐘,他的認知水平肯定是下降了,可能是老年性癡呆病人早期信號,需要及時看醫(yī)生。
一旦確診為老年性癡呆,家庭護理至關重要。雖然目前有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延緩疾病的進展,但仍不足以治愈該病。
1.家有“老糊涂”,更需眾人寬容關愛,再也別跟他們較真兒。這是因為患者的反常言行是“身不由己”而并非故意,再受到其“欺負”時,心里也就不覺得太難受、委屈了。
2.照顧他們時,要有耐心和愛心,要講究方式、方法。對他們不該做的事要委婉勸說,不要與其正面沖突,更不要說“你傻了”“你癡呆了”等刺激性的話;更不能因為病人固執(zhí)、摔打東西而對其采用關、鎖的方法來處理。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葷素搭配,易于消化。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被。
3.鼓勵活動,加強交流。對于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勵患者自己完成。不斷反復強化病人用腦,有助于提高其記憶力和減緩功能衰退。
4.妥善處理火爐、保管好刀具、藥物等,以防止發(fā)生意外;盡可能不要讓病人直接接觸電線、電源等危險物(電器用完后拔掉電源,放置在安全地方)。
5.患者認知障礙嚴重時,常白天不睡夜間也吵鬧,處理的方法是盡量不讓患者在白天睡覺(午睡除外),增加活動,以使他們能在夜間多睡眠。保證每天有7~8小時的睡眠。
6.在病人身上放一張寫有其姓名、住址和電話號碼的卡片,一旦其迷路可獲得及時的幫助,被路人發(fā)現(xiàn)并送回,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