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醫院 宋璞

作為神經科醫生,臨床上常常遇到來看頭暈的病人,特別是在門診,至少有一半的病人是因為頭暈來看病。很多人見面后就會說:“大夫,我頭暈。”接下來,好多人沒等醫生說話,就會接著說“我有頸椎病”“我頸椎不好”,甚至直接說“我的頭暈應該是頸椎病引起的”。由此可見,頸椎病引起頭暈,是深入人心的“真理”,是被廣大群眾所普遍接受的。
頸椎病在此要說“這個黑鍋我不背”,絕大多數的頭暈不是我引起的!
要想弄明白頭暈和頸椎病的關系,首先,我們得了解頸椎的結構。
頸椎是由7塊椎骨從上而下排列組成的,椎骨中間有一個大孔叫椎孔,從上到下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椎管,椎管內的結構就是脊髓。脊髓是從腦子序貫出來的神經主干,負責把腦的指令傳達下去,并把全身的情況反饋給腦,作用十分之大,可以說是大腦與身體聯系的“主電纜”。
椎骨連接外有個軟墊,就是大名鼎鼎的“椎間盤”,在頸椎骨的兩側還有個小孔(橫突孔),里面行走的是兩條往腦子里供血的重要血管——椎動脈。
除此之外,頸椎周圍還有很多復雜的結構,如一些上行下達的神經就從兩塊椎骨之間的縫隙里穿進穿出;還有一些頸部的肌肉等軟組織就附著在頸椎上;前方還有食管、氣管、甲狀腺、頸部大血管等結構,外邊再包上一層皮膚,就構成了“脖梗子”。
頸椎病就是頸椎椎間盤退化變形導致的其相鄰的結構改變,并累及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導致發生了影像學改變(拍片子提示有問題),并且出現臨床癥狀的一大類疾病。
根據《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頸椎病的診斷必須要有頸椎病變能解釋得通的相應癥狀。明確提出:即使影像資料看到了頸椎某些地方可能存在問題,如沒有相對應的癥狀也不能診斷為頸椎病。
比如,很多人都會因為頭暈、頭痛等不適,要求拍個頸椎的片子。拿到了片子,很多時候報告上會寫“頸椎退行性改變”。正因如此,許多患者便以為就是“板上釘釘”的頸椎病了。但誰想過這個退行性改變和你的癥狀有關系嗎?
頸椎病是一大類疾病,目前大致分為四類。我們來看看,它們發病又是什么樣的呢?
1.頸型頸椎病 最常見,主要癥狀是枕部(后腦勺)、頸部、肩部疼痛等異常感覺(酸痛、脹滿、緊縮等),可以有頸部、肩部等局部的壓痛點。影像學檢查可能提示“頸椎退行性改變”。
2.神經根型頸椎病 次常見,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手臂麻木、疼痛。因具體受壓的神經不同,會出現手臂不同部位的麻或痛,一般不是整條胳膊麻痛,而是內側、外側,甚至是上臂或下臂一側的異常感覺。
3.脊髓型頸椎病 相對少見,約占頸椎病的5%~15%,主要癥狀是肢體活動障礙或感覺異常,有的還伴有大小便的障礙,性功能障礙等癥狀。是因為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導致的“主電纜”(脊髓)受壓所致,影像學檢查能清晰分辨出壓迫位置和程度。
(請注意:以上三類頸椎病都沒有關于頭暈癥狀的描述)
4.其他型頸椎病 主要是包括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眩暈、看東西模糊、耳鳴、手麻、聽力下降、心慌、左前胸(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癥狀。醫生在徒手查體的過程中,如果按照一定的角度、方向旋動病人的頸部會出現眩暈、視物模糊等癥狀;X線片可提示頸椎部分椎骨節段性不穩定(輕度錯位);磁共振可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
(請注意,這類頸椎病有關“暈”的描述是“眩暈”。“眩暈”是一種“運動錯覺”,是一種天旋地轉的暈,不同于昏昏沉沉,頭重腳輕的“非特異性頭暈”。)
此類疾病除了“暈”之外,還常有耳鳴、手麻、心慌、出汗、惡心嘔吐等等伴隨癥狀。即便出現了這些癥狀,還是有很多時候“不賴頸椎”,而是腦、心、眼、耳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暈!必須一一排除,方可診斷。
也許因為頸椎病大名鼎鼎,也許因為“頸椎病能引起頭暈”深入人心,也許頭暈的人一拍片子在頸椎上總能找到“茬”,所以有太多的人“被頸椎病了”。作為神經科醫生,想告訴您的是,除了頸椎病,還有很多疾病都能造成頭暈。
常見的暈有:發熱性疾病、低血壓、低血糖、頭外傷、貧血、心臟疾病、過度疲勞等。其實,臨床上最常見的情況是晚上睡眠不好,第二天就自然會有昏昏沉沉的感覺,還容易感覺頸部酸脹不適,很容易被誤會成頸椎病。
不常見的暈有:特殊部位的腦梗塞、腦出血、腦瘤等;特殊類型的癲癇;眼部問題,如白內障、視網膜問題等;心臟問題,心律失常、心衰等;耳朵問題,就更多了,如美尼爾(梅尼埃)病等等。
您可能聽都沒有聽過的頭暈: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前庭陣發癥,突發性耳聾,前庭神經原炎,聽神經瘤,前庭性偏頭痛,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持續性姿勢-感知性頭暈(PPPD)等等。這些疾病雖然您可能沒聽說過,但在臨床上卻并不少見,只是很多時候沒有被“認出來”。
說了那么多,肯定還有很多朋友會不相信,仍會堅定的認為自己的頭暈是頸椎病引起的。可能還會提出質疑:為什么我的頭暈,按摩了頸椎就能明顯好轉?為什么我吃了治療頸椎病的藥物,頭暈就能好?我頭暈,醫生給我診斷的就是頸椎病呀……這是因為:
1.有些人的“頭暈”并非是真正的暈,而是昏沉,頭頸部的酸脹、緊縮感等不適,通過頸部的輕柔按摩、理療等方式是可以得到緩解的。這部分人可能是頸型頸椎病,或者是緊張型頭痛、頸源性頭痛等問題,這類疾病的治療本來就可以用按摩、理療等方式。
2.有些頭暈本身就是“自限性”,也就是說即使不做任何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它自己也會好。
3.有些頭暈本身就是“發作性”,一年也可能不犯一次。是不是某種方法治好的?您怎么能分得清楚!
4.治療頸椎病的藥物,很多就是改善血液循環或“活血化瘀”的,還有的含有消炎止痛的成分。這類藥物能有效,它也不是針對于頸椎病,而是在于改善腦部、內耳前庭器官等部位血液循環或是直接改善酸痛、脹滿的感覺。
5.對于“被診斷的頸椎病”,在此只想說,很多時候初診醫生并沒有明確告訴頭暈就是頸椎病引起的。
1.頸椎病的發病率確實很高,正常人群中,約15%的人患有頸椎病,60歲以上的人群中更高,可達到50%。但真正的頸椎病可以引起頭部及頸肩部酸痛、沉重、緊縮等感覺,引起一般性頭暈的很少,引起眩暈的占比不會超過5%。
2.對于頸椎病的治療,需要到正規醫院正規診治。首先要明確是不是頸椎病?再確定是哪種類型的頸椎病?最后才能談及治療。
3.手術治療一定要到綜合實力較強的正規醫院。
4.關于非手術治療的最具權威的建議是:如果使用頭頸牽引,當以安全、有效為前提,強調小重量(牽引重量為病人體重的1/12~1/14)、長時間、緩慢、持續的原則。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頸背部肌肉鍛煉。
頸托制動、熱療、電療等物理治療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癥狀(療效尚不確定)。
適度運動有利于頸椎的康復,但不建議使用頸椎過度活動的高強度運動,如甩脖子等。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神經營養藥物及骨骼肌松弛類藥物,有助于緩解癥狀。
可以通過適度的按摩來緩解癥狀,但應慎重操作。手法治療頸椎病(特別是旋轉手法)有造成脊髓損傷的風險,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