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在仙臺醫專學西醫的時候,仙臺醫專有一個解剖學教授“叫作藤野嚴九郎的”,對中國來的這個“周樹人君”非常照顧,認真給他修改課堂筆記,關心他的語言障礙,關心他的食宿問題,還時時鼓勵他。
1926年,45歲的魯迅先生發表散文《藤野先生》。1931年,有朋友寫信問他,藤野嚴九郎是否真名?魯迅回信說是真名,然后說自己很想念藤野先生,曾經托日本的朋友打聽先生的近況,卻被告知十幾年前仙臺醫專被并入東北帝國大學,縮減教授編制,藤野先生“辭職”,如今下落不明。
1934年,日本出版商巖波書店的老板來上海拜訪魯迅先生,請求準許翻譯魯迅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1935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1936年10月,魯迅在上海病逝,死前床頭還擺著藤野的那張照片。
1936年底,魯迅的日本同學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生于1874年,1903年到1915年期間,他在仙臺醫專任解剖學教授,期間教過中國留學生“周樹人君”。1915年,仙臺醫專并入東北帝國大學,藤野嚴九郎因為沒有留學經歷而失業。他嘗試去別的學校找個教授職務,都被拒絕。藤野嚴九郎只好回到老家福井縣,開了個小診所。藤野嚴九郎收費非常低廉。病人沒錢的時候,他就干脆不收費了,他在當地頗受人尊重。
1935年,藤野嚴九郎的兒子藤野恒彌在讀高中,語文老師菅好春交給他一本書,說:“這是中國大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散文集,里面有一篇寫的人叫藤野嚴九郎,你拿回去問問你父親是不是他。”那本文集的卷首印有魯迅先生的照片,藤野拿放大鏡慢慢看,說:“真的是周君啊!”合上書卷,他發了好一會兒呆。最后對兒子說:“寫的是我。但你不要跟別人說。”于是,雖然藤野嚴九郎的大名在中日兩國被讀書人津津樂道,卻沒人知道真正的藤野嚴九郎仍然在偏僻的山村勉強謀生。
1936年底,魯迅的朋友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這才知道魯迅這些年里一直在找他,一直想見他一面,哪怕能見他后人一面。他寫了一篇短文《謹憶周樹人君》。在藤野先生的回憶里,32年前的周樹人君是這樣的:周君身材不高,看上去人很聰明。至于為啥對周君這樣特別照顧,藤野的解釋是:我少年時代,曾經學習過漢文,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認為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
可是,1935年他讀了魯迅的《藤野先生》,卻沒有聯系魯迅,也不讓外人知道。這又是為什么呢?他說:周君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早些和周君聯系的話,周君該會有多么歡喜啊。可是現在什么也無濟于事了。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農村里,對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自1907年兩人離別之后,先是周樹人失望于自己的狀況,不肯聯系藤野;后來是藤野失望于自己的狀況,不肯聯系周君。
兩廂自卑之下,這30年的跨國師生友誼,只落得兩個字:惜別。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那時日軍大量購買藥品。藤野先生的診所囤有不少藥,便有藥商來高價求購,并說這是軍隊前線需要的。藤野雖然缺錢,卻一點都不賣,只推說當地村民還需要。
藥商走后,藤野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過來,對他們說:“你們記著,中國乃是將文化教給日本之先生。”
1945年8月,藤野先生與世長辭。
(摘自“癡妄集”微信公眾號,有刪改)